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介词的语义、运用及翻译

2009-03-11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多义性词类介词

力 珈

英、汉语中皆有数目繁多的介词,尽管它们在语法的聚合性方面显示了共同的质的特征,但因其各自受着不同语言结构体系及内在发展规律的制约,所以,在其构成、结构、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诸方面则各有其个性特点。本文拟对英、汉语介词的语义特征作一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英语介词的运用和翻译问题提出己见,以求教于大家。

一、英、汉语介词的语义特征

介词的语义指的是介词在句子结构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而非词汇意义。英、汉语介词相比,其语义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英语介词大多具有多义性,即一个介词能表示多种意义;而汉语介词一般则呈相反的特征——具有单义性,即一个介词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如汉语的介词“把”,只表示引介动词的受事;“被”只用引出施事或表示被动;“比”仅用于比较关系等;“为了”只表示目的等。仅有个别是多义性的,如“在”能表时间、处所、范围等多种意义。而英语中一个介词表多种意义则是极为普遍的。现以“for”为例,英语介词的多义性则可见一斑。

(1)Exercise is goal for health.

运动对健康有益。

(2)She was punished for her crime.

她因犯罪受处分。

显而易见,英、汉语介词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同时,我们亦可看到英语介词的多义性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兼有介词的多种语义;其二,兼有动词或其他词类的多种语义。

英语介词何以会有多义性呢?这个问题较为复杂,亦值得深入研究。但我们以为以下三点不容忽视。

其一,基本介词的内向性。

英语介词可以分为基本介词、短语介词和分词介词三类,其中基本介词为其核心部分。就基本介词而言,其突出的特点是内向性。这种内向性是指其再生能力差,其衍变、发展、滋生的趋势主要靠内部转化,而不能从其他词类转化而来,相反,英语的介词还会转化为其他词类(当然,靠着基本介词的内部衍化也使英语增加了一些短语介词,但仍然不敷所用)。英语介词的内向性特点便促使其基本介词不得不向多义性发展(一词多用),以弥补其量的不足。这一点,与汉语介词明显不同,汉语的介词大部分是从动词转化而来(即外向性的),且这种演变的趋势还在发展,如“通过”、“用”等等。

其二,使用意义的精密性。

英语介词使用意义比较精细,而原有介词数目有限,这也使其不得不向多义性发展。汉语的“登在报上”、“写在纸上”、“在房间的角落”都用同一个“在”,而英语则分别要用in,on,at;in the paper,on paper,at the corner of the room。又如:他对我发脾气。(He become angry with me.)我对科学有爱好。(I have a love of science.)他对学校负责。(He is responsible to the school.)这几个句子分别要用with,of,to。这样多样化的使用介词,意义既精密、细致,表达也灵活多变,而且上述各例中的介词in,on,at,with,of,to本身的语义又丰富多彩。

其三,语法功能的单一性。

不同语言,其语法特点不一。汉语词类语法特点之一便是其语法功能的多样性,即词类与句子成分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如名词、形容词、代词都可以充当状语,动词亦可充当定语等。而英语则不行,英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是比较固定、单一的,即词类与句子成分间基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当需要表示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意义时,英语则往往要用介宾短语来代替,如“墙上挂了很多画。”英语必须写成“There are a lot of pictures on the wall.”“烈士纪念碑。”要说成“The monument to the martyrs.”“后天我乘快车到上海。”可以两个动词连用,英语“The next day,l left for Shanghai on the express.”只许可用一个动词谓语,另一个动词“来”就要用介词“on”来替用。诸如此类,英语介词用途增多,也必然促使介词向多义性发展。

二、英语介词的运用和翻译

由于英、汉语介词及其结构的不同、意义上的差异、语言表达方式的悬殊,因此,介词及其词组的运用和翻译就难以找出固定的模式和规律来,但了解了英语介词的多义性和汉语介词的单义性,无疑对介词及其词组的运用和翻译是大有裨益的。以下就英语介词的运用和翻译提出几条原则,供学习英语的人们参考。

1.英语介词的运用

英语介词语义繁多,用法复杂,在运用方面给我国英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多困难。其运用上的错误大致有四种状况:误用、多余、残缺相混用。

误用:英语介词与其前面的动词、形容词有一定的搭配关系,介词搭配错了,称为误用。如:not from、aim at,objection to等。

多余:不该用而用,称为多余。如:answer (相当于reply to),只能说“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不能说“please answer to my question.”

残缺:该用而不用,称之为残缺。如“ask for a thing”,不说“ask a thing”。

混用:该用甲介词而用成了乙介词,称为混用。如,不能说“We come at school every morning.”应该说“We come to school every morning. ”

造成以上运用错误的原因很多,概而言之,应该说是与其不能正确地了解英语介词的多义性和汉语介词的单义性是密切相关的。细细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汉语介词的意义去套英语介词。

We are advancing toward the right direction.(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toward应改为in]

(2)由于把汉英词的类属相混造成。

We acrossed the bridge and soon to a hut.(我们过了桥,不久来到小屋前。)

[across是介词,“过”是动词,不能把across作汉语“过”来用。这句应改为“We walked cross the bridge and soon came to a hut.”]

(3)由于英汉语动词的及物不及物的不一致所造成。

We arrived the cinema in time.(我们及时到达电影院。)

[arrive是不及物动词,须加介词“at”或“in”再带宾语。汉语“到达”可以直接带宾语,此句应在arrived后加介词。]

(4)由于汉语能以动词作宾语造成。

She is always fond to talk.(他喜欢说话。)

[fond之后不能带不定式动词做宾语,一定要在fond之后加介词of才能带动名词作宾语。此句应改为“She is always fond of talking.” ]

(5)其也原因造成的误用。

I lost the key of the room.(我丢了房间的钥匙。)

[英语表示定语的介词不限于“of”,因受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影响,误用“of”,此句的“of”应为“to”]

2.英语介词的汉译

英语介词的汉译问题,论者颇多,但真正能就汉语句法的结构特点加以论述的,并不很多。这里试就此提出几个应注意的方面。

(1)用对等的介词来译。这种方法最明确,也跟句子的结构相适应,应尽可能采用这种方式(有时虽然也显得比较生硬,但总比意译精确得当)。例如: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walking along the river.

很多人沿着河边散步。

(2)用介词翻译时,有时要在介词宾语后再添上名词、方位名词或其他词类,形成“在……上”、“在……下”、“从……来”等格式。例如:

We shall come back within an hour.

我们在一小时之内回来。

(3)用动词来译。英语介词能在句中表达出动词表达出的意义,这类介词要用动词来译。这是汉译的特殊方式。例如:

I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one year.

我学英语有一年了。

(4)用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来翻译,而句子成分大多数不变的。例如:

There are a lot of pictures on the wall.(墙上有许多画。)

[名词“墙上”变成主语。]

(5)倘若采用以上方式翻译很勉强、不自然,则可采用意译的方法。例如。

The ground was covered with snow.

遍地是雪。

上例的翻译就比“大地被雪掩盖了”要贴切、自然些。当然,意译要以语境为依据,离开了语境则难以达“信”,在“信”的基础上,方可言“达”和“雅”。翻译之论———“信、达、雅”三原则,前人之述备矣!

(责任编辑 孙海燕)

猜你喜欢

多义性词类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解决方案探析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路径识别要“精确”——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及应用探讨
基于5.8GHz自由流的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探讨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谈如何诠释新闻价值的多义性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