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

2009-03-13魏秀丽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新课程小学

[摘 要]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教学中一个最棘手的环节,也是学生最厌恶的课堂形式,但作文却是语文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为此,我们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就必须抓好作文教学,现就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谈谈个人几点认识。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教学中一个最棘手的环节,也是学生最厌恶的课堂形式,但作文却是语文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为此,我们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就必须抓好作文教学,现就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谈谈个人几点认识。

一、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作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所进步,也不是到了高年级就能水到渠成的事。它是由写句、写段逐渐进展到写篇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还必须从低年级的写话练习抓起,一年级侧重练好一句“四素”(时、地、人、事)完整的话;二年级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四种句群;三年级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四年级侧重练好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观察等六种能力;五、六年级以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重点,强化综合训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每个环节都抓实了,才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日俱增。

二、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它也常常涉及到写的训练,即课后安排的小练笔。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抓实抓好小练笔,集腋成裘,使学生养成一个勤于动笔、乐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同时它又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巩固。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就有写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我们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家庭周围风景,模仿文章结构,选择一处优美的写下来。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延伸知识面,又让学生将文中好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说后再写,相得益彰

听、说、读、写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几个方面,平时教学中,听、读能力的训练占据了主导地位,说和写的训练则显得比较微弱。而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要运用的主要还是说和写。无论是低年级的写话练习、中高年级的习作练习,我认为最好先让学生说说,特别是中高年级多数习作都与口语交际是互为联系的,更应抓好说的训练,为写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如五年级的“多彩童年”一组课文,口语交际就安排有“难忘童年”,让学生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分享。我们就应组织学生充分地练说,待学生说意正浓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真正做到先说后写,相得益彰。

四、分层要求、螺旋上升

我们每次习作不要都追求学生各方面要求都达到,而应把习作要求分解到每次习作中,一次一、两个要求,这样学生写起来压力较小,也容易达到。习作教学一个基本要求是写出真情实感,但各年段要求不一。除此之外,低年级要求字写正确,运用所学词语,按一定顺序写;中年级要求句子通顺,生活中词语加以运用,采用多种顺序叙述;高年级在此基础上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中高年级还应结合单元教学要求,把各年段习作要求细化到每一组习作,一次一、两个要求,一学期下来,学生也能达到相应年段的水准。这样把习作要求分解到每个学段、分解到每次习作,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结果会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良好局面。

五、联系实际、合理增删

现行教材中有少数习作与本地生活实际有出入,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应根据本地实际自主选择习作内容。如三年级“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一组,要学生写家乡的传统文化,但我们这儿几乎没有什么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写起来确实很费力,且大多是虚构的。为此,我就根据当地实际(这几年阜新转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房屋结构造型更美了,道路更通达了,居住环境更美了,文化风气更浓了。)将这一习作更改为家乡新貌。俗话说:“生活即语文。”在平时的学校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也会相应地开展一些活动,教师可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习作,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比较容易,颇具真实性,也很得心应手。作文它还有个本质的要素就是以我手写我心,写身边的生活,因此根据本地实际合理增删习作内容很有必要。

总的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量级环节,也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教学中一些技巧性、经验性做法,还有待我们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深入挖掘,不断提炼,真正使作文教学呈现出一派喜人的局面。

作者简介:魏秀丽,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新海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新课程小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