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一大亮点

2009-03-09区党校课题组

桂海论丛 2009年1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农村基层

区党校课题组

摘要:近年来,广西田阳县委在推进基层党建实践中不断创新,“农事村办”便是继“双学”、“农家课堂”之后的又一创新亮点。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服务网络、明确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健全工作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值得总结和借鉴。

关键词:广西田阳县;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09)01-0024-05

近年来,中共田阳县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探索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新路子,从开展“双学(学党章、学本领)”到打造党员中心户,从开办“农家课堂”到已初见成效的“农事村办”制度,这些实践创新使革命老区的党建工作展现出勃勃生机。“农事村办”就是由县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将县乡党政部门的服务前移到村屯,使群众足不出村屯就能办理各种事务。2008年6月5日,广西深化服务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现场会在该县召开,对“农事村办”破解群众办事难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这是田阳县在准确把握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撤并后基层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执政为民的高度出发,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创造性地提出并推行的一项基层干部服务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是一项便民、利民和惠民的民心工程。

一、广西田阳县开展“农事村办”的缘由与基本进程

(一)“农事村办”工作制度推行的缘由

一是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目标的迫切要求。推行“农事村办”,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战略,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意识,“农事村办”正是这一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是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尝试。

二是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实行了乡镇撤并工作,部分乡镇撤并后管辖范围扩大了,面临不少新情况。如:群众居住分散,路途遥远,外出办事往返难;农村各种税费取消后,乡、村办事机构设置不科学,办事不便捷;村干部待遇偏低,不得不兼顾家庭生产,无法正常值班,群众办事难免人难找;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相对较弱,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不畅通。一些民间纠纷或群众对政府的意见没得到及时反映和解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田阳县探索开展“农事村办”服务模式,旨在破解这些问题。

三是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逻辑必然。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不断面临新形势、提出新要求、适应新环境、充实新内容、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近年来,全国各地方党委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大胆探索,创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田阳县在学习各地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曾创造性地建立了“党员中心户”、创办了“农家课堂”。为进一步拓宽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并将领导和管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将党建实践继续推向前进,2007年8月构建了“农事村办”服务体系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对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时任组织部部长的陈际瓦在当地调研时称赞道,“农事村办”是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的新探索,是全区作风效能建设的新成果,是先进性建设中干部受教育和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二)田阳县推行“农事村办”工作的基本进程

田阳县推行“农事村办”工作制度的进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探索阶段(2005年-2007年7月)。田阳县推行“农事村办”工作制度,是以该县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开展“双学”(学党章、学本领)活动延伸而来的,推行“农事村办”工作制度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当时,中共田阳县委围绕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把增强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提高生产技能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双学”(学党章、学本领)活动。2006年田阳县被确定为全自治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在改革试点中创造出“一校五中心”经验,创办了很有实效的农家课堂培训工程。“双学”活动旨在提高党员的水平和本领,农家课堂工程是对广大群众进行政策法律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极大地促进了田阳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将这些实践创建活动推向更广的领域,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以便能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田阳县委在认真总结经验和准确把握现状的基础上,决定在偏远村开展“农事村办”试点工作。

试点阶段(2007年8月)。2007年8月初,田阳县率先成立乡镇“一站式”政务服务窗口后,在百育镇新民村、四那村那生屯、头塘镇联坡村等3个村屯试点,建立“农事村办”服务站。公安、国土、建设、民政、林业、计生等12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百育镇新民村,上门为群众服务。试点工作主要是在农村建立“农事村办”服务站,通过整合县乡部门服务资源,使政府的服务职能前移到村屯,在村屯为群众提供党员服务、生产指导、文化娱乐、卫生医疗、法律援助和政务办理六大服务。实现“证件村里办、小病村里医、矛盾村里调、补贴村里领、农资村里买、书报村里读、信息村里询”的目标。试点工作获得群众的高度赞扬,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推广实施阶段(2007年9月至今)。为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工作,田阳县在总结3个村屯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从9月起在全县152个村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工作制。为了确保“农事村办”工作顺利推进,田阳县又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建立各种负责制和工作制度,构建县、乡(镇)、村、屯、户五级服务网络,落实牵头单位、配备办事员,实行“五位一体”的监督评价机制。

田阳县推行的这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制度,在很短的时间里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广西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联合调研组认为“农事村办”破解了农村税费取消后,乡镇机关如何转变干部作风,落实“三项制度”,服务群众的问题。中央、自治区、市、县众多新闻媒体也对该县试行“农事村办”工作制度进行了深度报道,《人民日报》2007~9月18日的报道认为:“农事村办让干部下村成为制度,让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为进一步推广这一做法,2007年8月,百色市委决定将“农事村办”试行范围扩大到平果、田东、德保等5县。截至2008年5月,百色市共设立县(区)“农事村办”服务中心12个,乡镇“农事村办”服务中心110个,村屯“农事村办”服务站点(户)458个。2008年10月,该市决定在全市各县推广。如今“农事村办”已成为百色市基

层党建工作的一大亮点。

二、田阳县“农事村办”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田阳县“农事村办”的主要做法

1、构建服务网络,打造服务平台。

为充分发挥“农事村办”新机制服务基层群众的基本功能与作用,田阳县着眼于转变干部作风和方便群众办事,从健全组织机构人手,构建了五级服务网络,形成了县、乡(镇)、村、屯、户五级联动的工作格局。设立了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农事村办”服务中心、村“农事村办”服务站、屯“农事村办”服务点和“农事村办”信息宣传员等五级服务网络,并明确各自职责。屯服务点和信息宣传员主要是收集社情民意,把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及时上报村服务站,同时把村服务站的服务内容传达到普通群众;村服务站由村干部轮流值班接待群众并受理业务,凡能办结的事项则限期办结,超过职权范围的事项则上报乡镇服务中心;乡镇服务中心根据业务内容,定期安排相关人员下村办理;县政务服务中心根据乡镇上报信息,组织县直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定期下村人户为群众办理需要由县直机关办理的事项,并指导、督促和考核全县“农事村办”工作的全面开展。五级服务网络所构建的服务平台正日益成为新形势下田阳县农村党建工作的主阵地、培育新型农民的新课堂、便民惠民的服务站、传播文明的大舞台、构建和谐农村的新平台。2、明确服务内容,细化服务程序。

根据农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现实需求,田阳县“农事村办”主要是面向农村群众构建六大服务体系。党员服务主要以开展“双培双促”和建设“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农民中心户”为载体,开展党内关爱帮扶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生产服务主要以建立健全产业协会和开展“人才惠农行动”为载体,突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推广,农业生产资金筹集,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农资供应等方面的服务;文化服务以建立一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一支业余文艺队、一支流动放映队、一支广播电视服务队和一个文体活动场所等为载体,丰富和提高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卫生服务主要以建立村级“便民诊所”为载体,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改善农村就医环境,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保证农民小病不出村;法律服务主要以公安、司法等部门建立的“流动调解庭”和“流动警备站”为载体,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调解纠纷等活动,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政务服务主要以“村干下屯代办制”和“镇村联合办理制”为载体,促进政府服务前移,为群众提供组织关系接转,民政、计生、建房、户籍管理、缴纳税费等具体业务的办理。

为促使“农事村办”六大服务内容的规范和有效落实,田阳县各相关业务部门还细化服务程序,印制《服务手册》和具体业务流程指南,向普通群众分发并放置在各“农事村办”服务点供办事群众查阅参考,包括计生服务流程和民政、国土建房、公安、财政、卫生、林业等事务的办理程序,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了“农事村办”服务内容的落实。

3、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从农村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田阳县在推行“农事村办”工作中,创新服务方式,设置灵活的运行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服务水平。在“农事村办”服务站点的设置选择上,主要是在距离乡镇政府较远、群众往来办事不方便的村,或群众居住比较集中的自然屯选点设立。在“农事村办”的运行模式上,主要有三种:一是“周一周四”值班工作制。即每周一由两名村干部在村“农事村办”服务站值班,受理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周四为“政务村办服务日”,组织相关部门和联合乡镇办事员现场办理各类政务事项以服务群众。二是“圩日”值班工作制。根据群众的生活习惯,逢圩日组织村干部值班或组织相关部门到村“农事村办”服务站现场办理事项。三是“全日制”值班工作制。主要针对乡镇机构改革中部分乡镇撤并后的村,群众办事路程较远,往来不方便,便在原乡镇所在地成立“农事村办”服务站,覆盖原有的行政村,每天派人轮流值班服务群众。

4、健全工作制度,强化服务功能。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一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度,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农事村办”领导小组组长,为“农事村办”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由组织部门牵头,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群众参与的领导工作机制,形成“农事村办”齐抓共管的合力;三是强化工作职责,把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事村办”工作作为各部门、各乡镇行政效能建设考核、年度目标管理奖惩的重要内容,整合发挥部门优势,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定期召集县“农事村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六大服务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乡镇分管领导及村(社区)服务站代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不断提高“农事村办”工作实效。

(2)建立健全工作保障制度。一是落实牵头单位,配备办事员,为“农事村办”提供人才保障。“农事村办”的六项服务内容都分别具体落实一个牵头单位和若干成员单位,乡镇挂点领导担任村服务站站长,每个村级服务站再落实3-5名乡镇干部作为固定办事员,确保有人办事。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为“农事村办”提供物质保障。田阳县将“农事村办”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第一年已安排了专项经费150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和补助村办公经费,并逐步改善各服务站的办公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加强宣传,为“农事村办”提供舆论保障,不断提高“农事村办”工作的影响力。

(3)建立健全激励制度。一是每年从县财政专项经费中补助每个村办公经费3000元,确保村服务站的正常运转。二是建立绩效评价制度,以增加绩效工资的方式提高村干部待遇。三是每年进行一次评比表彰,对开展“农事村办”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以增强参与“农事村办”干部的荣誉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实行“五位一体”的监督评价机制。一是县“农事村办”领导小组办公室、基层办、效能办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公开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各部门和乡镇实施“农事村办”工作情况的检查、考评和监督;二是由县、乡驻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担任监督员,对村干部的考勤情况实行“i级审核”,即由监督员、村主要领导和服务站站长逐级审核,确保工作到位;三是县效能办通过设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开通监督热线电话,让广大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价权,对村干部实行“农事村办”情况进行监督;四是强化纪检和监察部门的专门监督职责,对个别干部在“农事村办"SL作中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五是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督促监督不认真推行“农事村办”的单位、乡镇和个人,促使其限期整改。

(二)田阳县“农事村办”的初步成效

“农事村办”是田阳县委适应农村、农业和农民发

展的现实需要,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这一工作制度推行时间虽然不长,但成效明显。一是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使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据统计,截止2008~2月,全县各“农事村办”服务站已开展各类服务382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16件,受益群众18万多人,共接待群众来访、咨询4210人次,受理群众申请事项4306件,现场办结3820件,为群众节约往返经费达63万多元,节省3万多个工日。如残疾人每月补贴30元,如果到乡镇领取,一些离乡镇远的村屯路费、餐费等就不只30元。实施“农事村办”制度后,补贴送到家,既让农民节省了开支又节省了时间。二是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农事村办”改变了传统的机关服务机制,把党委、政府的服务窗口前移,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有效地克服了农村基层办事拖拉、效率低下、职责不明、推诿扯皮的现象,实现了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的双向良性互动局面。如过去建房报批、摩托车入户等要跑乡里县里,一个月也难办下来,如今都在村里办了,一两天就能办妥。三是有效地拓展和畅通了农村基层社情民意的上传下达渠道,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农事村办”工作中,政府通过服务窗口的前移,在农村基层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既加强了上级机关对基层民情的了解,也使基层群众感到困难有人帮、意见有人听、办事有人管、问题有人解,从而更愿意向干部说心里话,使下情上传和上情下达更加顺畅,在基层群众和政府中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三、田阳县“农事村办”工作实施的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激发党建工作的创造活力

改革发展的时代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只有创新才能有进步。当前,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把创新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主动的态度、改革的精神,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近年来,田阳县从开展“双学”、“保先”活动到“农家课堂”,以及当前实施“农事村办”,党建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从而使各项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在实践探索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田阳县原有15个乡镇现合并为10个,原来乡镇的主要职能是收缴税费和抓计划生育,现在取消了农业税、计生工作也比较稳定,乡镇的主要职能迫切需要由原来主要是加强管理转变为提供服务上来。于是,田阳县委认清形势,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分析,决定继续以党建为统领和突破口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创造性地提出了“农事村办”这一服务群众的新模式、新载体。实践证明,近年来田阳县的一系列党建创新实践活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实践延伸和发展的结果,“双学”和“保先”教育主要在于提高党员素质,“农家课堂”则将党员素质提高延伸到农民致富能力的增强,而“农事村办”则覆盖了“三农”问题的各个方面,旨在从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二)坚持党建工作与群众利益相结合,在服务群众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是转变干部作风,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民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独立财产权益越来越大,就业方式越来越灵活、活动范围越来越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越来越多样。在这种形势下,新型的党群、干群关系究竟如何定位,干部如何由以行政领导为主转变为以服务指导为主。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感到“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农事村办”工作制度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它以百姓得实惠为工作目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完成党的任务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有机统一。这一实践不仅将干部为民服务的平台前移到村屯,而且还将党员为民服务的行动延伸到农户家庭。在田阳县各村屯你会看到这样一道亮丽的景观:挂有“党员义工”胸牌的服务者走村串户,这是村里的党员自愿为老人、残疾人、五保户等行动困难者送货上门或义务收种。这一块块闪光的胸牌就是一面面鲜艳的党旗,昭示着我们党始终在群众之中,急群众所急、为群众解困的执政理念,增强了党员的义务感、责任感和光荣感。这种主动服务一旦形成风气,转变作风就不再是一句口号,群众就不会再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感慨,人民群众就会主动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共创和谐幸福生活。

(三)坚持党建目标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中心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继续发挥这一优势必须在执政实践中将党的宗旨与市场经济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带领群众走进市场、把握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收致富奔小康。田阳县“农事村办”工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对村级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着眼于提高农民生产经营市场化组织水平,开展“双培双促”活动,即把农村优秀经纪人培养成为党员,促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把农村党员骨干培养成为经纪人,促进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并开展“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党员手拉手,领着群众走”、“发挥生产显身手,脱贫致富做贡献”、“服务群众作表率,建设家乡党先锋”等一系列主体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经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抓好“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农民中心户”创建活动。提出的目标是三年内要确保每个村30%以上的农村党员成为“党员中心户”,每个村每个产业培养1-2家“农家课堂”培训户。同时还提出要引导培训户带头组建各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信息服务网等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引导培训户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受训户、联系户联合经营项目,建立权、责、利统一的生产协会,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农利困难党员采取生产扶持、救济救灾等方式开展党内关爱行动,以提高党员致富能力,为发挥全体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创造条件。这样,田阳县委将党建工作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在服务“三农”中体现和检验党建成效,使农村党建有了坚实的立足点。

(四)坚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与严密的制度机制相结合,整合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田阳县“农事村办”始终是在县委领导下,由组织部牵头,党政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同时调动村委会和其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如横向的六大服务体系都由相应的党政部门牵头,任务明确、内容具体、责任到人、保障到位;纵向的县、乡镇、村、屯、户五级服务网络覆盖全面,工作流程清晰,各环节规范严密、衔接顺畅。整个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体现了综合性、科学性和高效性。由此可见,田阳县在“农事村办”实践中,县委充分调动起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并通过科学严密的制度保障这一实践活动有序和有效。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在农村基层仍然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整合力和领导力,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就能产生现实的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重心在基层。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田阳县“农事村办”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农事村办”是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举措,是深得群众拥护的重大基层工作创新,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有力地巩固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责任编辑谭焰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农村基层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吉木萨尔县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与建议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