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捕:乌伦古湖的风情演绎
2009-03-09安静
安 静
“乌伦古湖”是蒙古语,翻译过来是“云雾”的意思,但让人记住它的却不是云雾,而是冬捕。
乌伦古湖又名“布伦托海”、“福海”,位于新疆淮噶尔盆地北部,福海县城西北“布伦托”,突厥语意为“灌木丛生”。乌伦古湖是中国上大淡水湖之一,由面积165平方公里的吉力湖(小海子)和面积730平方公里的布伦托海(大海子)两个水域组成,发源于阿尔泰山的乌伦古河流入其中,是主要水源。湖水平均深度8米,北岸断崖,与额尔齐斯河距两公里多,湖盆里是由断层陷落而形成的。
福海县是一个渔业县。福海县的乌伦古湖是新疆仅次于博斯腾湖的第二大渔业基地。乌伦古湖素以“戈壁大海”和鲜美“福海鱼”而著称。乌伦古河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大、小湖均属于营养型湖泊。
这里盛产贝加尔雅罗鱼、河鲈、斜齿鳊、东方真鳊、圆腹雅罗鱼、白斑狗鱼、野鲤、银鲫、丁卡等20多种鱼类,以前4种产量居多。平均年产量约3000吨,最多年份产量达4500吨,占新疆鱼产总量三分之一以上。欧鳊、河鲈这些来路正宗的野生鱼,可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由于乌伦古湖生态保存很好,湖中的鱼完全靠食草籽和小虫为生,被称为“绿色食品”,鱼的价格也不菲。
游人在湖上观赏之余,可以一尝色、香、味俱佳的全鱼宴,其中阿魏蘑菇炖鱼是当地的名产,味美无比。吃过这一顿,你的乌伦古湖之行就又多了一份值得回味的体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五道黑”鱼,这是新疆特有的一种淡水肉食类稀有土著鱼种,又名赤鲈,性情暴烈,喜欢在水底成群攻击其它鱼类,有的时候甚至攻击同类,很多水库视此种鱼为害鱼。“五道黑”顾名思义,因为其淡黄色的鱼鳞从头以下到尾巴共有五道黑色花纹横切身体得名,最大的成鱼可以长到近一公斤,平均大小在两百克左右。由于味道鲜美,这种鱼经济价值较高,近几年新疆很多地区水产部门都有人工养殖,但是无法形成规模。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流域河流、湖泊和沟渠都广泛分布着“五道黑”,而且体型较大,其中在福海县乌伦古湖存量较多。
从克拉玛依市出发,沿公路去阿勒泰市,乌伦古湖是必经之地。在216国道沿线距离福海16公里,有一处以吃鱼为主的餐饮一条街。到福海的人都要在这里吃上一顿香喷喷的大盘鱼,其中新鲜的白斑狗鱼(哈萨克名为乔尔泰)味道真不错。这种鱼现今在乌鲁木齐大酒店里是必备的新疆名产。
夏日,渔舟点点,波平沙软,水温适宜,使人们颇有“海滨浴场”之感。尤其是欧亚腹地的极度干旱区,如此景点,新疆北部绝无仅有。冬季的冰上捕鱼活动,又是南国不曾见到的奇观。
乌伦古湖有五十多年的冬捕历史,一网打出82.5吨鱼的历史,更是赋予它足够的灵性与神奇。形形色色的古老传说和现实情境交织成奇闻轶事,使人们对湖神产生崇拜,不仅下网前要祭湖,醒网,还要纳福放生,平日里走船连个“翻”字都不敢说。这种“虔诚”一直延续到现在,形成了特殊的冬捕风情。
乌伦古湖每年十一月底结冰,第二年三月融化。当年十二月中旬到第二年三月中旬,是乌伦古湖的冬季捕鱼期。
冬季,零下40度的低温使乌伦古湖变成淡蓝色的“冰宝石”,冰层有40厘米厚,足可以让越野车在上面举行拉力赛。厚厚的冰面望不到底,冰层底下安静地呈现着形态各异的冰花,那些冰花图案层层叠叠,昭示着自然的神奇,是人类穷尽想象也不能完成的。
寒冬的到来是乌伦古湖渔工们最兴奋的时候,因为冬捕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收获财富。
面对当前火爆的市场,乌伦古湖野鱼的身价也一路飙升,最高时每公斤三十多元钱。不是因为别的,贵就贵在它是名贵野生鱼种,所以有不少游客不远千里专程赶到冬捕现场来买鱼,图的就是个新鲜。
其实冬捕并不是一个人能独力完成,而是许多人相互合作的成果。每年到了冬捕季节,乌伦古湖湖畔的渔民就会行动起来,在湖上凿冰捕鱼,尤其是男子表现勇气的时候。
福海县每年都要在乌伦古湖举办“冬捕节”,挂灯笼、舞彩旗,敲锣打鼓地庆祝。这是福海县意欲用冬捕提高知名度、吸引冬季游客的活动之一。
冬捕的时候,渔民把喝剩的白酒洒在渔网上,再将盛酒的瓷碗摔碎,这就叫“醒网”,目的就是祈求冬季有个好收获。
下网前司仪念醒网祭文,只听渔把头大吼一声:“干!”几十名汉子齐刷刷端起粗瓷大碗将碗中酒一饮而尽,然后将碗“啪”地摔在地上。“下网!”渔把头又是一声脆喊,精壮的汉子跟着渔把头迈步朝湖心走去。
可别小看下网,这可是个技术活儿:上百万亩的湖面,有的地方冰层厚达近1米,若选不对水流,会整网空空。当然,对有经验的渔把头来说,是盘“小菜”——哪一网少过几吨鱼?
下网先由经验丰富的渔民用红旗标定捕捞范围,然后是三四名跟网人员用冰穿(一种钻冰工具)凿开一个长约2米、宽约1米的长方形下网眼。以这个下网眼为中心,由两个冰穿组组成,每组六至八人按照标定的捕捞范围,每隔15米左右凿开一个直径约20公分穿杆(冰下引网的工具)能进去的冰眼,根据捕捞范围大小的不同,这样的冰眼要凿两百个左右。每凿开一个冰眼,一缕缕蒸汽便在晶莹剔透的冰面上散开,乌伦古湖也有了几分暖意。接下来兵分两组,开始下网了。从下网眼插入穿杆后用钮峁(用于掌握穿杆走向的一种工具)固定好方向,再用走钩(用于穿杆前进的工具)进行冰下水线传递,一直到出网眼。随着绞网机的隆隆声,大拉网便随着网丝绳被牵入冰下运行至出网眼,绞网机牵引着左右两侧的拉网合拢于出网眼,形成一个方圆几千平方米的网阵,这时候才算下网完成。这就是古老的乌伦古湖冰上大拉网。
渔民干得热火朝天,看热闹的人在冰面站久了,逼人的寒气就往骨头里渗,那种冷是经历一次就忘不掉的。或许看冬捕的快乐就在这难忘的寒冷里,就因为这冷,你一定会记住乌伦古湖。
从下网到收网,整个拉网过程需要大半天时间。伴随着绞网机的隆隆声,大拉网被牵引着徐徐露出水面。渔工们喊着号子将网从冒着氤氲水汽的出网孔中慢慢拉出,最后出水的是一个巨大的网兜,梭鲈、河鲈、鲤鱼、五道黑、江鳕……在网里欢蹦乱跳,不时有鱼儿跃到冰面上。顿时,乌伦古湖的十多种土著鱼纷纷登场亮相,重量足有几吨。那些鱼在网里翻腾跳跃,让参观的游客情不自禁地欢呼惊叫。
出冰的大拉网长达两千米,网上零星挂着小鱼,渔民赶紧上前,小心翼翼地将小鱼摘下,投入放生孔。这一环节可马虎不得,按照老辈人的说法,这叫“纳福放生”,只有回报湖神,来年才有好收成。按照时下人的观点,这是为了可持续发展。
渔民们满脸满眼盈着笑意,用舀鱼网兜将鱼儿舀到冰上,一会儿工夫,冰面上满是跳跃着的鳞光闪闪的鱼儿。渔民的胡须上挂着冰柱,帽子上结着冰霜,身上被水浸湿的地方结冰了,脸上却分明写着欢喜。
按照乌伦古湖的风俗,只有最重的鲤鱼才能当头鱼,其它种类的鱼,哪怕有上百斤也不能有僭此名号。据说有一年捕到的头鱼重达30多公斤。
拍卖头鱼也是一个热闹的节目。大拉网刚刚结束,“头鱼拍卖”活动便开始了,由大拉网拉出的第一条大鲤鱼以568元的吉祥底价进行拍卖。主持人刚喊完“开始”,喊价声便此起彼伏。“768”、“868”、“1068”……头鱼往往一公斤便卖出了一两百元的超高价。争先恐后购买头鱼的人,大多为水产商,他们只为图个喜庆,图个好彩头,希望年年有余,好运不断。
看热闹的游客终将离开乌伦古湖,只有渔民还要在寒冷的乌伦古湖上继续冬捕,对他们来说冬捕才刚刚开始。据当地渔民说,由于鱼大多位于冰下深水处,冬捕的头一两天,打上来的鱼往往不是很多。随着冰洞越打越多,一网万斤鱼的“奇观”便在后面几天出现。
冬捕是我国北方渔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目前,仅限于我国东北的查干湖和新疆福海县乌伦古湖。眼下,乌伦古湖冬捕正以其原始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稀有景观,成为阿勒泰地区冬季冰雪旅游项目的主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