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2009-03-15刘芳
刘 芳
摘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领域的最新发展。文章从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困境、推进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企业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5-0186-0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领域的最新发展。内部审计逐步由制度导向模式向风险导向模式发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动向。然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又迫切需要内部审计的参与,因此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004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的征求意见稿,对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推向了风险审计的轨道。
2005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并要求于2005年5月1日起予以施行。该批准则的发布和实施,足见我国的内部审计已发展到了风险导向阶段。
二、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与国际接轨的需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提高审计功效方面的作用与地位在审计较为发达的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已经得到承认。为了缩小我国审计事业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有必要系统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2.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活动的日趋复杂使其经营风险随之增大。这些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审计的难度,而且对传统意义上的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及审计技术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3.审计业务发展的需要。治理层和管理层舞弊增多使审计风险加大,审计模式跟不上社会环境发展的要求导致审计风险加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揭露治理层和管理层舞弊方面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地改进审计模式,以满足时代发展对审计的要求。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帮助企业管理当局了解风险信息。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使治理层随时了解企业的风险信息,这就可以在风险和机遇中寻求均衡点,使企业在风险来临时从被动受损到主动控制和排除风险,从而能够谨慎而又快速地在风险环境中生存、壮大。
2. 帮助企业管理当局识别与评估风险。以系统论为基础产生的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检查本企业的风险情况,还要观察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整个市场的经营风险水平,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识别企业风险,以便采取更佳的控制措施来管理企业的风险。
3. 帮助企业管理当局进行风险的管理与协调。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通过对风险评估,在各领域查找管理漏洞,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帮助企业管理当局识别并防范风险,有效降低所在组织的风险,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四、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困境
1.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根基,以审计法、会计法等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条文为枝叶的审计法规体系,但现有的法律、法规仍不能对被审对象存在的所有新情况,新问题规范到位,并且部分法律、法规还存有技术性和可操作性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难度,增加了审计风险。因此,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环境,是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前提。
2.缺乏审计准则及一套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有成熟完善的理论和科学的审计评价标准来评价风险。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处于初期,即使在审计理论发达的西方国家或机构,也未建立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我国现行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缺少审计准则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的规范,不能为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供全面技术指导和规范。审计工作中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方法,尚缺乏切实有效的模型公式和应用经验。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风险的正确评估和量化缺乏可操作性,这些缺陷严重降低了通过数理模型进行风险量化的可靠性。因此,尽管审计人员在计划中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期望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价都是非常主观的。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审计操作不够规范,不够严密,可导致审计失误率的产生,降低整个审计工作的功效。
3.内部控制不完善。当前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还很不完善和管理层信息控制权的存在,造成审计赖以评价的基础可靠性不够。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组织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方式日益复杂,企业的经营活动缺乏规范,投机心理和短期行为较为普遍,一些企业机构财务舞弊的动机日益增大,甚至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起码诚实与信誉,这些情况已成为我国财务报表审计中存在的重大错报中重要的因素。管理层舞弊,内部控制失效,这给审计人员全面地、彻底地反映被审对象存在的问题,作出符全客观实际的审计意见或结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审计人员仅仅为确认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就需要付出大量的额外劳动,客观上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客观上妨碍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运用。
4.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高。作为一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的审计模式,风险审计涉及领域比较广泛,它要求审计人员不但具有财务收支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还要具有较宽的知识结构,具备经济管理、数理统计、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并对企业的业务、市场状况、管理层,甚至企业所处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等因素都要有比较清楚地了解,具有较高的风险分析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丰富的执业经验。目前的审计人员大多以财务人员为主,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没有经济方面、法律方面等多元化的知识。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新业务、新制度层出不穷,审计人员缺乏相关业务管理经验,仅通过审计项目对财政改革、投资决策、行政管理、市场运作等进行接触和理解,经验尚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上后继教育的力度不够,使审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出现缺乏内在保障的现象。
五、推进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的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使法律体系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环境,是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前提。建议有关法律等相关部门能共同致力于这方面成果的出台,我国的法律制度环境才能得到明显改善,才能真正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适应,为之提供必要的客观环境。
2.加快审计准则体系建设的步伐。进一步修订以审计准则为核心的审计规范体系,注重对审计风险模式的改进,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的程序的具体方法,制订符合准则且操作性强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开发能正确引导审计人员执行和判断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为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建立一个规范性的、原则性的技术指导,使审计人员执业能够有章可循。
3.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夯实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制度基础。应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着手,应强制要求企业在优化公司治理框架下,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强调高级领导层的控制责任,重视日常控制活动,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推动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
4.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应积极通过各种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内部审计队伍的构成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结构转换。使内审人员不仅拥有财会知识,还要具有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等知识。同时应培养审计人员对影响企业的宏观环境的把握能力,培养其数理统计、分析等综合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与开展已是大势所趋,是目前审计方法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应当积极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其在实务中逐步推广,以促使我国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简介:刘芳(1971- ),女,河南固始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审计处胜北分处审计师,研究方向:企业内部审计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