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物馆:世界文明视野中的经典展示
2009-03-09张晖
张 晖
美国著名盲人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对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主人公将珍贵的梦想中的一天安排在博物馆中度过,渴望“将社会发展浏览一番,体味一下人类遥远的过去”。如果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范围内选择一座浓缩性体验博物馆,它不在美国,而是在中国的新疆——这就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全面展示四大文明交汇之地多元文化的新疆博物馆。
西域文明万年长
五十年光辉岁月珍藏一万年西域历史,建馆半个世纪的新疆博物馆,以大气磅礴的时空隧道引入进人《找回西域昨日辉煌》大展。人们踏着漫漫黄沙,在高山冰川、瀚海胡杨的环绕下开始神奇的西域文明之旅,感受西域文明曙光初现时的珍贵印迹。这里展出的第一件文物阿图什人头骨,距今有一万年的历史,是中国最西端发现的、最为古老的古人类头骨标本。火的发现和使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使人类从蒙昧向文明迈出了一大步。新疆博物馆一反很多场馆钻木取火器的展法,将距今一万年前塔什库尔干吉日嘎勒遗址的木炭灰烬地层标本搬到了展厅,它的展出直观生动地说明了新疆古代先民,至少在一万年前已经开始使用了火。
文明之火的点燃并非西域文明最耀眼之处。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距今至少一万年之久,生活在阿尔泰山的古人首先发明了将狩猎、交通、体育运动、宗教巫术相融合的滑雪运动,阿尔泰山因此被学术界认定为世界滑雪运动最早的起源地。见证这一历史的,就是近年来名扬世界的阿勒泰汗德尕特乡敦德布拉克石棚岩画,如今它也被真实地复原在新疆博物馆展厅中:巨大突兀的山岩下有一个可遮风避雨的岩棚,它的顶部彩绘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和几个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的滑雪者,人物的运动姿态与这一地区的图瓦人和哈萨克人滑雪模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金石之光耀天山
“金石之光耀天山”为大展的第二部分,是展示西域本土文化最为精彩的内容。展厅中,有一场景复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小河墓地遗存展。它以文物、图片与实景恢复相结合的方式为观众构建了一道极为罕见的文化胜景:丛丛密密的奇怪列木,木柱上涂有血红的色彩、刻划着蛇纹的图案,白种人形的干尸,性具突出、高大如真人的男女木雕,立于暴露着大量棺材的沙丘上。置身于此,顿时会被三千五百年前小河先民崇拜的原始宗教和巫术氛围所包围,一下子把人们带到了那个用生命和鲜血敬献上天与神沟通的神话时代。
神秘的香宝宝古墓群和下坂地墓葬群一直令西域文化探索者魂牵梦绕。香宝宝古墓群为公元前5~4世纪春秋战国时塞克人的墓葬,距今已有二千五百至三千年的历史。展品中的羊角形铜饰件和镂空铜牌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精巧别致。下坂地墓葬分为早期墓葬和晚期墓葬,按埋葬习俗可分为土葬墓和火葬墓两种。这些古墓地的发掘和展示,为人们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特别是为研究“真正的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地区古代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民族,宗教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且末扎滚鲁克墓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古且末国所在地,面积达3 5万平方米,为昆仑山北麓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墓地,是古代且末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古墓地中第24号墓丛葬14人,是目前世界上考古发现中保存最好、人数最多的家庭丛葬干尸群。新疆博物馆还展出了古墓地出土的石、陶、木、铜、铁器,以及色彩艳丽,做工精良的棉、毛服饰织品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把有2800年历史的古代乐器木箜篌。这种乐器源于中亚,自印度经新疆传人中原地区,盛行于汉唐时代。箜篌为胡杨木质,由音箱、颈、弦杆组成,如今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出土年代最早的拨弦古乐器。
古代车师人是生活在吐鲁番盆地的一支主要部族,他们留下的洋海古墓群分布着秦汉至唐代墓葬上千座,不仅规模宏大,也是目前新疆发现的出土文物中最有特色的墓地之一。这里展出的距今二千五百年历史的木骨泥俑,身体部分为木骨着衣,是古代小型泥塑的佳作,也是表现世俗题材别具一格的雕塑实例。展出的距今二千四百年历史的葡萄藤,是新疆考古中发现的最早葡萄种植实物。
鹿石是亚欧山地草原青铜时代最为重要的文化遗存,它一般是指经过人工敲凿雕刻加工而成的一种碑状古石刻,因其大多雕有艺术水平高且很典型的鹿纹而得名。鹿石之谜是一项世界级考古学难题,对它们的用途学界有过种种推想,有人认为是图腾柱、始祖祭祀柱和神人拴马桩,也有人认为是世界山、世界树、男根或萨满通天的工具,具有沟通天、地、人的作用。而据笔者对比世界各地符号学研究成果,发现刻于鹿石飞翔动物上方的符号应为古代智能天体符号,由此鹿石应该是古人记录各国神话传说中均有的天猎现象的珍贵遗存。鹿石作为新疆博物馆最玄妙的展品之一,是观众参观的重点。馆中展出的鹿石名为恰尔格尔鹿石,它的造型典型清晰,工艺精细,面涂红色且碑体很高,显得异常雄伟壮观,人们置身于此,肃然起敬之意顿会油然而生。
和田玉首开了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文化的运输通道,在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丝绸。而“丝绸之路”是后来丝绸交易商人利用“玉石之路”这一古老的通道发展而来的。可以说和田玉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路先锋,“玉石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最早的大动脉,距今至少有四千至六千年的历史。新疆博物馆在展览中除辅助展示了殷商妇好墓出土的和田玉玉器灯箱图外,还展出了出土于甘肃等地以和田玉为原料制作的、距今四千年的各种玉锛、玉斧等实物。采集于若羌县罗布泊的几件玉斧,距今有三千多年历史,玉质晶莹光洁,形体规整,刃部两面磨制较为锋利,很可能为当时的祭祀用品,是迄今为止新疆发现的玉器中的精品。
汉通西域开先河
“汉通西域开先河”是大展的第三部分,为人们呈现了西域昨日之辉煌,它展现的是物质文明,更是精神文明,是我们急需寻找回来的百折不挠、奋勇开拓和创造的精神世界。
公元前59年,汉朝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列入中国版图,成为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统一的政治局面、屯田的推广和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域各方面大发展。建于汉代、高达15米的克孜尔尕哈烽燧是目前所知历史最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烽燧遗存。它作为汉代的报警系统,是长城向西的延伸,是西域大地的边防前哨,护卫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它作为汉代西域文明的文化符号,不仅被陈展在新疆博物馆巨大的通柜中,熠熠生辉,更被记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邮品上,光照千秋。
震惊中外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是西域汉代文物中的极品,也是世界天文学史、科技史文物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它的展出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文化朝圣者。它发
现于1995年尼雅墓地8号墓,其长18.5厘米,宽12.5厘米,圆角长方形,白绢缘,长边各缝缀三条黄绢系带;锦为五色平纹经锦,图案为变形云纹及星纹、孔雀、仙鹤、辟邪、虎等瑞兽纹样,在花纹间织出星占祈瑞文字篆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该织绵质地厚实,纹样魂丽流畅,文字与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暗合,似为千载难逢的谶语之物。据研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指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时出现在东方空域,对古人作战有利,此语记录于中国很多古代文献中,尤其是毛泽东主席经常阅读的《史记》《汉书》等书中,因此他之所以选择五星红旗作为国旗,是因为它很好地兼顾了中华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革命的关系。历史证明,五星红旗美观、端庄大方,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它作为新中国的象征已深入人心。世界权威旗帜学家公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是世界各国中最好的国旗之一。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到五星红旗,它们一前一后,跨越千年时空。它是信念的延续,它是历史的传承。而新疆博物馆的这件展品,也将成为西域人民情系祖国的历史见证,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又因新疆地处丝绸之路黄金腹地,气候干燥,保存了许多在其他地方很难一见的古代丝绸、文书、木简等有机类文物,因此新疆是“丝绸之路”最具优势的表现地。
步入展区,大型沙盘《新疆境内的“丝绸之路”》呈现给世人的不是一条单一的线路,而是一张巨大的网状中西交通图,它将新疆在整个丝绸之路中发挥的巨大辐射和拉动作用,表现得直观而形象。敦煌壁画上的《张骞出使西域辞别汉武帝图》,人物谦恭,丝绸服饰飘逸之感跃然于墙;距今约2000年历史的尼雅出土“延年益寿大益子孙”锦,精美异常。出土于楼兰孤台墓葬的汉代“长乐光明”锦,制造技法极为精湛。馆中的蓝底印花棉布尤为珍贵堪称国宝,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印花棉布。
多元文化映西东
民族大融合,经济文化大交流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西域一大特点。此时中原割据纷争不断,而新疆则偏安一隅。中原各族人民大量西迁,国际商人也就近在此交易留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展柜中的墓主人生活图,距今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年代最早的纸画,弥足珍贵。它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东晋墓,是分别绘在六张纸上拼合而成的一幅大图。此图反映了东晋时代豪门贵族的生活。除了这张最早的纸画外,这里还展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剪纸艺术品,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多元文化的交汇在新疆博物馆中得到充分彰显的还有许多:如出土于楼兰具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极具中原文化风格的木彩棺图;颇具西域文化风貌的人形印押;出土于且末的漆木案、菊花饼;距今一千八百年历史具有波斯风格的玻璃杯,以及距今一千六百年历史的印度梵文贝叶经、于阗文木函、汉龟二体钱、“胡王”锦等等。
璀璨夺目的佛教文化,是西域文明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缘由之一。新疆博物馆展出了克孜尔千佛洞、三仙洞、吐峪沟等石窟壁画造像;高僧鸠摩罗什像及舍利塔图;以及西方探险家频繁光临的楼兰古城佛塔、莫尔佛塔、热瓦克佛寺图等。这里展示的一些佛教真迹真品珍贵异常:距今约一千六百年历史的《妙法莲花经》抄本残片,出土于吐鲁番市安乐古城佛塔遗址的一口大陶瓮内。它用独特的楷隶体书写而成,分行布局整齐缜密,结构工整严谨,用笔精劲含蓄,轻重适度匀和。它不仅是研究佛教的重要资料,而且也是研究书法艺术的珍贵考据。出土于巴楚脱库孜萨来遗址的焰摩王泥塑像,手持人头尊杖,是唐代泥塑中的精品。发现于柯坪的舍利盒,是加砂红陶制成的盛放僧侣骨灰的容器,外部由红、黑、白等颜色绘出了覆莲、几何纹等装饰图案,它是新疆现存的最精美的舍利盒。
公元640年唐朝平定高昌,建立安西都护府,658年击败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形成唐朝大统一的局面,同时加强了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的交流,由此西域进入了经济文化迅速大发展的时代。唐代是“丝绸之路”进一步延伸扩展的时期,新疆博物馆许多珍贵文物,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的胡人牵驼俑,使用了浮雕手法,效果更为逼真,反映了唐代艺术家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表现手法。同样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的联珠小团花纹锦以黄色做底,用白色、蓝色、绿色经线显花,主体花纹小团花纵横排列整齐,布满整个锦面,这是受波斯萨珊王朝图案的影响而出现在西域的,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仿东罗马金币是一枚呈现不规则圆形压模打制而成的金币,正面是戴王冠的持杖形十字架的人物,边缘有拉丁铭文。作为中西交通路线上的通货之一,东罗马金币及其仿制品也由西方商旅经“丝绸之路”带入西域。此枚金币的重量较真币轻,为当时的仿制品,从上面的穿孔看,它可能曾是作为悬系或缝缀的装饰品被使用过,后随葬在墓葬中。此类金币多发现于死者的眼部或口中,这与内地中原文化十分相似。
在世界文化史上令新疆博物馆深感骄傲的唐代文物还有很多,如迄今为止世界发现最早的围棋奕棋图;中国最早的双面锦;中国最早的绢花;体现中国人阴阳和合天地信仰哲学的伏羲女娲图;体现高超科技水平的印花纱绢;保存最为完整的花式点心、饺子、麻花、馄饨、各式干果等;失传千年的各种古文字文书;以及国宝彩绘木雕天王踏鬼俑等等。
宋元明清时代的西域是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徜徉于新疆博物馆的人们会深深地感悟到这一点:出土于哈密的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研究古代佛经和古回鹘文的重要资料;发现于阿图什的“中国君主”桃花石汗钱币说明了喀喇汗王心系中国的历史情结;维吾尔族古典长诗《福乐智慧》典籍为研究11世纪的新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出土于伊犁霍城元代察合台汗国故都的高足青花瓷、龙泉窑龙纹瓷碗、龙纹瓷盘等,均为国内罕见的精品;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作《农桑衣食撮要》保存完整,是中国古代月令体农书中最早、最系统的一部……
逝而不朽惊天下
古今中外,多少帝王将相梦想死后“永垂不朽”,灵魂永存,尽管用尽世上所有良药珍汤,奇技巧思,亦不能完全保证尸身不损,完好如初。世间万事万物最高境界为妙在天成,完整地保存遗体,新疆古代干尸即绝佳的例证。这里所出土的大量干尸,历经千载而不腐,至今肌肤皆在,须发尚存,就连身上陪葬的衣饰也色泽艳丽完整如新。这些干尸均是在干燥、无菌、高温的特殊环境条件下自然形成的,是大自然的伟大杰作。新疆地处亚洲腹地,位于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又是历史上各民族迁徙、交汇、融合的地方,由此这里也成为世界上拥有各人种古尸最多、天然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仅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的干尸总数即逾千具,哈密五堡古墓区继1979年出土3具三千多年前古尸之后,又于1986年一次发掘出干尸50多具。将世界“古尸博物馆”的称号授与新疆,应是当之无愧的。由此新疆博物馆建立了名为《逝而不朽惊天下——新疆古代干尸陈列馆》,它填补了我国博物馆陈展中的空白,为我国唯一一项以展出古代人体标本为内容的专题陈列。这里展出了新疆7个地州出土的近10具干尸标本,其中有享誉世界的“楼兰美女”、小河墓地干尸、扎滚鲁克面部彩绘干尸、吐鲁番张雄将军干尸等。陈列内容对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以及医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很高价值。然而存在于干尸身上的很多历史疑问也是世界各国学者们绞尽脑汁争相研究的课题:楼兰美女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而关于此尸所代表的人群及楼兰地区古人类具体属于什么种族类型?他们生前是当地土著还是从他处迁徙而来的?有国外学者认为,他们是欧洲人种的阿尔宾类型,有的则认为与北欧诺的克类型有关,但因缺乏人类学材料的证据,而无法定论。
距今三千年的且末扎滚鲁克2号墓男女干尸,科学测定为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混合后裔,这究竟是个体差异还是黄种人和白种人混血的特征,现尚无法判定。更令人惊异的是两具古尸脸部均有用雄黄、雌黄、铅黄及赤铁矿绘成的花纹,颇具神秘色彩,这究竟是一种葬俗,还是原始宗教的象征呢?
新疆博物馆拥有的世界之谜和世界级文化遗产,是人类探索古往今来奥秘的永恒课题和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博物馆拥有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新疆博物馆多年来受到国际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广泛关注。新疆各民族悠久绚丽的历史文化,正通过文物这个文化使者向世界各地传播,为“丝绸之路”在21世纪的继续延伸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