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技术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应用
2009-03-11林育曼饶浩
林育曼 饶 浩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改革中受到教师的欢迎和推崇。然而事实上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任务设计方面:任务难易把握失度,任务的设计缺乏层次,未能激发学习者兴趣;任务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使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2)小组协作方面:小组合作存在虚假性。要么小组成员各自单干,小组形同虚设;要么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帮小组其他成员或其他组完成任务[1]。(3)评价方面:重视任务完成的结果或作品的评价,忽视任务解决过程的评价,评价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2]。(4)沟通方面:任务执行期间,师生间缺乏持续的沟通;任务完成后,教师对评价结果反馈认识不足,未能进行结果反馈。
如何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绩效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一、绩效技术简介
对“绩效(Performance)技术”的界定,不同学者由于其实践经验和学科背景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Rosenberg强调绩效技术的过程和方法:“绩效技术是一套用来解决问题或抓住机遇的方法和程序,这些问题或机会都与人们的绩效相联系。绩效技术可以应用于个人、小的团队或大的组织。”Benefit和Tate认为“绩效技术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首先识别绩效改进的机会,设定绩效标准,然后确认绩效改进的策略,进入产出分析,选择改进方案,保证对现存系统进行整合,评价绩效改进方案或策略的有效性,以及该方案的执行情况”。Stolovitch和Keeps认为,最有包容性的定义为:“绩效技术是一种工程方法,它通过确定绩效差距和设计低成本、高效率的干预措施,达到获得所期望的成效的目的。”[3,4]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学者也对绩效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梁林梅在其论文中提出“绩效技术是一种整体性、系统化问题解决的工具、手段、程序、方法。它以组织的总体目标为导向,在分析绩效差距的基础上,制定最佳成本——效益的综合性问题解决方案,以此指导和推动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并对变革的结果进行评价,以便最大限度地改进个体、团体和组织的绩效。它不仅适用于商业和企业组织,而且同样适用于教育组织”[5]。
由此,笔者尝试将绩效技术应用于任务驱动教学中,并设计了相关的教学模式。
二、绩效技术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设计任务,确定任务目标
任务的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并由数个微任务(mini-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任务一般由任务目标、输入材料和活动三个部分组成。[6]通常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是由教师独自设计完成,缺乏学生的参与,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以结合设计任务的三个部分,让学生充分参与,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1)确定任务目标。绩效目标模糊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大忌。只有让学生明确知道完成某一项任务后能够达到的目标,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清楚界定任务目标很重要。
(2)构成任务内容的材料。材料必须具有知识性,应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目的,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学习,从而使学习不仅是局限于教材。教师先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材料的挑选,这样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
(3)设计基于这些材料的各项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
2.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教师和学习者根据任务目标、学习重点和小组成员的职责共同讨论,以确定学习者在整个任务执行期间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和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绩效目标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最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的绩效期望问题上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沟通、共同投入与参与是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的基础。
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任务目标是什么;各子任务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各子任务完成的期限是什么时候;各子任务目标在绩效评价中的权重怎样;评判标准是什么;需要提供哪些资源和支持等。
为确保任务驱动教学的有效实施和学习质量,教师要关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习者检视和反思自我,一起讨论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3.绩效实施与辅导
绩效实施与辅导指的是在整个任务执行期间,教师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该阶段是整个活动中耗时最长和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师生间持续的沟通和对学习者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表现的记录。因此,在整个任务执行期间,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进行持续不断的信息沟通。通过信息沟通可以及时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可以根据学习环境中各因素的变化,及时对原定计划进行调整,避免影响任务的完成。通过信息沟通,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避免学生遇到困难时产生厌学心理。同时及时的信息沟通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特别是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遇到挫折或感到压力巨大时,教师的关心和支持也会使学生受到鼓舞。而且,通过沟通,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比较好,哪方面还需要改善,这种沟通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绩效信息的收集与记录。其目的是为下一阶段——绩效评价做准备。教师应从各个渠道收集学生执行任务的信息。收集的信息包括: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的信息;来自同组成员的表扬或批评;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任务执行过程中有问题的表现。收集信息的方法包括:亲自观察、查阅任务日志、小组讨论报告、小组评价等。收集的这些信息将作为下一阶段——绩效评价的事实根据。
4.绩效评价
(1)多层面的评价。被评者可以获得来自多层面的评估意见,能够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有关自己优缺点的信息。
(2)持续的评价。评价应该贯穿整个任务的解决过程,结合绩效实施与辅导阶段收集的信息,从学生的参与态度、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多样化的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体现在对学习者的学习绩效进行评价,可采用纸笔测验、实验操作考查、小论文、调查报告、读书笔记、学习计划、作品展示、电子档案袋等多种方式[7,8]。
5.绩效反馈
通常任务驱动教学结束时,学生都能知道一个最终的评价结果,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关于自己学习绩效的建设性反馈。学习绩效的反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增加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到维持或改进学习绩效的具体目标。
那么,绩效评价的结果应该如何进行恰当的反馈?教师应当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就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反馈面谈。绩效反馈面谈是希望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进行绩效反馈面谈时应评之有据,注重双向沟通,做好激励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能陷入互相辩论的误区。
三、结束语
绩效技术应用于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因材施教,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推动教学革新,完善教育评价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中的误区及浅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0).
[2] 吕美荣.计算机课“任务驱动教学”之问题及对策.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3] 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 王怀明.绩效管理.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5]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6] 梅君芬.对英语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的认识与思考.江西教育科研,2004(6).
[7] 陈女武,卢勃.信息时代研究性学习探讨.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1).
[8] 王迎.远程学习者特征及其对学习绩效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