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
2009-03-15曾桦毛力元
曾 桦 毛力元
摘要: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而言,课外阅读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为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阅读;阅读目的
湖南农业大学历来注重通过引导学生养成合理健康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笔者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个案,主要从阅读倾向、影响因素、图书馆利用等方面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8份。
一、调查结果
1.课外阅读的倾向
调查结果表明,65%的学生在网络阅读中只是浏览新闻和娱乐新资讯,阅览人文知识电子书籍的只占20%;90%的同学是通过阅读报纸、文摘等形式来获取最直接的信息;51%的同学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更多关注娱乐消遣书籍;80%的同学的阅读目的是为了各类考试的复习备考。
2.课外阅读的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大学生表现出的课外阅读倾向很大程度上是由相关的环境因素造成的。40%的同学认为家庭教育因素对自己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很大影响,选择影响小的只有20%;65%的同学表示所学专业对阅读方向影响很大,认为影响小的只有30%;60%的同学希望课程设置和教师课堂教学能成为课外阅读的引导主体。
3.图书馆的利用
调查显示,一个月中,几乎没去过图书馆的同学有8%,光顾校图书馆10次以上的同学不足30%;40%的同学是在考前一个月去图书馆借阅考试辅导书籍;文艺类阅览室的进入人数占45%,文史哲阅览室则不到25%;50%的同学认为图书馆服务方式过于传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课外阅读形成了限制;60%的同学希望加强信息检索等课程的普及,以提高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效率。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个人的认识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不明确和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不深刻。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课外阅读表现出“消遣性”“方便面式”和“功利性”的特点,课外阅读侧重于服务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各种考试的备考。过分强调课外阅读的实用价值,必然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兴趣,导致学习能力的低下和知识结构的缺损。
2.学校教学引导不够
(1)教师课堂教学缺乏引导。课堂教学侧重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由课本衍生出来的知识较少,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视野的短浅。
(2)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普及的欠缺。学校缺少对学生进行文献检索课和信息检索专题讲座等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教育或培训,使学生对图书馆现有资源如藏书结构、书籍分布、新书推荐方面的信息了解严重滞后,在图书借阅中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学校课程理念过分理论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符合专业特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已经成为大学国家课程政策的新理念,也就是学生发展本位的价值取向。这是学生发展与所学专业在根本溯源和价值体系上的统一。但目前大学课程设置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的新环境下,始终还是以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前提。对学生学习价值取向目标的过分理论化,造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单向化和不全面性。
3.图书馆功能的欠缺
(1)图书馆服务方式较传统。“面对面”的传统服务方式的缺陷日益暴露,如:对读者的借阅次数和数量有一定的限制,服务时间相对学生学习时间过短,某些书籍限在阅览室阅读,借出书籍规定归还时间过早等规定,在时间和空间上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的便利性与积极性。
(2)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缺乏保障。目前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文献布局,使图书资源的利用缺乏保障。由于图书馆书籍的主要阅读方式为借阅,学校近年招生数量迅速增长,校内藏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常出现要借阅的图书已经被其他同学借阅,或是今天看过的书明天看不到等矛盾。
(3)图书馆信息检索利用困难。图书馆的书刊阅览管理员一岗多职,使得对读者的基础参考咨询、导读辅导和管理工作显得很薄弱,迫切需要分层次的、多点分布的、专业的信息服务、导读与辅导等方面的人员。
三、建议与对策
1.学生自身要转变课外阅读的观念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教育教学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要摆脱被动的考试性读书模式,应主动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读书学习,寻找最前沿的一流的知识,并主动通过良性的课外阅读提高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
2.加强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引导
(1)课堂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良性发展。一方面,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讲述课本所列出知识点外,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数目引导,使课堂教学实现良好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在注重课堂教学目的的同时应考虑学生的社会需求,使学生明白社会需要的是“有用的人”而不仅仅是“高分的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
(2)第二课堂的辅助引导。在完善课堂引导机制的同时,应合理指导学生的阅读行为。可以引导、发动学生成立读书团体或读书会,组织读书活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和规划性。
3.加强图书馆建设
(1)适时调整图书馆藏书结构。要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学生规模以及社会“热”等方面进行图书资源的良好整合,并且不定时地进行学生需求反馈调查,从源头上进行藏书结构的良性优化,让图书馆的“大学灵魂”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要进一步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特别是引进更多优秀的电子资源,如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加强高校间的网际交流,达到资源的共享和最优化配置。
(2)改变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在信息日趋数字化、全球化的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长期目标。图书馆应合理购买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设立电子阅览室,为师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现代化的信息环境。在网络信息资源采集上,依据本校学科专业特点、课程设置情况和图书馆信息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购买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要整合互联网上分散的信息资源,自建馆藏书目数据库、网站导航中心、信息检索系统等,多方位、多层次满足并保障师生对现代信息资源的需求。同时,应及时开展培训,详细向读者介绍各种数据库、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使读者能够轻松自如地使用数字资源。
(3)加大图书馆人力的投入。应配备具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信息的分类编目等图书馆学基本知识、了解本馆馆藏及本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特点和发展方向、了解本校学科专业的设置的从业人员。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