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老舍散文《济南的冬天》语言特色

2009-03-13圣玉杰神庆丽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修辞模糊性陌生化

圣玉杰 神庆丽

[摘 要] 老舍散文佳作《济南的冬天》语言优美,有造形状物的细腻美,神韵美,具有递转承接的巧妙美。作者老舍在这篇散文中运用了众多的比喻、拟人等修辞,使得其描景状物更显细腻、生动,美不胜收。这些修辞格的运用,营造了模糊的审美意境之美,也造就了审美的陌生化效果。

[关键词] 修辞;陌生化;模糊性;意境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散文的佳作。在老舍的笔下本来就风景独好的冬天的济南更显得优雅,富有意境。人称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语言的提炼运用更是精妙之致。在此,本人就从语言这个角度品评这篇美文。

纵观全文,给我的感觉是其语言递转的巧妙美。全篇共六个自然段,首段就以比较的方式不经意间为读者展示了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即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风、无重雾、无毒日,温晴的特质。紧接着第二段中写道:“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就算不了出奇。”,这句既承上文,又启下文。读到此,我们不由会琢磨,济南的冬天,不奇在阳光,又奇在何处呢,从而产生疑窦。作者并没有以铺说的形式来解此迷,而是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象,在思想的运动中描绘一幅北国山水画“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底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着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而这一转,并用仅仅数十字,就描绘了一幅济南冬景图,带我们进入了美妙的境界之中。似乎此时我们悬着的好奇心安顿了下来,但是审美心理推动着我们继续前行,我们不禁要问“美在何处,理想的境界又理想在何处?”这正是老舍先生要给我们展示的。在以下几段中,将此理想境界中的青山、蓝天、老城、绿水一一让我们尽收眼底。其语言巧妙地抓住了欣赏者的心理,一步步将我们引入美妙如诗的画境之中。我们会感觉自己在语言的承接转流的山水画中游走。这就调动起了欣赏者的全部的审美激情,感官的,想象的,思维的都进入亢奋的状态。当我们还陶醉在美境之中时,作者却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就此收文,给人以无穷的回味,美感的余波荡激胸中,久久未能平静。这种效果也正是其语言运用的巧妙之处,承接运转之间,让读者心绪荡漾,余味耐人品酌。

深微处品味,其语言具有造形状物的细腻美,神韵美。在本篇中,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可谓是精细,具有精气。这种语言的细腻、生动、优美是以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所达到的。可以说,以比喻和拟人的语言修辞造就了此文之美境。首先来看比喻的运用,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树尖上的白雪比作“一髻儿白花,日本看护妇”,将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将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可谓比喻贴切生动想象无穷。其次来谈谈拟人手法的运用,将济南老城拟化成“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把他们唤醒,”;济南的小山们都有了人性、情感,并含情脉脉地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将山色的斑斓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件带水纹的花衣”,山们都有了“美的肌肤”;夕阳照耀下的“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犹如少女迷人的脸颊所透露出的羞涩纯情,描绘的是如此细腻,富有神韵。水藻也将她“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河水也为之感动“不忍得冻上”了,垂柳也不吝啬 “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为此美景增添几分秀色,形物修荣句句有神,句句有韵。赋予外物以人性,更亲切动人,具有精神的细腻性,这是拟人手法所达到的效用。在文中作者将比喻、拟人交互使用,更使人在视觉感官、内感官上倍增愉悦,达到了情景交融,神与物游,情与物融之境。

本散文的流动性和描物写景的细腻精巧性,在品读之时,犹如身临于其中,与作者的视觉方位同游走,给我们一种新奇悠然之乐。这也就造成了陌生化的效果,也正是作者语言的运用上所造就的。所谓“陌生化”,也正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提出的,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他说“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为唤回人们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象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间长度,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作的方式,而被创作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什克洛夫斯基主张文艺创作要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艺术的加工处理,不可以原物而写原物。而陌生化则能使本来熟悉的事物变得新颖,从而激起欣赏者欣赏的兴趣,就会达到更好的审美效果。这一点是与老舍此篇散文的手法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老舍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时,没有采用直接叙述,以原物写原物的写作手法,而是通篇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物状景,这就使得平时看去甚是平常的景物似乎有了新的可视性,此景此色便以崭新的面貌充溢在观者的脑中眼中。而这种效果的获得,正是与陌生化理论相符合的。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事物常见,熟悉之致了,就会在心里对此变得麻木,视觉感官都没有了新的感受,造成了审美的疲劳。这样生活似乎就没了新的意义,对所熟悉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变得麻痹。在艺术创作中如果再以物写物的话,更是没有新意。为了能够唤起人们的意识,创作者必须使用陌生化的手段来进行创作。陌生化理论中常常运用变形、扭曲等方法来达到这种效果。老舍那时大多没接触到陌生化的理论,而在这篇散文中他却以种种修辞手法写景状物。老舍见雪不是雪,而是将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将济南比作“小摇篮”;将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将山色的斑斓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件带水纹的花衣”,山们都有了“美的肌肤”;夕阳照耀下的“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如此让人感觉进入新的境地,有着不凡的审美感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就唤醒恢复了读者对生活的感觉,即使是济南的民众读起此文也一定有新颖之感,麻痹闭封的心灵会顿时有新的感触。

在创作过程中老舍追求描景状物的新奇感,使读者不会有有老生常谈之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带来了艺术审美意境的模糊性,“从审美表达上讲,审美直觉不像感觉那样仅凭第一信号系统去感知对象——瞬间获得,稍纵即逝,而是有第二信号系统的参与——借助于语言将其固定下来。而艺术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常常运用隐喻、借代、象征、类比、移情等手段把丰富的生活意义和活跃的情思隐蔽在字里行间,因而富于潜在的包蕴性和含蓄性,具有言有尽意无穷的模糊特征。”,“我们常用的词格比喻、比拟、借代、双关、婉曲、夸张、仿拟、闪避、跳脱等,都是在模糊之中,收到了很好的修辞效果”。以上提到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之中,作者老舍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在给我们以形象化展示的同时也将我们带入模糊的审美意境之中,给我们以极大的想象空间。比喻、拟人融汇而成的文辞,就需要我们在大脑中去组接这些意象,从而绘制成虚实相间的山水画面。

意境的模糊效果,也可以达到一种陌生化,是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形式。所以可以说修辞能够造就陌生化,意境的模糊性,而意境的模糊性又可以体现出艺术的陌生化,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中也是可以见出的。这篇散文在音律节奏上也是很优美的,从而这些都成就了美文之作。

参考文献:

[1]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A].(爱沙尼亚)扎娜·明茨,伊·切尔诺夫.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C].王薇生译.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216.

[2]雷淑娟.文学语言美学修辞[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96.

作者简介:圣玉杰(1983—),男,汉族,安徽省霍邱县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神庆丽(1983—),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修辞模糊性陌生化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网络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初探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