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解读

2009-03-10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3期
关键词:信贷政策经济

经济平稳发展需把握好四种关系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急速和重大的变化中,经济增长下滑过快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矛盾。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的情况下,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过快的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涉及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仅靠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不够的,而需要各方面紧密配合,也就是需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了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把握好几个重要关系——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与应变性的关系;经济周期波动中繁荣与调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点评:能否实现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是由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任务的全局性和艰巨性决定的,即国内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后的调整与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而带来的世界范围大调整相叠加。

保增长、保就业、调结构哪个优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在“2008中国经济年报”专题节目盘点2008年的经济数据、展望2009年的经济前景时说:“从短期看,当然是考虑保就业,保增长是最终的目的。在保就业方面,可以考虑采用不同的增长方式,不同增长方式对就业的促进程度是不同的。在执行短期政策,增加需求政策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怎么执行这一政策,一定要注意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同时,我们还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怎么转变增长方式、怎么提高我们经济效益上。”

点评:保就业与保增长不应该是一组矛盾,而应该成为相互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讲,2009年的就业状况如何,就在于在新经济基调中能否有技巧地充分融入“就业因子”,令其成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成为单独的“问题”。

中国经济将率先突围

谁将率先走出危机?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吸引全世界眼球的问题。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三大理由支持中国率先复苏。

第一个理由是,中国有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恢复经济是恢复“实体经济”,不是搞“虚拟经济”。中国多年来致力于最传统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和“世界工厂”,而且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占据的是最基础的中低端产品部分。

第二个理由是,从总量上来说,中国具有相对较雄厚的财政实力。中国近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这为政府增资解决民生问题、促进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提供了经济实力的保证。

第三个理由是,中国有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前几年中国进行了金融体系的一轮大规模的整顿和改革。而全面的制度建设以及相对较为封闭保守的现实,使得中国金融业在此次危机所受冲击较小。中国稳定的金融环境,在保证提供稳定金融服务的同时,也给货币政策在危机时期支持经济复苏提供了良好且巨大的实施余地,给宏观调控政策创造了巨大的弹性空间。

点评:中国经历这一轮经济“突变”,对外需高依存度增长模式的脆弱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全面拉动内需,防止经济大幅下滑,推动经济恢复增长已经成为共识。拉动内需的共识将兼顾短期应对策略和长期的战略方针,使中国较早地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真正把危机变成了机遇。

信贷扩张是银行自救行为

在接连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中,信贷扩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通过商业化改革后,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风险控制能力已大大增强,不可能因为有关部门的鼓励就如同计划经济时代执行行政命令那般不顾风险地扩张信贷。

对银行来说,信贷扩张其实也是一种自救行为而非行政任务。银行的利益和企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经济形势好,银行业的发展空间也会比较大,如果经济形势不好,正所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银行业岂能独善其身?在目前的经济情况下,如果银行过于短视而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不积极配合国家的政策扩张信贷,纯粹基于风险考虑而畏缩不前的话,就会影响工业增长,导致大量企业因资金断裂而出现问题甚至倒闭,最终导致经济长期陷于低迷的泥沼之中难以恢复。如果那样的话,且不说银行业务增长和扩张无从谈起,恐怕连银行自身的存量贷款也将受到极大影响,最后危害到银行业的长远发展。

点评:银行业适时合理地扩张信贷,是一种于人于己都有利的明智之举。GDP和银行资产质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短期内银行资产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也属正常。银行的最佳方式是找到一个既能最大限度控制风险,又能最大限度扩张信贷的“平衡点”。

政府不会为高价房“托市”

日前,国务院下发了一份紧急通知,该通知要求重庆市暂停正在拟订执行细则的“购房退个税”政策。叫停“购房退个税”政策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为房地产托市的态度。相继,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也表示,不会为高价房托市,将采取“抓保障、稳市场、促消费”的综合性措施带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不托市”正在成为国内许多地方政府和中央的共识,今年1月中旬,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曾明确认为房价“不能再涨了”,上海没有拯救房市打算。此前,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也纷纷表示过类似态度,这种态度是务实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点评:如果地方政府不彻底告别“救市”思维,仍然幻想通过房产暴利来获得“土地财政”,只会让地产商进一步心存幻想,坚挺价格,从而不利于房地产市场挤出泡沫。

猜你喜欢

信贷政策经济
政策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政策
助企政策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政策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