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2009-03-15何小飞

教师·下 2009年12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现状分析创新能力

何小飞

摘要:有诸多因素影响着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学生自身因素而言,他们的知识和人格结构与其创新能力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外部环境而言,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无疑是影响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要顺利有效地展开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工程,首先要把这一工程与上述诸因素之间的关系现状梳理清晰。这样,才能对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做一个理性的把握。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所谓创新能力现状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这里所说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1]由此看来,创新除了体现在物质层面外,还包括极为广阔的精神层面,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心理学家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创新的精神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创新意识培养就是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②创新思维培养就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方法,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过程,具有很强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③创新技能培养就是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养成,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④创新情感培养就是创新的情感动力,包括独特的创新目标,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创新的高尚情操,为优化个体创新功能而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2]。独立学院作为高校办学体制的创新形式,是我国大众化教育时代到来的具体体现。其人才培养的面向和服务所指,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如何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教育者和学者应该关注、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已有学者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作出了一定的调研和分析总结[3]。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程”与“影响这一工程的某些重要因素”之间的关系现状做一粗浅的探究。

一、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其某些自身因素之间的关系现状分析

1.创新能力与知识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结构和规则的认识成果,知识经验与人的创造活动是相关的。一般来说,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的源泉,知识越丰富,越完整合理,越有利于这种改组或重建。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这方面是存在缺陷的。据笔者调查发现,在独立学院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抱着一种“体验一下大学生活”的态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自学不用心,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等。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对专业基础知识的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知识积累存在明显的漏洞,知识丰富更无从谈起。而没有了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创新能力的真正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2.创新能力与人格

创新能力与人格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就是培养良好人格的过程。在个人的各种人格特质中,责任心、自信心、独立性、宽容性、坚韧性和合作精神对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最重要的。

(1)独立学院学生自信心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现状。“喷泉的高度无法超过它源头的高度;同样,一个人的事业成就也绝不会超过他自信所能达到的高度。”[4]具有自信心的人才能创造奇迹,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自信心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矛盾是他们首先要面对和处理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是独立学院学生在人格特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校之后,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压力一般都比较大,因没有考上重点大学而产生的阴影难以消除,使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是“二等公民”。当然,很多学生化失败为动力,我们因此而表现出了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并不能因此忽略了深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包袱:失败的打击和自视受人歧视的担忧,使得他们的“信心”多少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以至于常常迷惘、困惑、怀疑自己——而这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大障碍。

(2)独立学院学生的韧性、独立性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现状。独立性和韧性是个体人格意志特征的反应。创新尤其需要坚韧的、独立性的人格。凡事喜欢自己动手,自己思考,乐于求新求异,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不唯定见,依靠自己独立思考探索的人就是独立人格的表现。独立性应该包含如下三个方面含义:自立(即自我依靠,相对于依赖)、自制(即自我控制,相对于任性)和自主(即自我坚持,相对于从众)。在这三个方面,独立学院学生有着相对较多的弱点等待克服。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独立学院学生的自立和自主能力较差。表现在学习上,便是独立学习能力不强,自制力较差,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持久。若这些弱点得不到克服,将成为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极大障碍。

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某些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现状

(一)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目前许多学校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一提抓创新教育,要么轰轰烈烈地大搞课外活动,要么就是热热闹闹地展览、示范个别学生的创新成果,直至参加全国性的参展活动。这自然是一种鼓励学生创新的有效之举,但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上却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综合考虑,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这种展览式的“创新”,对于本应深入普及的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对于身为受教育者的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而言,课堂教学无疑是使学生逐渐具备上述诸多素质的主渠道。在授课过程中,有时候教师只需适时地作出几句评价,插入几句引而不发的提问,都可能起到不错的精神引导作用;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若教师有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积极地引进诸如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案,这样的一节课,无疑会比单纯传授知识更能发挥出立体化的教育功能,从而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2.创新能力的培养任务以及对独立学院教师课堂教学环节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对创造能力的培养过程及心理机制有深入的了解。在这方面,美国教育家提出了“过程学习”的理论。该理论强调“过程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各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简单地讲,过程学习,就是方法学习。”[5] 然而在我国独立学院的高校教师队伍中,担任课堂教学的大多是刚出校门的年轻教师,不仅缺乏教学经验,而且往往缺乏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经历。虽然有关部门在岗前培训中加强了对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学习的要求,但因为时间短、功利性强(多是为了通过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所以,效果并不明显。另外,与普通高校一样,独立学院的大部分老师都脱胎于中国传统教育方法,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仿佛已经约定俗成。因此在课堂上他们也更多地沿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少有人会从是否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角度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总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创新能力和其他环境因素

1.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

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建设方面,绝大多数独立学院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个学期下来,学生难得接触几次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久而久之,学生距离学术前沿越来越远,创新也便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可喜的是,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努力加以改善,逐步精心营造自己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且已取得了初步的收效,这体现在学生创新活动(如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的蓬勃开展、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如笔者所在的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便于2008年伊始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成功启动了“教授·博士论坛”,聘请了省内外多名学者举办了与学院各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事实证明,这项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学院的学术研究氛围,很多学生受相关讲座的影响,兴趣盎然地展开了学术讨论和思考。学生内在的创新潜力因学院的鼓励和扶持得以激发出来。

2.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

班级和寝室是学生进行一切生活和学习活动(当然包括创新活动)的主阵地,但从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的情况来看,学生自己营造科技氛围的积极性并不高,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将创新意识落实到行动上。据调查,组织学术沙龙的班级在独立学院中寥寥无几,经常提及创新的同学所占比例也不高。虽然经常讨论学术问题的同学不在少数,但真正作出成绩的却不多,这种现状值得在校独立学院学生的反思。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冯纪元.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3] 叶国灿.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4(3).

[4] 奥里森·马登.一生的资本——获得成功与财富的个性因素[M].包刚开,李丽娟译.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

[5] 冯克成,西尔臬.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现状分析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