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田本娜先生“学生作文要回归儿童”的思考

2009-03-13彭青青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

[摘 要] 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听话、说话、读书、作文六种,其中作文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这一问题,田本娜提出“小学生作文要回归儿童”这一观点。笔者认为田先生的观点对当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田本娜先生;小学生;作文

田本娜先生在其1987年撰写的《小学语文教学论》一书中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听话、说话、读书、作文六种,其中作文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是广大学校、教师、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

一、田本娜先生提出“小学生作文要回归儿童”这一观点的背景

田本娜先生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她认为,“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没有母语教育,就没有小学教育;没有小学教育,就没有大学教育。”而近几年来,田先生已然发现有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认识还不够明确。

在语文六种能力中,以作文为代表的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以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例,它们的本国语言过程目标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被置于最前面。同样,日本在新世纪颁发的《国语学习指导要领》中也明确将“表达能力培养”放在了“理解能力培养”之前。我国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我国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不乐观,尤其是小学生作文水平亟待提高。在田本娜先生关于小学生作文研究的若干观点中,笔者尤其关注并赞同的是田本娜先生在2006年发表的《回归儿童·向生活开放·给予方法指导》一文中明确提出的“小学生作文要回归儿童”这一观点。

二、对田本娜先生“小学生作文要回归儿童”这一观点的思考

当下的小学生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教师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很高,优秀作文选中的文章水准在平时功课中往往只能获得“表现平平”的分数,“借鉴”初中生优秀作文才能在老师那里一次性“通关”。更令人感觉可笑和无奈的现象是,高学历的家长上阵帮孩子改作文,在大人均认为孩子的作文写的不错,完全符合“真情实感、文从字顺”要求的同时,孩子的作文竟然在老师那里三次“红灯”,改来改去总是不合格。小孩哭闹,大人头疼,最后逼得家长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终于小孩在第四次上交作文后终得教师“认可”。如此这般,孩子现在是一说作文就怵,一写作文就拖,一交作文就哭。长此以往,谈何写作兴趣的培养,谈何作文水平的提高?!如此下去,其最终结果也就是至多造就出一个只能应付考试、只会机械式作文的孩子。小学生作文不属于儿童,而是属于考试、属于教师!

小学生作文是儿童的作文。既然是儿童的作文,由儿童自己所想、由儿童自己所写本就是理所应当之事。“定位高”、“成人化”、“难度大”,根本不符合儿童心理及其年龄的特点。对此,田本娜先生提出“小学生作文要回归儿童”。她认为,“小学生作文回归儿童,就是要求儿童以童心写童真,让儿童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充分尊重儿童,让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愿意写的,写自己所追求的,写自己所欣赏的,写自己所感受的。”“如果学生没有写的要求、写的感动,那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压给学生的写作任务,学生是写不出的。即使写出来,也是不好的。”

当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教师无论是出于何种因素,往往忽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要真情实感,宁要胡编乱造;不要文从字顺,宁要华丽辞藻;不要多种表达,宁要千篇一律。追根溯源,都是应试教育的惹得祸。笔者认为教师不该成为“应试至上、分数第一”这一理念的追随者,应把握语文的本真,跳出应试教育的框框,大胆进行带有“语文味儿”的作文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作文的情趣和对生活的关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启发学生自愿自觉地写,让学生的作文或写生活中真实的事,或写脑海中合理的想象,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出他们本来的心声和应有的水平。

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的明确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用的表达方式写作。”小学生作文只要能较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可,要求不应过高。田本娜先生“小学生作文要回归儿童”这一观点对当今小学生作文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田本娜.小学语文教学论[M].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

[2]邓蕊.走进语文教育家田本娜[J].天津教育,2008,(4).

作者简介:彭青青,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基础理论。

猜你喜欢

小学生作文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