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学模式探讨

2009-03-14马书太

新媒体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毕业班就业应对策略

[摘要]通过对学校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大四学生上课时空堂现象比较普遍,造成毕业生严重的专业知识缺陷。毕业生专业知识的缺陷,会对用人单位产生重大影响,也会直接影响自身的就业及学校的声誉,改变现状迫在眉睫。从而找出毕业班空堂现象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毕业班 空堂现象 就业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168-01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大学都在忙于扩建,各地的大学城像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招生人数也随之急剧增加,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大家是否知道,在这繁荣的背后却出现了一种极不协调的现象,即大学四年级(以四年制为例)的教学确实已经名存实亡了。大四学年中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很少能够达到100%。

一、学校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许多学校课是开了,但没人来上。面对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有人感到痛心,有人感到惋惜,也有人感到非常无奈。

大四正是学生专业知识形成、深化、升华的黄金时期。大四学生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克服各方面的压力,以完成学业为第一要义。不做毕业论文,也不上课,那么,这些大四的学生都在干什么呢?据了解,他们并没有闲着,有人在复习英语,有人在学习电脑知识,有人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有人忙于学开车拿驾照,有人忙找工作、忙考研、忙出国,还有人在忙于考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也有人忙于外出搞“社会实践”。

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竞争的激烈性使得学生不得不早做准备。据了解许多学生在大二就开始准备,大三就已经进入考研复习了,考公务员的学生也不例外。而想顺利出国,就要花大量的时间考托福、雅思、GRE等。大四上学期进入实质性阶段,不仅要准备一大堆材料,填一大堆申请表格,还要不断联系学校,联系单位,哪有时间上课呢?

在就业率降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很多学生都怕错过找工作的良机,放弃上课,到外面找工作也是迫不得已。所以,大四,大家都把心思放到了别处,考研的考研,兼职的兼职,而找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早早开始忙着做简历,很多学生早早就参加各种招聘会、面试、笔试,或在外进行实习或被用人单位试用,以求多积累经验。不仅是大四的学生,事实上,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不少应届毕业生从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一开学,除了招聘会高峰时期忙着参加各类大小招聘会外,他们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制作简历、修饰形象等等,为找工作做好准备。有些人甚至是逢单位必投,逢招聘会必去。进入11月份后,求职进入了高峰期,大四课堂上更是常常唱起了“空城计”。许多学生每天徘徊于各就业指导网、人才招聘网之间,四处投寄发送简历,经常在各专场招聘会上消磨时光,每天在晚上12时之前不能睡安稳。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尽管还有半年多才毕业,但一些大四学生们已纷纷选择“逃课应聘”。在学校上课的学生则说“看到别的同学都忙着找工作,自己哪有心情看书,根本就静不下心来学习。”这就是大四学生的生活写照。这样的日子,哪有时间和心情上课?高校课堂毕业班的学生自然寥寥无几。

正常情况下,大四是专业课最集中的阶段,也是学生毕业前在校进行学术研究的最好机会,只有完完全全本科四年的教学才能构成大学人才培养的完整过程。这就像盖房子一样,前三年打好了地基,砌好了墙,临封顶了却没了材料,停了工。这怎还能算是一栋完整的房子?只能算是一些半成品而已。因此,如果把大四阶段全部用于社会实践、应付各种考试、甚至花大量的时间穿梭于各种招聘会,大学阶段关键时刻的大好时光白白的浪费掉,实在可惜。但学生的做法也可以理解,为了让学生在校上课,而放弃找工作、放弃考研、放弃出国显然是不现实的。摆在他们面前的确是一个两难选择。

找工作是应该的,但首先要学好知识!如果没有能力,到最后连毕业证都拿不到,凭什么找工作呢?再说,如果用人单位知道学生不尊重学业,也未必会聘用他们。所以,大四的主要任务是学专业课和做毕业设计,这对于将来的工作实在太重要了。今后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专业方面的东西。面对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考研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现实,恰恰是要强化大四时期的学习。

再说,就业压力不止学生有,学校也有很大压力,社会考核体系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越来越看重一次性就业率和研究生录取率。在某种程度上,“就业率”代表着学校的水平和形象,每年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已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到学校评估、招生等各方面的问题。如果你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了“待业青年”,谁还会再来上你这个学校?而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也是高校获得良好社会声誉的重要砝码。

另外,对他们的任课老师来说也有很大压力。对于没有顾客的推销,站在没有观众的舞台上,他们该如何是好?不讲吧还有学生,讲吧,面对空荡荡的教室,哪还有心情讲课呢?试想一场没有激情的演讲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当然是枯燥、乏味、冷场,这样的场面将导致想来上课的学生也不愿意再继续听下去了。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应对策略探讨

随着社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学生就业压力在不断加大,为了适应市场,据说现在已有不少高校的系科在第四学年不再安排课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传统的教育模式或课程设置上作适当的调整呢?

鉴于以上现状,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应尽快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调整自己,与时俱进,不能墨守陈规。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

1.转变思想,统一认识。根据学生的需求在课程安排上做一些相应的调整,如针对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重视学生实习或实践经历的需要,可适当开设一些模拟训练课、综合训练班等;针对考研一族,开设与考研内容有关的课程,让学生集中精力复习,在某种程度上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先为学生打一个完整的框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不同,调整选修课与专业课上课时间,把必修课程全部放到前三年,同时减少前三年的选修课,也就是把专业课提前一学期,最后一学期有针对性的开设大量的选修课和各种讲座,以满足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作为毕业班级的任课老师,应时刻掌握社会需求新动向,可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在学校调整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课程内容,使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如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与市场接轨,成为企业急需的人才,那么,毕业后就会如鱼得水,很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市场。当然用人单位就会喜欢,学生就业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2.学校应强化在学生就业指导这一环节上的角色,走出去,组织人员到各地,利用各种机会走访用人单位,密切与用人单位联系,开拓就业市场,尤其是要更多地拓展就业基地,增加对本校毕业生的需求量,解决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本校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作准备,提高就业率,这是根本,这个问题解决了也就不会再有学生为了找工作而不来上课、不好好做毕业论文了。

再次,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健全就业网络导航体系,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在校园网络上建立起一套更完善、更科学的信息丰富、及时准确、互动性的大学生就业成才指导体系,使大量的招生、用人信息都在网上公布,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影响力。

同时学校也要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学校和老师要步调一致,对毕业生投入的精力要更多,关注的程度要更强。在公布网络信息的基础上,及时与学生沟通,随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学生思想新动向,以便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也好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在毕业前学生能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清楚学校能在何时、何地组织几场专业招聘会,提前知道会有哪些对口企业来本校招聘,都有哪些招聘岗位,大约能招聘多少人等等。这些事学生都能够明白的话,整天人心惶惶,把大好时光浪费于穿梭职场的现象自然就会消除。

三、结语

问题总是要解决的,任何问题也总会能够解决!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大学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办越好,大学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

马书太,男,山东平度人,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毕业班就业应对策略
尴尬
优秀教师“留级”弥补不了师资短板
户外课
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班学生自我意识现状调查与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