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钢经验的调研与问题初探
2009-03-15韩绍坤李延祥
韩绍坤 李延祥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重点人物访谈等方式,对20世纪90年代全国推广的邯钢经验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就其存在的某些问题加以探讨,以求能更加客观、科学地认识和学习邯钢经验。
关键词:邯钢经验;调查研究;模拟市场核算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5-0042-02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走过的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道路。邯钢经验就是适应这种转换应运而生的,必须肯定的是在90年代初当时的环境下邯钢提出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经验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他是否具有广适性、普遍性和绝对的科学性呢?有哪些问题需要加以认识和避免呢?
一、邯钢经验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访问时任邯钢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刘汉章时,他介绍到,邯钢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筹划于1990年3月。当时市场一吨铁水的价格已涨到840元,而炼钢分厂用时仍按每吨450元的计划价格与总厂决算。“分厂报盈,总厂报亏”,总厂的领导被市场逼得走投无路,分厂的领导和职工的日子太平依旧。计划体制的公式是:产品价格=产品成本+5%的计划利润,产品的价格是由产品的成本而决定的。
在国民经济的总体格局转入“买方市场”之后,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此时企业唯一的出路是义无返顾走向市场,重新组织和调动自身的各种力量,投身于市场竞争。邯钢就是在这样一个外部与内部环境的双重压力下进行全面的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
二、邯钢经验的实质
邯钢从1991年1月起,在全厂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
“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厂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先进水平和本单位历史最好水平为依据,核定出产品的内部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然后层层分解落实,实行成本否决。
“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主要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以强化分级经济核算为手段,以推进技术进步、调整结构为主导,以层层分解指标、实行重奖重罚的利益机制为动力。
这一经营机制的基本模式是:市场—倒推—否决—全员。
三、邯钢经验的经济效果值得肯定
通过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机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得到很好改善。1991~1995年,吨钢钢铁料消耗由1147kg下降到1080kg,五年节支1.3亿元;吨钢综合能耗由1115kg下降到869kg,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多,五年节支1.92亿元。1995年实现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1/50;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2.28%,而实现利润占全行业的1/12,在1995年度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中,邯钢在45家钢铁企业中位居第二。
四、邯钢经验的问题探讨
(一)邯钢经验仍存在着缺陷和局限性
1.从根本上说,邯钢经验就是美国“泰罗制”的延伸。其一,邯钢经验的“成本否决”就是“泰罗制”的标准成本制度,目的都在于提高生产或作业效率。因此,邯钢经验不适合那些产品没有市场或销路有问题的企业;其二,他们最适合工厂、车间或企业基层的管理,或者换句话说,邯钢经验是工厂管理制度,涉及企业中层和高层不显著。
2.邯钢经验并不复杂,表面上看容易模仿。但推广邯钢经验的实际过程存在着很多困难,与人们预料相差甚远。在我们看来,其原因在于邯钢经验的关键是邯钢有个厂长刘汉章,学习邯钢经验也包括那些想学邯钢经验的企业的“一把手”学做刘汉章,像刘汉章一样具备那种“自我实现”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对邯钢经验来说,这既是强点,又是弱点。
(二)邯钢经验过于强调成本容易导致质量危机
在采访原冶金部的一位老领导时,他谈到邯钢经验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成本一票否决。但是邯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因为它进行了比较细致、系列地核算。有很多企业成本否决的过程中不是全面指标,忽视质量是最大的问题。当时因为扭转亏损,比方说有些企业包括邯钢,据说钢铁料消耗降到1065kg,当时从理论上都算不出来,当然就容易出现忽视质量的虚假现象。成本否决,工人该加铝进行脱氧却不加,加铁合金时比如锰应该在0.5%~0.8%,工人就往下线走到0.55%,那自然节约锰铁,达到成本下降的目的。还有一个,连铸过程中间罐是有残钢的,残钢规定至少要有200mm厚,工人为了钢铁料消耗降低,就要少留点,残钢厚度低了以后就会导致漩涡效应把中间罐的渣滓吸进去,钢坯里面就会产生些小点夹杂物。这就是说由于为了解决亏损而强调一个方面成本的控制,就会容易导致忽视质量。加上一个采取成本否决,工人完不成成本指标,结果什么奖励都没有了,出现了有意降低质量的现象。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一项制度的设立和实施,总的设计和构思是好的,关键在于下面的具体贯彻执行是否到位,时任邯钢办公室主任王洪仁谈到这个问题时也提到,在当时的背景下不能因为有执行的瑕疵就否定制度本身的优越性。
(三)当时同类企业对邯钢经验的质疑
接受访问的一位老教授谈到,邯钢经验也有弊病,就是成本否决。当时明确表示不愿意学邯钢的最主要的就是宝钢和首钢。宝钢说它是计划成本,是很科学地算出来的计划成本,是日本管理的一套方式。首钢还是执行承包制管理制度,它在某些意义上也是和邯钢提出的经验类似,在产量、质量、消耗、成本以及总厂、二级厂和车间也与邯钢的管理方式类似,而且80年代末是由首钢率先提出承包管理制,当时邯钢也是效仿学习首钢管理模式进而形成了邯钢经验。
(四)人本管理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过去高强度和严要求的企业生产环境下,容易形成对工人的“管、卡、压”,有不少职工对当时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颇有微词。但是还需对比来看,企业要想充分体现工人主体主人翁责任精神,在特定环境下必须先顶住外部压力严格内部管理,企业挣钱工人才有钱发。
邯钢当时设计了一个没有指针的钟表,作为企业精神象征之一的“无时无刻无分钟”的设计,强调要全身心、全精力、全时间地投入工作,缺少以人为本、劳逸结合的考虑。强调一种精神是可取的,要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才更合适。
五、结论
第一,邯钢在90年代初提出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方法在当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背景下,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第二,对于当时的邯钢经验,在具体操作和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太过于注重成本的考核,确实容易导致产品质量的风险。
第三,对于当时全国范围热火朝天地推广邯钢经验,也要清醒地看到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用,可能有些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设计的做法更加科学、先进。
第四,邯钢经验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被迫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历史性。
在当今的学习中要科学地、发展地、提高地去学习。比如现在不少企业提出了对标挖潜、以人为本、全面分析、科学计量,并且使用先进的ERP管理系统务求达到质量和成本的全面监控调节与实时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反应相一致,即时、准确、高效地保证信息的反馈和目标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廖添土.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的历史回顾与前瞻[J].福州党校学报,2008,(4).
[2]张永刚.泰罗制与现代企业管理[J].社科纵横,2009,(5).
[3]李红芳.企业成本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
[4]李春雷.钢铁是这样炼成的[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
[5]袁木.关于邯钢经验的调查与思考[J].管理现代化国务院研究室,2003,2(5).
[6]邯钢志编纂委员会.邯钢志(1958-2009).
作者简介:韩绍坤(1982- ),男,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李延祥(1962- ),男,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