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一个规则有序的“小人国”

2009-03-13

家庭·育儿 2009年3期
关键词:小人国物权秩序

商 捷

白日欢乐的游戏、规律的饮食活动之后,倦怠的黑夜依序而至。洗浴清爽,钻进被窝,等待着妈妈每晚的睡前故事。这一切给宝宝带来愉快安稳的睡眠,也滋养着宝宝自信满满、充满期待地去享受和创造崭新的一天。

我们的身体与自然界一样,有着自己的节奏。玛丽亚·蒙特梭利说:儿童的本性是有序的,秩序对儿童是内在的需要。因此。通过给宝宝建立基本的符合人性、文明的规则,可以使宝宝在自然的成长中,奠定一生最基本的社会化基础,并同时积累起自信、坚强和毅力。

一、规则从秩序出发

一岁以内的婴儿,不需要特意为宝宝建立规则,而是要充分尊重和维护宝宝本能的秩序感,保障其良好的生活规律。1岁左右,宝宝迎来自己的秩序敏感期,很多父母会发现,宝宝对物品放置的位置、做事情的顺序都有着执着和强烈的要求。此时,爸妈必须非常耐心包容地去观察、倾听、了解并尊重宝宝的秩序感,用爱的行为去保护宝宝秩序感的萌芽,这将是宝宝专注力、自制力、建立有序生活的基础。

二、规则自游戏开始

什么时候开始需要建立规则呢?

规则是伴随着游戏起舞的。当我们的宝宝准备好。兴致勃勃地开始主动与外界打交道了,试图用他刚刚发现的强大的自我进行探索的时候,游戏就开始了。

1、家庭游戏规则

游戏一定有规则。在家庭这样一个小集体中,和到幼儿园、与周围的人群交往一样,会有一些基本规则。无论在家庭还是其他团体中,如果所谓规则是由强势群体把握。只有宝宝遵守,那就不是规则,它变质成了权力。规则是为人的权利和自由服务的,它需要有一定的弹性,才能让成长中的宝宝接纳、适应、内化。

每家的规则也许大同小异,但是规则一定不可以多,否则家庭就成了战场。当然了,如果没有规则。也一样是一场混战。

2、共同游戏规则

当宝宝们走到外面,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们就要一起学习共同游戏的规则了。蒙特梭利认为,0~6岁有这样6个基本规则:

a、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这个看文化风俗,有个体认知差异)

b、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自己支配。(在1~2岁期间需要让宝宝建立物权观念,首先要尊重宝宝的物权)

c、从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归位。秩序感未被干扰的宝宝会自然地学习这样做,这同时带来安稳有序的感觉)

d、谁先拿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请等待,轮流按序是游戏的基础)

e、不可以打扰别人。(首先学会做到不打扰宝宝)

f、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尊重是相互的,从对宝宝的尊重做起)

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尽情地享受游戏,规则是为了减少冲突而存在的。那么,带领宝宝学习遵守规则。又该如何做起呢?

首先是爱。即给予宝宝关心、尊重和认识,要与宝宝心灵相通,了解并尊重他的发展阶段,让他充分地感受到你的爱。从而建立起内在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其次是以身作则。记得时时提醒自己。我们不是法官和惩罚者。我们只是带领宝宝学习规则的人,也不要把自己变得和宝宝一样小,一样会生气,而是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模仿的人”。

最后,规律的生活能保护宝宝的内在节奏和与生俱来的秩序感,让你和宝宝在顺畅的生活中,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享受、探索。

三、遵守规则的艺术

当宝宝尚不能理解规则的时候,是否有能力去遵守规则,就要看宝宝的自制力了。面对诱惑:别人的小汽车就在眼前,动手拿过来的欲望和冲动是一个自信的2岁宝宝正常的表现。妈妈在耳边喋喋不休地说:“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不可以动手,要耐心等待……”这可能真的没有用,也许还会像唐僧的嗡嗡声一样,激起孙悟空强烈的挑战欲。因此,要让规则和规则背后体现的对人的尊重融进宝宝的行为与心灵,是需要如下艺术的:

1、物权意识

物权意识是最初的“界线”。宝宝从这里开始,知道“我的”、“别人的”,我的别人不能随便动。别人的我也不能想拿就拿。要知道。宝宝是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因此,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试探,直到这条规则已经内化成为他认可的内心准则。

另外,只要是规则就一定是双向的、大家共同遵守的。所以,请我们的爸妈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作为教养者,有没有在不经意间把自己摘出来,而单单让宝宝跟规则较劲?宝宝的玩具或零食,你有没有强迫他。或者趁他不注意,偷偷地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你有没有真正尊重宝宝的物权,宝宝不同意的话,妈妈也不能拿?你有没有谬赞过你的宝宝“最棒,最懂得分享”,而让他们为了这个认同去做并非发自本心的分享?你有没有强调过自己和其他家人的物权?

建立了强烈物权意识的宝宝懂得玩具的归属。他们会尊重这个归属权。然后,他们学习向对方提出自己的愿望、建议交换或等待轮流玩的机会,并且。有能力愉快地接受“不”这样的回答。

2、耐心专注

你一定观察过你的宝宝独自一个人玩耍时的表现。你会惊讶地发现,当他们不受干扰地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时,是那么的专注、富于耐心——他们画画,不断地把各种颜色混合到一起,涂抹。专注于自己创造出来的奇妙的效果;他们不知疲倦地奔跑、骑车;他们嘟嘟囔囔地一个人在桌子上、沙发上、墙上开汽车……

宝宝是天生就具有专注力的。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倾注了巨大的热情,这就是耐心、坚持、自制力的源头。此时,爸妈应该克制自己。不去指点干扰宝宝的玩耍,让他们有机会跟着自己的需要在游戏中完成成长的工作,建立真正自觉的纪律。当然,通过生活常规,鼓励、约束宝宝去完成较持久的活动,也可以增强宝宝的专注和耐力。

3、延迟满足

当宝宝还很小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是给他安全感和充分的爱。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始让宝宝练习等待,从等待冲泡牛奶的一分钟。语言上的“妈妈来了,请等待”,到和宝宝一起收拾玩具。让宝宝再多一次尝试自己捡起地上的珠子;在玩游戏、去超市的时候,讲解轮流和等待、排队的意思;从约定看电视的时段,商量吃零食的限度,到爬山的时候再多走一段路,到阴凉的亭子休息;从承诺的玩具、礼物。到逐渐养成先做事后玩耍的习惯……

需要提醒爸妈的是:当我们常常急躁的时候,当我们边吃饭边看报纸电视的时候,当我们开车时抱怨等待红灯的时候。当我们常常打扰别人和宝宝的时候,我们是否该先检视自己,从自己做起?

四、爸妈是陪练者

当你试图建立规则、维护规则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想想:我是在引入一项以尊重人的成长和需要为目的的规则吗?是在让宝宝建立为自己负责任的能力吗?他准备好了吗?是在维护我自己的权威吗?这项规则我会要求自己遵守吗?

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就会明白,我们看起来是规则制定者和权威,事实上,宝宝和我们在家庭中学习规则的关系,更像是彼此的“陪练”——

当我们要求宝宝保持房间的整齐、将玩具归位的时候,首先自己要练习保持家庭的整齐,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让宝宝体会到整洁有序的美感和环境的舒适。同时,我们需要帮助宝宝提供有序分类收纳的环境,让宝宝有能力、有乐趣去按他天性中的秩序感行事。

当宝宝在跟弟弟争抢玩具、打了弟弟时,不是大喊“不能打人”,而是和宝宝一起讨论所发生的情景,了解并接纳彼此的感受,和宝宝一起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

当我们希望宝宝午睡,因为认为宝宝需要午睡,尤其是自己中午困倦的时候,如果发现宝宝不午睡下午同样精神百倍时,接受宝宝与自己的不同,要求宝宝在不打扰自己休息的前提下,自己安排中午的活动。这让我们和宝宝能更轻松愉快地相处,并学习体谅、接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

当我们与宝宝分享自己真实的感受、不再惧怕暴露自己的脆弱、放弃自己完美形象的时候,当我们带领宝宝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和体会的时候,当我们把自己的权威和遵守规则的同一性分离开的时候,宝宝理解规则、遵守规则的能力会增加,他们将学会体谅父母、长辈、老师的辛苦与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服从权威。

最后,要提醒爸妈的是:规则提供保护,也造成束缚。当我们只停留在规则上,依靠规则来约束宝宝行为的时候,我们和宝宝就会失去对他人的敏感度。所以,规则应该是指导方针,不能取代与别人互动时的觉察和回应。

猜你喜欢

小人国物权秩序
秩序
心灵秩序
老师来审题
事实物权:理论困境与出路
乱也是一种秩序
物权法定主义的发展与创新
蹦蹦跳跳的高帽子
浅析物权请求权的时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