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跨越式发展中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2009-03-11袁中华
袁中华, 罗 华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同于产业结构的市场化转换,是政府以客观的市场化行为为基础而进行的社会资源配置,其本质是一种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行为,构成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环境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相比,西藏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为此,党中央、西藏自治区提出西藏的发展需要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西藏跨越式发展是指在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和国防安全等基础上,超越西藏建立在薄弱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演化过程,在国家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按照非均衡的发展思路,积极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大量引进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缩短发展历程,以超常规的经济增长带动非均衡经济结构高级化,走一条具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非均衡发展需要对主导产业作出选择并予以重点扶持,但长期以来,西藏在主导产业的选择过程中,基本上是运用定性分析、经验分析的方法,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与论证。本文首先确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在客观分析西藏的要素禀赋,发展所处阶段的基础上,为西藏跨越式发展中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实证支持。
一、主导产业及其选择的指标体系
(一)概念界定
所谓主导产业就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也就是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因此,主导产业即带头产业或领航产业,是能带动整个区域产业发展的产业和产业群体。从量的方面看,它是指在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将来有可能占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从质的方面看,它是指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发展变化足以带动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从而引起经济迅速高涨的产业部门。[1]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现代区域经济的增长,从根本上讲是产业部门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首先是从主导产业部门成长开始。[2]著名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会产生扩散作用,其优势辐射到其产业链上相关的产业中去,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一扩散作用主要包括前瞻效应、回顾效应和旁侧效应。因此,科学地选择好区域主导产业,对西藏这样一个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经济欠发达的区域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选择的指标体系
主导产业选择需要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测度,而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量化直接决定着评价结果的优劣。一般而言,其选择的指标体系主要有:[3]
1.比较劳动生产率
该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Ci=(Yi/Yj)/(Li/Lj)
其中:Ci:第i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Yi/Yj:第i产业产值占区域总产值的份额;Li/Lj:第i产业劳动力占区域社会总劳动力的份额。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产业发展潜力的指标,由于主导产业导入了新的生产函数,促进了技术进步,因此,表现出持续、较高的产业增长率。较高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是主导产业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2.需求收入弹性
该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Εi=(ΔQi/Qi)/(ΔUi/Ui)
其中:Εi:产业的需求弹性系数;ΔQi/Qi:产业的需求增长率;ΔUi/Ui:同期地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扩张幅度较大,产业的增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需求收入弹性指标是一个判定区域某产业发展前景和对经济牵动度的主要指标,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指标。
3.感应度系数
该指标可用投入产出表来测算,公式表示为:
其中:Fi:第i产业的感应度系数;n:产业数目;Cij:列昂惕夫投入产出逆矩阵中的元素。感应度系数反映一个产业受其他产业(如农业受轻工业、重工业)影响的程度。Fi越大,表明该产业受其他产业的影响越大。
4.影响力系数
该指标可用投入产出表来测算,公式表示为:
其中:Βj:第j产业的影响力系数;n:产业数目;Cij:列昂惕夫投入产出逆矩阵中的元素。
影响力系数反映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如旅游业影响交通、通讯、食宿等产业)的程度。Βj越大,表明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越大。
5.研发密集度
该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Μi=Ri/Si
其中:Μi:第i产业的研发密集度;Ri:第i产业的研发投入;Si:第i产业的销售收入。
研发密集度反映技术进步速度,技术进步速度是造成生产率上升的最突出因素。Μi越大,表明该产业的技术领先程度、技术密集度越高。
6.区位商
该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RCΑij:j地区第i产业的区位商;Χij:第j地区第i产业就业人数或工业增加值;Χit:第j地区总就业人数或工业增加值;Χnj:全国或全省第i产业就业人数或工业增加值;Χnj:全国或全省总就业人数或工业增加值。
区位商指标反映区域产业生产专业化的相对程度。RCΑij>1,表明i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在产业规模上具有优势,RCΑij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RCΑij≤1,表明i产业在该地区只是一个自给性部门,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在产业规模上处于劣势。
7.产业贡献率
该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Wi=Ζi/Ζ
其中:Wi:第i产业的产业贡献率;Ζi:区域内i第产业的工业增加值;Ζ:区域内总工业增加值。
产业贡献率表明该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地位高低,也即对整个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这是衡量主导产业的一个主要指标,反映该产业对整个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
8.产业利税率
该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VLij=Gij/Gi
其中:VLij:第j地区第i产业的产业利税率;Gij:第j地区第i产业的利税额;Gi:第j地区全部产业的利税总额。产业利税率说明产业对地区税收的贡献程度。这也是一个辅助指标。
9.市场占有率
该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Ρi=Sij/Sin
其中:Ρi:第i产业市场占有率;Sij:第i产业在j地区的产业销售收入;Sin:第i产业在全国或全省的销售总收入。
主导产业是具有较高市场份额或较好市场前景的行业,因此,市场占有率也是衡量主导产业指标之一,但这一指标一般仅作为参考,因为某些主导产业尽管目前并不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其增长潜力却很大。
10.就业吸纳率
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Τij=Χij/Yij
其中:Τij:第j地区第i产业的就业吸纳率;Χij:第j地区第i产业的年平均就业人数;Yij:第j地区第i产业的工业总产值。
就业吸纳率指标是反映社会效应高低的指标,也即反映产业发展对解决就业问题的作用,就业包括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Τij越高,表明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吸纳劳动力。
二、西藏主要特色产业分析
为了减少计算和选择复杂性,根据西藏经济发展所处阶段、要素禀赋结构及各产业的发展状况,对所有产业先进行定性粗选,以缩小待选产业的范围。在西藏全部产业中初选出根据其相关性合并成的七大产业:旅游业、藏医药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民族手工业、矿产业、建筑建材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并进行简要分析。
(一)旅游业
旅游业是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的社会综合性经济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旅游业的发展及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上升,代表了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旅游活动满足的是人们较高层次的生活需求,而高层次消费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很大,旅游业虽然不需要多高的技术,但是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很强。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统计,旅游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在1.5~2.5之间。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所以,旅游业对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第三产业中具有先导性和带动性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交通运输业、城市建设业、邮电业、林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带动与促进作用尤其明显。
西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构成了得天独厚、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使得旅游业成为其最大的优势产业。2006年,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旅游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西藏自治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6亿元,增长35%。近十多年来,西藏旅游业总收入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从1990年的1.5%上升到2003年的5.62%、2004年的7.7%、再到2006年的9%,增幅十分明显。旅游业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社会就业,2006年的直接就业人员达1.3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8.94万人,而2006年的直接就业人员与间接从业人员则分别达到1.9万人与11万人,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0%和23%,就业空间进一步扩大。[4]
(二)藏医药业
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在与自然界和疾病的抗争中积累了各种治疗经验,最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藏医学体系。它不但有系统的理论,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国少数民族医学中最为完整的医疗体系之一。藏医学是西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西藏文明和藏文化的瑰宝,藏药有着它自己独特、神奇的疗效,如珍珠70、常觉等。西藏具有自成体系的藏医药学和十分丰富的藏药材资源两大优势,这是加快发展藏医药产业的巨大潜力。
目前,西藏藏药企业能生产360余种藏成药,其中218种已经列入了国家标准。全区藏医药从业人员1 300多人,其中专业人员近800人。藏药生产企业已发展到20家,年均工业生产总值达4.1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6.52%。如果藏医药产业能将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生产工艺结合起来,吸收先进的管理和营销经验,坚持改善条件和内涵建设并重、突出藏医药特色与完善服务功能并举,将不断提高藏医药产业走向国内外市场的整体实力,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作用强劲的增长极。[5]
(三)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饮)品产业
西藏生物资源优势明显,如青稞、牦牛、高原野生菌、红景天、人参果、经济林果等资源,西藏相关企业在创出品牌、形成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2005年,西藏全区食品制造业完成总产值2 544万元,饮料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8 460万元,两个产业总产值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8.7%,而2006年则分别为 3 724万元和22 981万元,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9.4%。
(四)民族手工业
西藏和平解放后,特别是民主改革时期及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手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在西藏工业经济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目前,全区民族手工业发展到6个大的行业,100多家企业,6 000多从业者。其中,国家有关部委确定的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62家。2 002年至2 006年民族手工业的年产值分别约为13 319万元、10 382万元、13 054万元、14 525万元、15 438万元,在工业中所占的比值分别为7.57%、5.41%、6.34%、6.32%、6.53%。
(五)矿产业
目前,西藏已发现矿产101种,矿产地2 000余处,查明储量的矿产41种、矿产地107处,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17种;探明储量的矿产中居全国前五位的有10几种:包括铬铁矿、铜矿、金矿,以硼为主的盐湖矿、铅锌矿、锑矿、石墨、石膏、刚玉、菱镁矿、石灰岩、瓷土、硫,等,其中铬、铜、硼是我国紧缺的矿产资源。铬、刚玉、工艺水晶储量为全国第一,曲松县的罗布萨是我国最大的铬矿生产基地;铜、火山灰为全国第二;菱镁矿为全国第三;自然硫、硼、云母为全国第四。这些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巨大,有些已开发利用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矿业年产值3.76亿元,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14.63%,西藏国民生产总值的3%~4%。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过量自然资源来支撑的,如1953~1985年间国民收入增长6.25倍,而同期生铁消耗量增长20.6倍,铜、铝、铅、锌4种有色金属消耗量增长32.5倍。据有关论证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形势日趋严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证程度较低。因此,西藏矿业开发能够较好实现自身资源优势,贡献于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矿产业发展的特点与优势还在于它能迅速积累资金,为其他产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从而带动产业结构高度化。[6]
(六)建筑建材业
2006年,西藏共有建筑企业142个,其中国有建筑企业19个,集体建筑企业32个,全社会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9.10亿元,建筑建材业在第二产业中已占有较大的比重。西藏的建材业主要是水泥行业,由于运输成本的影响,水泥基本由西藏地方品牌垄断,故水泥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产量也逐年提高,由1965年的1.06万吨提高到了2006年的95.98万吨。水泥行业曾经为西藏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尽管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是水泥行业)2006年的产值达到6.4亿元,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24.89%,但是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水泥的运输费用将大幅度下降,运量急剧上升,进而将直接导致西藏水泥价格的下降。在全国水泥生产能力业已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水泥生产这种高消耗、高污染且无西藏特色的行业的发展取向值得深思。
三、西藏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一)建立定量评价模型
主导产业选择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考虑到西藏的具体特点、数据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现有主要产业进行多目标综合排序较为合适。层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最终系统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排序问题(见图1)。
图1 主导产业选择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二)西藏主要特色产业各项指标计算
使用西藏统计年鉴(2006、2007年)的基础数据,对西藏七大产业的10项指标进行计算,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西藏主要产业指标计算表
(三)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上述模型层次结构,利用德尔菲法征询有关专家和决策者的判断意见,并使用9/9-9/1指数标度法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共构造1个判断矩阵O-B和5个判断矩阵O-C。然后利用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计算程序在计算机上依次计算判断矩阵的单排序和各层次的总排序,计算结果见表2,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表2 西藏主要产业指标计算表
(四)综合评分
表3 各产业的综合评价计算表
通过表3的综合评分可知,七大产业的排名次序是:旅游业、藏医药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矿产业、建筑建材业、民族手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
四、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结果,结合西藏经济发展所处阶段、要素禀赋结构,可以认为,旅游业、藏医药业、高原特色生物与食品业、矿产业的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较高,技术进步程度较高,比较优势明显,社会效益好,为西藏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仍将继续作出重大贡献,可以确定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应加快这四大产业的技术研发力度,充分挖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速度,使之成为代表西藏的标志性产业。
建筑业在西藏工业中具有较高的产业贡献度,但是这主要归因于中央在西藏较大的投资力度,亦即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主要取决于投资,并未能体现西藏的要素禀赋特色与内在经济优势,其区位商指标很低,在西藏自我积累低的状况下,难以持久支持经济的增长。而作为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区位优势不明显,且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其比较优势也基本不存在,因此,建筑建材业不宜再作为西藏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民族手工业由于一直未能解决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有效结合以及销售手段、管理手段落后等原因,使得许多产品难以实现规模生产,技术进步程度不高,所以一直以来受到区外仿制手工艺品的极大冲击。但是民族手工业具有较高的就业吸纳率,并担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若能抓住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以开发旅游纪念品为重心,仍将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因此,民族手工业虽不足以作为具有较高产业关联度、较高技术扩散力的主导产业来培育,但其目前仍将是应重点发展与扶持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江世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孙久文.论区域经济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问题,2001(4) .
[3]党耀国.区域主导产业评价体系选择与数学模型[J]..经济经纬,2004(6).
[4]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蓝皮书(2007)[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
[5]王代远等.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
[6]牛治富.西藏跨越式发展研究[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