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探究
2009-03-11刘婷阳德华
刘 婷 阳德华
摘 要:教师专业化是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为教师专业化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从导、问、思、研四个方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力图寻找一种新的综合化、一体化的培训模式来促进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网络环境;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4-0086-0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现,以其“概念重建”、“队伍重整”、“文化重塑”等课题给教育界带来新的挑战。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者,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最大挑战,归根结底,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如何让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去引领新课程的发展,是整个教育界,甚至是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校本培训克服了传统教师培训,如学历教育、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等的不足,以其三大特点:“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而成为当前教师培训的主流。在现代网络的冲击下,网络化的校本培训是必然趋势。
一、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概述
随着21世纪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师资培训的不足,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逐步开展起来。网络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实际情况而建立的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运用超文本、超媒体等网络技术来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新型师资培训模式。这种新的培训模式在传统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考虑到受训者的个体差异,对本校教师进行全面培训和指导,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利用网络开展校本培训,有其独特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减轻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网络的互动性为教师提供多种继续教育方式,扩大了教师学习方式的可选择性;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学习的实效。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开展网络化校本培训,必须有相应的培训模式作为载体才能有效地达到培训目的。反观我国现行的教师校本培训,网络化的学习模式已纳入培训之列,可供选择的模式也很多,如辅导性学习式,自主学习式,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式等。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来进行培训,单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接受能力,或者独立作业的能力,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至于达到一定的培训效果, 却很难促进教师各方面综合发展。在信息冲击与新课改的强烈攻势下,惟有构建一个导、问、思、研一体化的网络校本培训模式,缔造多元化学习组织,弥补单一模式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二、导、问、思、研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在中小学开展网络校本培训,首先要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根据不同学校的现有条件,利用校园网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在网站上提供包括课改、教学、教科研、信息技术、视野拓展等多方面的内容,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的培训项目。
1.培训者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提高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是在教师的自主学习下展开的,却又不是随意、无组织的,需要培训者的引导和帮助。
(1)为何需要引导。现代信息社会,谁接收的信息更多,谁就具有驾驭、处理信息的先决权。网络化校本培训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开放的网络环境、丰富的网络资源、多样的知识呈现方式给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也带来困惑与迷茫。网络工具的使用,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需要引导。特别是大多数学校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等都有很大的差异,使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接收信息的能力都不一样,需要培训者给予因材施教的引导。校本培训的培训者既可以是教育专家、学校校长,也可以是本学科优秀教师。
(2)引导什么以及怎样引导。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培训者必须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并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和搜索方法,指导学习者围绕学习目标去查阅、整理相关信息,在信息杂堆中寻找“黄金”;帮助学习者解决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必要的指导,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提高学习效率。
网上学习活动的开展,不是随意性的,而是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的。在培训中,首先要引导中小学教师不断地对各种教育观念、资料现象等进行价值判断,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反思意识与科研意识。其次,要引导学习者如何使用网络工具,处理教育技术方面的问题。还必须指导学习者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让学习者围绕问题来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在研究课题确立之后,培训者要努力为学习者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活泼开放的对话环境,既要引导学习者积极发表意见,又要及时调节话语的轨道,使其不偏离主题。
此外,要引导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校本培训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而实际问题的解决又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理论是实践的指挥棒。”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才能将“死”的理论变成“活”的教研。因此,围绕问题与课题在网上设置相关的理论栏目呈现理论知识是必要之举。
在网络化校本培训下,培训者对学习者的学习加以引导,能够提高学习者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具备了信息技术能力,才能完成规定的任务。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是中小学教师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催化剂。
2.设置问题情境,培养中小学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是为了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解决教师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中小学开展网络化教师培训,可以就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将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从鲜活的教育案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网络化校本培训,在网络工具的帮助下,打破时空限制,让教师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以问题为起点,学习者围绕问题收集、整理资料,剖析问题本身到探索、吸纳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从浅层次的现象层面过渡到深度的理论研究。借助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学习者以问题激发内在需要,主动建构知识,通过自主探索和网上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以问题为起点,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打破传统培训中理论与实际脱离的局面。这样一来,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就更加有经验应对、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2)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体现网络交互性的学习方式。针对培训中设立的问题进行网上讨论、教育会诊是提升教师智慧的高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互相尊重与合作,发展了协作能力,促进了开展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自我表达和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彼此纠正,有效地利用知识的共享与智慧的共振,促进学习者智慧的开启。培训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都可通过人机对话、公告板、聊天室、E-mail等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讨论,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让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加快了中小学教师之间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3)自主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关键。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自主地选择认知工具,确定学习目标、内容,以多种交互方式主动探究学习过程,并结合培训者的辅导,学习者之间的讨论,提高自身的思维敏捷程度,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在职教师要工作学习两不误,就要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要使学习达到应有效果,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在网络化培训中,借助网络服务系统,加强学习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以问题激发学习者的内在需要,通过激活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学习活动产生同化,促进学习者内在涵养的提高。
3.反思教育教学与自我学习过程,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
反思是指主体立足于自我之外而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出批判性考察的过程。教学反思受到关注始于舍恩提出“反思性实践”这个概念。至此以后,教学反思得到进一步研究并产生了多种观点。综观而言,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为了使教育教学有效,而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等进行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6] 教学反思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这里所说的反思,不仅指教师对日常教学的反思,也指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对自我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反思。
教师能力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教学工作者的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说:“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然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未必能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理解专家所讲授的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另外,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繁琐,往往导致教师们勤于耕耘而荒于思考,容易使教学过程变得程序化、机械化。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培训中,对教师的培训就不能只停留在接受层面,还要培养教师能够做出实践性反思,才能不断发展。无论是培训者还是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都应该认真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反思:
(1)在培训过程中,受训教师应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或是培训者所传授的知识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而不是纯粹地接受。培训者应该根据受训者提出的问题做出反思,吸纳好的建议。
(2)通过定期撰写网络反思日记,对培训期间的学习进行经常性的自我回顾与自我小结,叙写个人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剖析学习心得与困惑,并通过网络链接与其它学员或培训者相互学习借鉴。
(3)进行网上行动研究,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包括思想与实践进行经常性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并改进教育的实践。
在教师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贯穿着教师的自我反思,这种自我反思,不仅是一种自我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找到针对日常教学的即时情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讨论与反思,促使教师树立在教育情境中的反思意识,使教师获得一种能够直面教学的实践性智慧,形成从理论的角度审视和评价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中深入地理解理论的良性互动模式,从而达到改进和完善自己教育教学的目的。
4.科研兴师,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和教科研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可以根据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请专家在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诊断与总结的前提下设计课题或者是在校教师共同研讨选择课题,使每一位教师在课题中承担一定的任务,让教师在自主学习与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得到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一名优秀的教师,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只教书不育人不行,只教书不搞科研也是不行的。美国心理学家斯腾豪斯说:“教师应成为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实践的研究者,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课堂和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网络校本培训中,树立教师的科研意识,以一种新的方式及时帮助教师分析教育工作中的教育现象,树立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科研活动不同于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它主要的目的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在网络化校本培训中,首先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让教师了解如何确定研究课题。要本着“基于学校、为了学校”的精神,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问题相联系,与学校发展、教师进步同步。要熟悉科研流程,懂得如何进行教育实验设计,如何实施研究计划,如何写研究总结,如何鉴定科研成果等。其次,按照教师现有水平与特长,将大的课题分成若干小课题,并分配给各位教师,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入手,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寻找相关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培训者的引导与监督下,在与专家的指导、同事的合作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探索,运用恰当的方法完成研究任务。通过现象分析、收集资料、理论研究到科研论文的撰写,提高自身教育研究水平,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过渡。教师在课题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随时检讨,不断修正,持续不断地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汇总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使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做到会选择科研课题,会设计科研计划,会运用基本的科研方法来进行教育研究,并通过撰写科研论文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更是促使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完美融合的渠道。
三、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导、问、思、研四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分开的,而是互相联系,彼此融合的,思中有导,研中有问,是具有综合性的。实践这种综合化的师资培养模式是可以收到实效的,它从中小学教师们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出发,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能够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实践与理论水平。一方面,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利用教育改革实践的迅速开展,另一方面,结合了第一手教学改革信息的教育理论成果更容易被中小学教师接受,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实践。
在中小学开展导、问、思、研一体化的网络教师校本培训有一定的实施困难,特别是在教育资源贫乏地区。这需要在教育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并需要学校领导者与教师的主动积极参与。在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渐进地尝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J].教育发展研究,2003,4-5.
[2]杜静.论网络视阈下的校本培训[J].中国教育学刊,2007(8).
[3]鲍文广.育、研、培、导一体化校本培训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8).
[4]梁恒波.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
[5]张雳.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校本培训模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1).
[6]王录梅,冷泽兵.教学反思的概念、价值及其途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7]邓未水.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体系的构建[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6.
[8]周莉亚.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校本培训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编辑: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