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理论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09-03-09孙乐芩
孙乐芩
1.元认知的概念
元认知(metacognition) 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近几十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在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理解、语言的习得、写作、注意、记忆、问题解决、各种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等方面均都起着重要作用。认识到元认知对于人类心理发展,尤其是学习等智力活动的价值,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也开始了在教育实践领域内元认知的研究。
2. 元认知的结构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董奇在其《论元认知》一文中提到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这也是当前被大家认可的元认知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元认知知识”就是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有关认知主体方面的知识②有关认知材料、认知任务方面的知识。③有关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任何伴随着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体验特别容易发生在能激发高度自觉思维的工作、学习中。“元认知监控”就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计划;②实际控制;③检查结果;④采取补救措施。
在实际认知活动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三者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了一个统一整体———元认知。
3.元认知对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元认知概念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心理学研究,在实践上对教育改革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元认知的角度来说,学习过程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的过程。这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任何时候学生都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处理信息的,教育主体性的本质特征在于促进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能调动其自觉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间的交互作用、学生参与率及积极性、学习娱乐性等因素充分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习负担、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不仅如此,元认知能力还能够弥补一般认知能力的不足,这对学困生转化具有指导性意义。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元认知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即他们相对来说具有较多的有关学习及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以达到特定的目标。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正好相反,虽然他们在有关知识的水平方面同许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基本相同,但是他们有关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却比较贫乏,也不善于根据材料、学习任务的不同而灵活的采取不同的策略。这说明在具备一定智力水平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让学生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监控、评价及修改,也忽视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及时的内容反馈,结果事倍功半。让学生学习新的学习技能,如自我监控与调节、自我指导与自我检查,对适应未来、获得成功以及终身学习与自我更新是必需的。
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可以为教师开辟一条高质高效的教学途径,还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从而真正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元认知理论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4.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指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材料的特点及学习任务的性质与要求灵活地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适当有效的策略,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地进行监控、反馈、调节、修正,以尽快和有效地达到目标。
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元认知认识,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①提高学生对认知个体的认识;②提高学生对认知任务的认识;③提高学生对认知策略的认识。
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需要用“出声思考法”,“阶段反省法”等手段来训练,用体验式教育方法证明与讨论元认知活动,让学生产生丰富的元认知经验。
指导学生调节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可以参考以下几点:①常给学生提供反馈的机会;②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和思考;③指导学生学会概括;④指导学生评估自己的理解力。
有效的元认知提高策略有以下几种:
①启问式策略。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来提高思维的控制能力,围绕“是什么问题”,“制订什么样的计划”,“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计划、步骤、方法正确吗”,“为什么这样做”,“能否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其他方面”等来提问。提问包括自我提问和相互提问。自我提问要求在解决问题时自己向自己提问以解释理由,这些提问可以引发学生对自己的问题加工过程的审视,从而激发元认知体验,使人的注意从指向问题本身转移到自身的加工过程,从而使人更好地监视、评价、调节、修正自己的认知活动,提高效率。相互提问指人们相互间按启发式提问策略中的问题设计互相提问,起到相互纠正、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进而提高元认知能力。
②目标式策略。目标是人们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元认知能力培养中的目标式策略,是指学生为自己制订一个目标来引导自己认知的过程,从而提高认知水平。认知目标的确立对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具有导向、凝聚、推动、激励等多种功能。学习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确立适当的目标,寻求有效的达标措施,采取相应的监视调控手段,及时反馈、总结、矫正。在确立目标时,要构建适的当近、中、远期目标的目标体系,并且这些目标是可以通过自己最大努力实现的。达标措施应根据自身情况和不同学科特点来选择,力求使自己的思维策略和学习策略得以提高。
③评价式策略。此策略是对实现某种目标或执行某种任务结果的界定,包括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对认知活动(如学习活动中的注意、记忆、理解、概括、推理等)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元认知监控的优劣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而有效促进元认知能力的提高。运用评价式策略时要注意几点:首先是引导被评者充分认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既要避免在冲突和挫败中放弃理想自我的追求,又要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或裹足不前、满足现状的心理。其次要防止被评者自尊心理的变态表现,努力消除不恰当的自卑感或优越感,使评价真正起到矫正、激励、完善、优化的作用。第三,要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促进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形成科学、客观、高效的评价体系,从而有效增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提高元认知水平。
元认知能力培养的策略应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要途径,以训练为主要方式。有效的元认知训练能够使学生将学到的元认知策略产生迁移,将训练所形成的元认知能力广泛应用到其他领域。
5.结语
如上所述,元认知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制力,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心智水平的全面提高。随着现代教育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元认知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元认知相关的科学研究将会更加深入,思维训练的方法会更加先进,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元认知必将有个令人瞩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