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捧热《资本论》的启示

2009-03-12李改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6期
关键词:资本论金融危机启示

李改霞

提要2008年以来,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打击很大,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金融危机表现在许多方面,对世界、对中国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人们反思金融危机的时候,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这就引起了《资本论》的复活。对此,我们看到了共产主义的曙光和新自由主义的失败,所以在我们国家,一定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关键词:金融危机;资本论;启示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金融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全球扩展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经济与金融危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在劳动价值论和商品与货币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金融危机理论,这些理论精华都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巨著《资本论》中,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后,金融危机同样的出现,并有加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金融危机概述

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危机是只伴随经济危机爆发而爆发的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危机;狭义的金融危机则是指单纯的货币危机。广义的金融危机,生产即是以商品为载体的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的生产,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中就包含着不顾市场的限制而生产的趋向。这个本质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现实运动的起点和驱动力,也是商品和货币走向绝对对立的基本线索;狭义上的金融危机,它是当社会的再生产过程尚未拉紧到极限、全面的生产过剩尚未发展到临界程度时所产生的金融危机。

马克思在当年总结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就必然会造成经济危机并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马克思曾指出,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体系下,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就不可能消灭,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几百年的历史中,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发生了很多次危机,直至21世纪最近的一次大的金融危机。

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从美国东海岸开始,蔓延至欧洲、亚太等地区。根据高盛最新估计,全球金融危机的总损失将高达1.4万亿美元。进入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并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世界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经济体经济2009年将下降0.3%。其中,美国经济将负增长0.7%,欧元区两个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将分别负增长0.8%和0.5%,对世界、对中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韩政府实施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拉美各国央行将联手应对金融危机、欧元区国家通过大规模救助计划、冰岛政府金融监管委员会宣布接管该国最大的商业银行Kaupthing、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各行各业都有失业的工人,物价飞涨。

二、对《资本论》的关注

《资本论》出版于1867年,《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资本主义内部本身无法调和的矛盾,就必然发生经济危机,最后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马克思认识到了经济过程的动态性,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而且发展了关于经济活动的封闭理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是周期的、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让西方人反思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让他们重新翻开被束之高阁的《资本论》,让西方人回想起曾总结说“资本来到人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充满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马克思。尽管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有着许多新的特点,其本质似乎仍然没有逃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预测。

这么多次的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的论述。在金融危机的汹汹来势中,这本批判资本主义的巨著重新进入德国人的视野。位于柏林的卡尔-迪茨出版社专门出版学术著作。最近一段时期,此前少人问津的《资本论》骤然热销。出版社经理许埃特伦普夫说,2008年初以来,他们出版的《资本论》已卖出1,500套,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倍,更是1990年销量的100倍。《资本论》重新畅销,折射出许多原东德民众对现状的广泛不满,而发端于美国、如今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强化了这种不满情绪。新近一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2%的原东德人对“自由市场经济”抱怀疑态度,43%的原东德人对“资本主义”敬而远之。“我们熟悉的资本主义正在死亡,”路透社专栏作者德布斯曼写道,卡尔·马克思对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的批判正在得到确证。“连银行家和经理们也开始读《资本论》,试图理解他们对我们干的那些事,”许埃特伦普夫说,“马克思现在绝对火。”据《新莱茵报》报道,该国出版商预测,《资本论》将成为圣诞节最佳礼物,其销售量已提高两倍。该报纸援引柏林一家出版社商务经理的话指出:“马克思再次成为时尚。”他指出,这本书的主要读者是青年学者代表。

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美国以及欧洲等国政府相继采取“国有化”手段,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纳入政府掌控。在一些西方知识分子和市场人士眼中,这种手法与自由市场经济理念背道而驰,促使他们反省美式自由市场弊端。路透社专栏作者贝恩德·德布斯曼撰文说,尽管各国采取激进手段挽救金融市场,“但现在有一种共识正在形成,即资本主义需要在21世纪得到全面修正以拯救自身”。金融危机让西方开始重新观察、审视资本主义,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盛行全球的经济自由主义的利弊。马克思的《资本论》里也许没有救市良药,但对于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定大有裨益,这就使得在西方《资本论》一度脱销。

三、对我们的启示

1、资本主义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当年马克思的论断是不是在几百年后会实现,我们可以大胆地得出结论,资本主义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到了那个时候,社会的物质资料将会极大的丰富。至于多少年会达到这样一个状态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这就是,到目前这个阶段内,资本主义还在它发展的中上期,其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只是通过资本主义的金融危机来迫使资产阶级来调整其统治政策,来促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生产力,在这期间,社会主义国家也一定要发挥其作用,创造出更大的财富,只有在经济上发展了,在政治领域才有发展的空间,我们看到了共产主义的曙光,我们不得不为马克思在几百年前的预想而感到惊叹。

2、新自由主义的失败。新自由主义是冷战结束后盛行全球的经济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相比,新自由主义在主张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的同时,更强调金融与银行的作用,并要求政府在减少管制和加强金融资本力量方面发挥作用。往昔,掌管金融经济界的人物,开口闭口倡导新自由主义,而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美国的国会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后,1997年美国政府又废除了1933年颁布的金融管制法《格拉斯-期蒂格尔法》,用《金融服务现代法案》取而代之,随之就出现了经济危机。我们看到,这种新自由主义弊端重重。可以说,新自由主义推行到哪个国家和地区,哪个国家和地区就会遭到巨大的灾难和风险,甚至成重灾区。10多年前,发生金融风险的亚洲国家和近年的拉美国家都是新自由主义的重灾区。而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一场人类空前的灾难。事实已告诉人们,新自由主义行不通,新自由主义令欧美人们大失所望。对我们中国来说,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不能放任市场的发展。这就是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明,越南金融危机须警惕,中国总会计师,2008.8.

[2]钟健,“和谐金融”构建的设想与措施,浙江金融,2008.8.

[3]赵阳,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商界,2008.4.

[4]王宝岳,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冷思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3.

[5]北京晚报,金融危机捧热《资本论》.

猜你喜欢

资本论金融危机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