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博客构建小学家校合作模式初探

2009-03-11岳盼盼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博客

岳盼盼

摘 要:小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组成,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庭学校形成合力。随着生活节奏地加快,传统家校合作方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人们开始寻求新型家校合作方式以弥补传统家校合作的不足。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条新的合作互动途径。本文在分析家校合作内涵和传统家校合作方式不足的基础上,尝试用博客构建家校合作模式。

关键词:家校合作;博客;教育叙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4-0040-04

一、引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出: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1.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达成一致。家校合作,通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可以帮助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最大限度地协调与统一。

(2)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教育内容的互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不一样,家校合作可以使双方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互补,保证青少年儿童既能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又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3)家校合作有利于保证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家校之间通过密切合作、相互学习,能保证教育方法、教育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

(4)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紧密合作,互相配合,避免社会环境中一些不健康、不利于青少年走向社会化的东西乘虚而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2.家校合作对小学更为重要

小学阶段一般是6岁到12岁左右的儿童,在发展心理学中称为儿童期。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最易受影响的时期,在自身素质、知识修养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学习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阶段是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思维能力的训练、学习兴趣的培养都需要学校与家长的密切配合。

对于家长来说,这一阶段的家长比较年轻,受教育程度、文化层次较高,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有一定的育子经验,对学生更为关注,更有利于开展家校合作活动。

二、家校合作的内涵和特征

家校:即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家庭本身具有教育未成年人的职能,而家庭中的成员(通常是未成年人)成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对象,构成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的客体。

家校联系:是指学校和家庭在教育青少年方面交流经验、互通情况,协调一致。

家校合作:是一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双向循环活动,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学生是该活动围绕的中心。

虽然家校联系和家校合作都是双向的活动,但“联系”是指互相之间取得联通关系,不一定有共同目的,也无需联合在一起操作。而“合作”强调人们为最大限度地获得彼此利益,最低限度地控制共同的花费而共同活动,“合作”的双方或几方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家校合作包括家长参与和教师参与两个方面,本文主要对家长的参与进行研究。与家长参与相关的词语还有“家长参与决策”、“家长—配合教师”、“教育介入”等。

家长参与:家长在家庭、学校、与社区中为支持子女的教育而做的事。家长参与教育可分为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两种类型。

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指家长与子女之间就学校及学习问题的交流和互动,包括家长对子女学习和健康成长进行直接的资源投资。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指家长参与教师和其他教职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家长支持并加入到学校教师的行列,帮助儿童在品德、学业、社交、能力等方面取得进步。

家校合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家校交流、家长教育、家长参与。

主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1:

三、传统家校合作的实现形式及其不足

1.传统的家校合作形式

家长会:家长会是各个学校采用最广泛的一种密切学校和家庭之间联系的方式。家长会在各个学校已经制度化,在每个学期的开学之初和学期期末都会召开家长会。

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讲授家庭教育知识,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家校联系手册(时事通讯):是教师和家长交流学生发展情况的一种手段,也是系统记载学生成长过程的一种形式。 家校联系册的内容包括:学生每周课内的知识要点,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记录、完成作业的情况,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方法、习惯、效果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不但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家长的评价和学生自己的反思等内容,是及时、全面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过程的有效方式。

学校—家庭日志:是一种运用于特殊需要儿童的最常用的双向书面交流形式。它由教师对孩子学校生活的定期评价组成,由孩子带回家,然后由父母写下对教师评语的意见,以及孩子每天在家里的表现。

叙述性汇报:向父母描述孩子在学校生活的另一种方式,优秀的叙述汇报只描述一个孩子,它不可以和其他孩子的叙述性评语互换或者替代。汇报应该详细而且具体,使孩子在班级中的表现活生生地展现给家长。

2.目前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在宏观上存在着一些组织制度上的问题:组织松散,管理不足;正式机构欠缺,监督检查不力;阶段性强,连续性差。在学校和家长的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挑剔居多,合作不多。另外在具体的实践层面和沟通渠道上也存在不足,如:随意性强,计划性差;渠道单一,时间仓促;内容狭窄,深度欠缺;单向为主,缺乏互动。

(1)渠道单一,时间仓促:国内学者叶一舵将家校合作联系途径归纳为三种:常规性的联系,保证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研究性的联系,确定对问题较早的发现与预防;探究性的联系,加强家校合作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沟通方式应当是多渠道、全方位的,不能仅仅满足于一种或是哪几种形式。应该根据学生、家庭、学校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和开展相应可行的选择途径与交流渠道。

针对这种合作渠道单一、时间仓促的问题虽然部分学校尝试使用主题讲座、家长学校、亲子互动、建设网站等多种方式进行改善,但因地域、经费、设施、人力资源等条件的限制这些方式很难得到普及。因此,合作渠道单一、沟通时间的拮据已经成为制约家校合作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2)内容狭窄,深度欠缺: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对家校合作内容的认识还仅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小到学生良好生活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各门课业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大到学校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师个人业绩的评定,甚至国家教育政策的出台等等,所有与学生成长、教育相关的各个领域都应包含其中。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与学校间的合作往往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短视性,总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业。其中涉及成绩提高、课业辅导、家庭监督、资料购买等,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心理层面考虑甚少,至于对教育方式和方法的交流也只能是对症下药,很少做专题性、系统性的探讨。

(3)单向为主,互动缺乏:教师和家长能否正确的对自身进行角色定位,是关系家校合作成败的重要因素。这点由“家校合作”一词将家长或是家庭放在首位,就可看出它意在突出家长在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合作和干预。因而,教师和家长之间应当是平等协作的伙伴关系。这种平等不只是抽象上的地位平等,更表现在合作的内容与方式、沟通的渠道与途径以及语言的选择使用等各个方面。家校合作的过程也应是家长与教师相互交流、配合支持的过程。也就是说家校相互间双向的交流和各自观点的自由表述是进行平等合作的前提。

现实的家校合作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通常是单向的,双向合作的机会极少。且家长群体较教师群体对此感觉更加敏感。这是由于在一些学校的家校合作实践过程中主动权常常掌握在教师手中,通报学生情况、灌输各种教育信息和知识几乎成了活动的全部,家长成了当然的“接收器”极少有机会向学校传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有时即使家长向学校反映了情况或提供了建议,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常使家长在合作中陷入被动,缺少表达和参与的机会,教师则无法得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和合作效果反馈,以致双方互动较少,从而降低了家校合作应有的功效。

面对这些问题,特别是沟通渠道和操作层面的问题,将家校合作的方式与途径扩展到网络上,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也将为探索出理想的家校合作模式提供许多便利条件;一方面,网络具有实时性和匿名性的优势,因此利用网络,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可以无话不谈。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家庭需要个性化、针对性更强的家校教育,许多家长表示已经不再满足于原有的“听从者”的地位,希望能更多的参与到家校教育活动中,成为家校教育资源的一部分。

四、基于网络的家校合作模式

1.“叙事体验”与博客

弥补网站的不足:传统小学校园网虽然内容丰富,但由于容量与功能限制,大多只能单向发布信息,协作互动与交流性较差,而博客兼具BBS与普通网站二者的优势,更加注重共享和交流,实时交互性更强。因此在传统校园网上增添博客板块是非常必要的,其功能是传统校园网无法替代的。

博客给家校合作叙事体验带来新发展:教师和家长共同撰写教育叙事,并结合博客发表交流,是家校合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

博客使老师和家长都有一个私人空间,家长可以将自己育儿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将自己教育过程中的教案、教后感、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论问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中。无形中就等于为自己建立了一份电子档案。同时博客可以作为教师和家长之间交流的工具,通过博客,教师、家长可以了解对方每天在做什么、思考什么、研究什么,并且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这种相互交流可以形成一个拥有共同主题的网上社区,共享思想。其最终收获就是增长了自己的专业教育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2.利用博客构建家校合作平台的可行性及优势

博客使用方便简单,易于在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中推广和使用。

博客兼有个人网站和BBS的优点,既能呈现家教资源,又可作为家长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从而解决家校合作中单向性的问题。

基于博客的教育叙事,为家长提供了主动参与家校合作的平台,从而改变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被动地位,获得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利用博客构建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可以方便实现教师和家长集体知识的建构,成员之间互相的交流与评论,在他人基础上的知识建构,并能记录共同体成长的历程,从而推动家校合作有效性的提高。

3.基于博客的家校合作模式(如图2)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笔者提出以博客为中介平台的家校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中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借助博客开展广泛的互动交流;教师借助博客引导学生学习,并接受其反馈,因材施教;家长借助博客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与其交流,消除代沟。基于此模式,笔者产生了用博客构建家校合作平台的设想,旨在通过先进的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促进学校教育的实施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往、信息反馈,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相互协调,形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最佳辅助环境。力求借助博客这一广大资源建立一种多元的、开放的家校教育新模式。

五、结束语

基于博客的家校合作模式是现代信息社会下产生的新形式,它具有很多传统家校合作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形式的创新一方面顺应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满足更多家长的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校合作是对传统形式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只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才能适应和满足更多家长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家校合作方式的现代化也不例外。家校合作的目的不仅是幼儿发展情况的交流,而且是家校共同教育行为的探讨,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家校合作交流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丰富了教师与家长之间交流的方式,优化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中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Mary Lou Fuller,Glenn Olsen,谭军华等译.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任凯,白燕.教育生态学[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4]刘欣宝.家校合作创新新模式与国内外经验借鉴[M].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6.

[5]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6]刘小溪.家校互动支持平台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7,2.

[7]王一清.家校通——通家校网络与通信共建的社会教育平台[J].现代远程教育, 2005,4.

[8]李晔,邹霞.家长培训:家校合作新起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学生家长培训的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2.

[9]吴孝俊.博客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和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4,6.

[10]潘克明.托起明天的太阳——关于“家校通”的应用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7,2.

[11]陈世珠.把信息技术引入——“家校通”课题研究初见成效[J].中国电化教育,2007,2.

[12]朱静.心桥——家校沟通的几点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7,2.

(编辑:刘轩)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博客
博客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博客天下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