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景观设计与生态、文化整合的探讨

2009-03-14李维武

新媒体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高速公路

李维武

[摘要]通过分析高速公路设计与美学理论、文化理念、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关系,阐述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与生态、文化整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速公路 景观设计 美学理论 文化理念 生态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096-01

一、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与美学理论

公路美学理论一直在探讨之中,公路景观设计理论也有论著,纵观国内外高等级公路景观绿化成就,可吸取以下美学设计手法:

(一)线形美的设计。公路线形美是设计之魂,须提供行车视野的多样性,可视性,选线尽量与周围自然风景有机地融为一体,车行影移,引人入胜,避免单调。

(二)动态景观设计。动中取景,行车观景,从驾驶员和乘车人视觉角度出发,公路应是优美的三维空间动画,是顺畅的、连续的和可预知的,没有间断或扭结的线形。众所周知,合理的公路曲线可防止驾驶疲劳,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三)视觉焦点设计。景观感受是心理学上人类主观空间对外界客观空间的体验和反映。在动态景观中有意识地设立视觉焦点,不但起到强化视觉刺激的作用,也调节动、静景观的节奏感,形成公路景观的亮点。

(四)绿化是景观的完善或修复。采用乔、灌、花、草绿化公路,不仅是用形态与色彩美化景观,提高公路等级和服务质量,而且用行道树形成大通道的心里感应,阻断隔绝了公路外侧不佳景观对乘车人的刺激,还可通过适当的种植修复不连贯、不协调的公路景观。

(五)适应地形保护生态。在选择公路走向和几何线形时,尽量避免大挖大填。高速公路应与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保持一定距离。

(六)满足交通功能需要。无论主道、匝道还是立交区、服务区、收费区等附属设施,景观绿化均有交通功能方面要求。

二、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与文化理念

(一)在设计理念上。中国建筑其可贵之处在于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公路的规划与建设中,避让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敏感区,或生态恢复、生态整治等措施,力求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协调及维持生态平衡。

(二)在公路建设中。应该充分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协调统一,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扰动,使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得到永续维护和利用,确保沿线景观资源的建设保持持续的、稳定的、前进的态势。公路景观是展示在公路使用者视野中公路线形、构筑物和周围环境的组合体,同建筑景观一样,讲求空间秩序。所以,只有将公路与景观空间联系起来进行统筹规划设计,才能创造出整体而有机的公路景观作品,公路景观的特点还在于引入时间成为一种四维动态空间景观,在三维线形空间的基础上更强调欣赏过程中时间的连续性、韵律感和美感。

(三)公路景观的设计受到一定功能的限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始终贯穿于设计的始终。公路景观的设计是园林和建筑景观审美内容的集合,包括了对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双重体验。所以,一般对公路景观的评价围绕行人对公路景观感知的决定因素来进行。公路景观是自然景物和人工景物交织而成的,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各自的比重、位置关系,公路环境区域、气候、风俗习惯等,将形成公路景观本身的特征和风格。

(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作为一个以人行为主体的交通系统,公路是一条安全高效的流动和联结通道。人们对公路景观的感知,是借助于公路无数视点对人们心理所产生的触动来完成,它存在于空间,也存在于时间之中。因此,以人为本,从人的精神状态出发考究景观设计,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以及对空间的反应与评价,对于公路景观规划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五)公路美学特征是对公路的实用美和环境美的创造。公路实用美的设计,给公路的使用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赏心悦目的动态视觉环境,是创造人们在心理感受方面的美;而要使公路有优美的外观,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成为大自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是对环境美的创造。因此公路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公路的自身特征,通过线形的含蓄变化促进景观的多样化,在有限空间里面引发一种无限的联想;线形通过缓和曲线之间的关系来制造一种柔和感,并制造惊喜的感觉,使人们从汽车上看到的公路景观是一种连续的印象流,力争将每一次公路旅行变成一次愉快的审美体验。

三、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与景观生态学理论

(一)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道路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是生态护坡和道路绿化。道路两旁的边坡为景观生态学上的边缘和边缘地带。它属于诱导边缘,过渡显著,在工程上会有边坡不稳定的效果,在景观上它是一个不连续的边缘地带。因此,采用绿色植物材料对斜坡和山体进行覆盖,以防止坡面和山体的侵蚀、风化。有其在工程上的效果,同时丰富道路景观,而且公路本身也需要绿色植物的平衡和调节。绿色植物能增加道路建筑艺术效果,丰富道路景观,使驾驶员和乘客在绿的世界中得到享受,有利于消除旅途的疲劳。

(二)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然植被斑块、河流水系、地形和稀有生境及物种以及不同位置其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都不同。在自然植被中,道路穿过斑块之间。如高速公路与通道相交或者阻碍通道时,将会导致使用这个通道的动物失去原有的生活条件,破坏了该区域的生态资源。公路位置是评价道路多种生态影响的重要测度指数,道路和自然保护规划中要重点考虑道路与大型自然斑块、河流水系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三)道路工程对原有景观结构的干扰。道路工程在修建前,所经之处本来可以定义为本底,它与周围的环境是具有连续性的。在修建后,会形成廊道,起运输作用。这个新形成的景观要素基本上不存在生物量,则该系统与周围联系在一起时,该系统的物理特性和易发生变化,而谈不到生物学的稳定性。简而概之,道路工程的修建会降低景观生态学功能的稳定性。道路工程明显可以看作是对景观结构的干扰。其一,它会改变景观要素结构,对物种运动形成造成障碍物。其二,它会影响本底周围的生物多样性,所以在道路工程修建前,就应当进行在景观生态学的稳定性,景观结构功能变化的评价。

(四)道路景观与周围景观的协调。道路工程修建后,形成的廊道既是景观结构中的镶嵌体,他镶嵌于整体景观中,显示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镶嵌的特征是对象被聚集,形成清楚的边界,连续空间发生中断和突变。道路工程形成后,在所经之处就会形成一道很独特的景观,但是也应当把景观效果纳入其中。一方面,道路中公路、铁路桥梁等是否能与周围的景观合适地融合,能否满足其美学规律,能否创造出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对这些要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在道路中,也要注意道路这个小而狭长的景观环境,在道路中高速行驶的道路工具如汽车和列车中的人,视线狭小,道路的生态绿化也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林瑛,《高速公路环境设计中景观、生态、地域文化的整合研究》,高层论坛论文集,2006.

[2]胡敏,《彰显人文生态特色重现水上景观走廊》,扬州日报,2006.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高速公路
工程塑料防眩板在桂柳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大雪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
轱辘心儿,高速公路上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