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词动用——构词现象还是修辞现象

2009-03-14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零位词类构词

王 薇

[摘 要]名词作动词使用的现象在汉语被视为修辞手段,在英语被视为构词手段。从该现象在两种语言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构词观与修辞观的差异反映了“词有定类”和“词无定类”两种观点之间的对立。

国内外学者们分别把名词动用作为修辞和构词的手段来研究。人们追从这个传统,却少有人解释它出现的原因。这里从英汉语发展史出发,考察该现象在两种语言的历史发展过程与特点,认为英汉语词类发展的特征差异是造成这个传统出现的直接原因。

一、从汉语史看名词动用现象

名词动用一直是汉语词类活用的主要内容。甲骨文时期,词类活用主要限于名词用作动词。例如:允雨(下雨)(史存直1986)。到周秦两汉时期,书面语从殷周时代的卜辞、铭文解放出来,语言大发展的时代到来。这个时期的各种词类活用最为活跃。到东汉以后,词类活用一直呈减退趋势。唐宋之后,虽然书面文言文仍流行词类活用,但是在白话文或口语中已经愈来愈少。到现代汉语,“正经文字里很少见,口语里相当常见,有的是出于无知,更多的是带点俏皮,因而写下来常常加引号(吕叔湘1989:397-398)”。王冬梅(2001)通过对60余例汉语名词动用的分类与比较,认为现代汉语名词动用主要出现在口语叙述、口语评论和小说对话等现场性强的语体中。

词类活用之所以会持续减少,是因为日常交流要求表达简单易懂,词类活用虽然使行文简洁,但是有时候语义不够明确,甚至出现歧义。例如:

(一)君三泣臣矣,敢问谁之罪也。(左传)

(二)夫割地包利,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史记)

“泣”究竟是君泣,还是臣泣?“禽”究竟是擒拿,还是使将成为禽兽?即使熟谙古文的人也要结合上下文并加以推导之后才能明白它们的意思。所以要使语言表达明确,就客观上要求词性固定。单音词复音词化是使词性固定的有效途径之一。“历代(依据上下文判断是指自先秦以来,作者按)复音词都有增加,鸦片战争后,复音词大量增加。现在汉语复音化的趋势并未停止。(王力1980:342)”据统计,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双音节词在汉语词汇占73.4%(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5)。不过,只要不妨碍交流,旧有的词类活用仍然可以使用,像“妻,目,指”等在今天还能够继续作动词使用;以前没有的新的活用词也会间或出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像“MSN,QQ,谷歌”等有时也会作动词使用。汉语学者们把名动活用等看作为了营造言简义丰、形象生动、幽默诙谐等特殊效果而出现的表达,是一种修辞手段。另外,一般认为汉语只有构形,没有构词。这也是汉语名词动用没有被视为构词手段的原因之一。

二、从英语史看名词动用现象

英语名词动用也是由来已久。Morris & Morris称它“as old as the language itself(和英语语言本身一样古老)(转引自周领顺2000)”。至今它仍然是重要的扩大词汇来源的手段。Education Age杂志在1985年8月13日刊登的一篇社论中说,“Almost every day new buzz words are appearing, new vogue phrases for describing things, and one of the fastest-growing trends is verbing(or the practice of converting nouns into verbs)”(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新的词,人们使用新的流行短语来描述事物,其中发展得最快的趋势之一是动词化,也就是把名词转换成动词使用)。H. L. Mencken(转引自朱文俊1994)也曾指出,英语中一旦事物获得名称,人们就能够获得它的动化词;人们在描述某一动态时发现已有的动词或其他表达方法都不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就会求助于零形式转换。英语的名词占词汇总数的73.6%,动词仅占8.6%。现存的动词不足,不能完全表达所有被创新出来的名词所涉及的行为的意义,用名词去构成新的动词使用能够填补动词的不足。英语的动词词缀不多,如,-en, -fy, -ize, en-, be-等,且大多不具有高度多产性;后缀只与限定的、有限的词根搭配成新词;逆构法等其他构词方式的多产性也不高(隋晓冰2005)。这样,由于英语需要由名词派生出更多的动词,而它又不存在一整套的能产的派生词缀,结果就常常会出现零位派生的情况。比如,工具名词knife, spear, hammer通过零位派生作动词使用。其中,更接近基本词汇、更频繁使用的名词容易经零位派生用来执行动词功能,而具体的、下义层次的词汇被派生成动词的很少(Dixon2005)。Bolinger & Sears(1981)指出,由零形式转换生成的新词只是从语法上来说是新的。Jesperson强调尽管音形基本相同,英语名词动用不是像汉语那样把名词用作动词,而是通过零位派生使名词能够构成动词(奥托·叶斯柏森著,何勇等译1988)。这体现了他认为英语词有定类,某一类词不能够随意用作其它类词的思想。了解他的这个思想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者们不对英语词类活用作研究讨论的缘由。某一类词只有经过派生过程才能够转换成另一类词。

上面回溯汉语和英语名词动用的历史发展及特点可知:上古汉语以单音节语为主,各种词类活用大量存在。这时期可说是词无定类。从先秦开始汉语双音词不断增加,词类活用持续减少,促使词性固定。到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衰退和词性固定化仍然是主流趋势,但旧的活用如果不影响交际过程也可以继续使用,新的活用词也可以产生。尽管如此,词类活用已经不是人们日常交往常用的表达方式,而成为他们用来营造某种交际效果的工具。名词动用也是如此。学者们研究使用者如何使用名词动用使他人形成一定的态度或发出一定的行为,这属修辞研究的范畴。英语名词与动词数量相差悬殊,并且名词数量发展迅速。把名词转换成动词使用能够填补动词数量的不足。转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添加词缀,另一种是不添加词缀。英语动词词缀少,又有搭配限制,所以动词词缀派生不具备高度的能产性。于是不添加任何词缀、由名词派生出动词使用的构词方式由于它的高度能产性就成为客观需要。学者们研究的是零位派生的内在机制。这属构词研究的范畴。这样,英语和汉语对名词动用的研究就各自划入了构词和修辞两大板块。

由上看来,英语的“词有定类”和汉语的“词无定类”对于名词动用在英汉语分别被归入构词和修辞有重要的影响。虽然古汉语的词有大量的活用现象,但是从汉代以来,汉语词的定性化一直在增强。大量复合词代替了原有的单纯词,使词性更加确定。

例如,“隶”原先可用作名词、动词等,后来,作名词时被“奴隶”替代,作动词时改作“隶属”,这样一来,词义和词性都确定了。重迭词的发展、词头词尾的添加(如:词头“老、阿”,词尾“子、儿”)也都促进了汉语词的定性化。到现代,汉语已经“词有定类”。与英语相比,汉语言者使用名词动用时主要关心的是能否用它来营造特殊表达效果、对受话人产生更强的影响。

三、结语

英汉词类从无到有的发展体现了人类有将事物归入不同范畴的能力,范畴化能力和语言能力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名词动用在英汉语分别被归入构词和修辞现象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由名词动用在不同语言的表现而明确它的本质属性;也表明虽然名词动用在英汉语被划入不同的研究领域,但是有共同的研究任务需要完成,如:如何使名词动词化来实现特殊的修辞效果、名词动词化这个思维过程的具体特点、思维机制等等。我们希望通过本文明确构词与修辞这个基本问题,为未来更深入的名词动用及词类转换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存直,1986《汉语语法史纲要》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吕叔湘,1989《吕叔湘自选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王冬梅,2001《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4]王力,1980《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

[5]周领顺,2000, 英汉名-动转类词对比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5期:340-344

[6]朱文俊,1994 《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7]隋晓冰,2005 《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8] Bolinger, D. & D. A. Sears. 1981,Aspects of Language (3rd version),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9](丹)奥托·叶斯柏森著,何勇等译,1988版《语法哲学》 北京:语文出版社

[10] Dixon, R,2005, A Semantic Approach to English Grammar (2nd edition)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猜你喜欢

零位词类构词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无刷力矩电机零位设计技术研究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电机零位对电动汽车能耗影响研究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霍尔传感器零位特性及补偿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