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思考 操作中学习
2009-03-10徐辉杨瑞松
徐 辉 杨瑞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第2册。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
2.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的探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民币蕴涵的丰富知识,知道爱护、尊重、正确使用人民币。
3.在生动活泼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感悟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探索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能按照人民币的票面数值清点钱数。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人民币买东西,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具:实物投影、塑封人民币、课件、玩具、汉字卡片。
学具:人民币、学具筐、学具袋、纸板、题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教室两侧摆满各种玩具、学习用品……物品上面悬挂相应的价格标签。(如:玩具车13元2角,铅笔盒5元……)
师:(指向两侧的物品。)同学们看两边都有什么呀?
生:小汽车、布娃娃、不倒翁、文具盒……(学生自由回答出自己感兴趣物品的名称。)
师:看到这些物品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知道购买这些物品需要什么吗?
生:钱。
师:对了,钱是一种货币,我们国家的货币就称为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评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课程一开始就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
二、自由探索,合作交流
1.实践操作,互相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人民币吧?
生:见过。
师:在你的学具袋里就有一些人民币,请你把认识的大声说出它的面值并放在学具筐内,不认识的放在纸板上。
生:(自主认知。)1角、10元、100元、20元……
师:有不认识的吗?
生:(实物投影不认识的人民币。)壹分。
师:来,大家帮他认一认。
生:壹分。(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这张人民币上面有汉字“壹分”。
师:(板书“壹”。)你是通过看人民币上的汉字来确定面值,这种办法很好。同学们请在学具中找到面值是1分的人民币。(生相继举起。)
师:这位同学拿的和刚才的“壹分”人民币不一样。(出示1分硬币。)它也是面值为1分的人民币吗?
生:是。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上面有数字1。
师:对了。你们看1分的人民币既有纸币还有硬币。把纸币和硬币都举起来。(生纷纷举起自己找到的1分人民币。)
师:你还有哪张不认识?
生:(实物投影。)贰分。
师:试试用同学说的方法看认不认识。
生:贰分。
师:对了。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人民币上壹分、贰分的分是人民币的什么呢?
生:人民币的单位。
师:对了,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分。)那以分做单位的人民币还有吗?
生:伍分。
师:你们对知识掌握的真快。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的单位还有哪些?你知道吗?
生:角、元。
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分。)人民币的单位就是元、角、分。
师:请你用所学的方法来找到角币,试着认一认。
生:(动手找,实物投影。)1角、2角、5角。
师:我们认识了角币和分币,那元币你认识吗?
生:认识。
师:好,我来考考你。(课件出示人民币,生抢答面值。最后出现新旧版两张100元,同时实物投影。)咦,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都是100元。
生:颜色不同。
生:图案不同。
师:都是100元,为什么颜色和图案不同?
生:它们一张是新版,一张是旧版。后面标1999年是新版,1999年以前的是旧版。
师:你懂的真多。
师:这件衣服100元,我买的时候应当用哪一张呢?
生:哪张都行。
师:像这种版面不同但面值相同的人民币还有哪些?谁能到前面找出来贴在黑板上。(生板演: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10元、50元、100元。)以后在使用人民币的时候,只要面值相同,我们使用哪种版面的都可以。
[评析:原教材利用图片讲解人民币的面值,在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较低落。教者在现实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自己发现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渗透了合作的思想。同时在这种民主和谐、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也更加乐学、善学了。]
2.深入探索,小组研究。
师:(投影。)这些就是我们刚刚认识的人民币。请你再来仔细观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看还能发现人民币的哪些特点。(生自由讨论后汇报。)
生:我发现有的人民币是长方形的用纸做的,有的人民币是圆形的用金属制作的。
生:我发现面值越大的人民币票面越大,硬币中面值越大重量越重。
师:我们一起动手掂一掂,大家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颜色不同。1元是棕绿色,5元是紫色……(师根据学生汇报。板贴不同颜色的人民币。)
生: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案不同。
师:人民币上都有哪些图案?
生:各种人物;防伪线、水印、花、固定人像水印、阴阳互补对印图案、横竖双号码、汉语拼音、各民族的文字……
师:人民币上这些图案有什么作用,你知道吗?
生:盲文利于盲人使用;金属线有利于防伪;年代、图章是发行机构对所发行钞票在法律上所承担的责任;发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人民币这么多的特点。老师在课前特意请教了货币收藏家黄叔叔关于人民币的一些知识,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请看屏幕。(课件: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的。从开始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的人民币为第一套人民币。1999年6月30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发布国务院第268号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货币制度,提高人民币的防伪性能,现决定,自1999年10月1日起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与前四
套人民币相比具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第一,第五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完全独立设计与印制的货币。第二,第五套人民币通过有代表性的图案,进一步体现出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第三,第五套人民币的主景人物、水印、面额数字均较以前放大,尤其是突出阿拉伯数字表示的面额,这样便于群众识别.会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第四,第五套人民币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可以说,这是一套科技含量较高的人民币。第五,第五套人民币在票幅尺寸上进行了调整,票幅宽度未变,长度缩小。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我随便出示一张人民币,你能很快说出它的面值吗?(课件。)
生:10元、5角、2分、50元……
[评析:在初步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增加了教材原本没有的部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一步深入观察人民币,了解更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以录像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更具说服力。]
3.联系生活,进行兑换。
师:我们认识了人民币,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你会使用人民币吗?
生:会。
师:(投影:一块橡皮,标价1角。)谁想买这块橡皮?
生:我……(踊跃举手。)
师:你要怎样付款?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生:拿1角钱。
师:很好,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拿10个1分钱。
师:这种方法可以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10个1分是1角。
师:对了,10个1分是1角,1角等于10分。(板书:1角=10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生:10个1角是1元。(板书:1元=10角。)
师:你要买这把格尺怎样来付款?动手摆一摆。和同桌交流一下,看谁的付款方式多。
(生展示各种摆法:①10张1角②5张1角,1张5角③5张2角④1张2角,3张1角,1张5角……)
师:有这么多种的付款方式,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付款方式。现在我们来做练习,拿出题签。(实物投影。)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三、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指向两侧。)我要把这些物品送给你们玩一天作为奖励,但有-一个小要求,只有你拿的人民币的面值与物品上的价格相同,这件礼物才能送给你,当然人民币也会还给你。现在到老师那里挑选喜欢的礼物吧!
[评析:最后练习的设计使课堂和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检验了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符合儿童的心理,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
评析:
综观全课,徐老师的教学体现了如下几个特征:
1.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活动为主线。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本节课的设计,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结合一年级学生好动、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精心地开发了课程资源,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认一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算一算、换一换——买东西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既有学生观察人民币,也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如针对学生对人民币的辨认情况及认币方法,提出问题: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使教学活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2.倡导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学生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了多种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很强的操作活动,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主动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创设一个购买价值1角橡皮的问题情境,通过同桌间的相互交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出多种付款方式,并在汇报交流中领会不同付款方式的共同点,帮助学生理解10分就是1角,1角就是10分,并由此联想到角与元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直观的事物在脑中形成表象,并通过获取的表象进行思维,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交往,更学会了与人合作。整节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他们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
3.巧设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学生学习知识是要为生活服务的,教师在最后的实践性练习的设计上就有突出的体现。这部分的练习给了学生一个创造性的空间,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付款方式,进行生活实践,把所学知识融入于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深对数学科的热爱,提高了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结合对货币专家课前的采访录像,进行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从总体上看本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心和引导,使学生既掌握了本课新知,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个人简介
徐辉小学高级教师,哈尔滨市优秀班主任、转后先进个人,道里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曾在全国优质录像课评选中获—等奖,光盘已全国发行,在省小学数学年会上做观摩课,获得—致赞誉。她在教学中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