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的校园,心灵的家园

2009-03-09郭俊彬毕小芊

关键词:文化建设

郭俊彬 毕小芊

摘要:本文总体介绍了北京二中“空气养人、全员心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并从“和谐优美、赏心悦目的物质文化”、“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课程文化”、“尊重个性、生动活泼的教师文化”以及“求真向善、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等四个侧面具体阐述了学校的一系列做法。

关键词:空气养人 全员心育 文化建设

世纪之交,积极心理学思潮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北京二中领导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聚焦于办好“能够开发学生与生俱有的潜能、激发学生天性中的善端、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学校之目标,在“空气养人”办学理念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 、“空气养人、全员心育”的教育理念

北京二中是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始建于1724年。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学校提出了 “空气养人”的办学理念和“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积极培育学校文化,努力实现“全面优质、追求卓越”的整体发展目标。

作为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特邀顾问,二中钮小桦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新课程改革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三者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具有独到的见解。钮校长认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而新课程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正是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学业进步、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全面发展及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和谐的校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友爱、宽容、责任、感激,这些宝贵的心理感受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因此,新课程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在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硬件环境的同时,我校还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软环境,形成了以德育副校长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家长为后援,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为积极氛围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亲自指导心理教师制订学年工作计划,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校领导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课题的引领和实施使我们对“空气养人,全员心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古人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空气养人”所力求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当学生走出校园之后,历久弥新、影响其终生的,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经过几年校园生活的熏陶和历练所逐渐形成的一种价值认同、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

二、 和谐优美、赏心悦目的物质文化

走进二中校园,就像走进了一座温馨舒适的心灵氧吧:俯拾即是的文化元素像空气一样弥漫、渗透在每一个角落,真正起到了 “养眼、养心、养德、养智、养体、养行”的育人功能。校园的甬道、长廊、雕塑、墙壁,每样设施,都与师生进行着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当学生在古籍室里思接千载,在国粹馆里流连忘返,在科技、文学作品展台前细细品味、在学生手迹墙边评头论足、在“敬业乐群”、“天道酬勤”、“德是福根”等格言前面若有所思、心有所动……谁能说这不是心灵的陶冶、情操的升华呢?

在教师茶歇室,常有老师三五人聚在一起,品尝着香甜的咖啡,就彼此感兴趣的教学或班级管理问题畅快地交流;午休时间,也常有教师来到理疗室,一边享受着专业医师为其推拿按摩,一边与同事交流思想,切磋问题。其情其景,真是让人倍感温馨。

美术馆,是同学们非常喜爱的好去处,也是二中提倡艺术心理辅导、高雅文明宣泄的具体体现。常有学生来到这里,或挥毫泼墨、龙飞凤舞,或挥洒丹青、寄情山水。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同学们忘记了心中的烦恼,消极情绪被驱赶得无影无踪。

三、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课程文化

高中新课改以来,我校立足校本、实现创新、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努力使课程规划与建设成为学校的核心特色,同时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于丰富的课程之中。学校先后开设了科学与创新、人文与社会、文学与艺术、技术与生活、体育与健康五大门类的校本选修课程近200门,并建成60个专业教室和实验室。同学们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大了,与同伴交流切磋的机会多了。优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他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实验、自由组合团队拟定研学课题、自主创新策划课外活动。沟通、合作、宽容、分享等非智力素质得到锻炼和提升。

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因而倡导合作学习、朋辈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课程改革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最佳的机遇和平台,它使师生凭借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导,在自己感兴趣、有潜力的领域进行比较深入的学习和探索,从而获得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从需要的金字塔层次模型看,新课程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社交、尊重甚至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为师生心理潜能的发挥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尊重个性、生动活泼的教师文化

为了提升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北京二中第一个为教师建成了博物馆。这里不仅收藏学校集体获得的荣誉奖杯,更侧重教师个人的收藏。从2005年12月至今,教师博物馆共征集到藏品655 件(套),这些可看、可听、可触摸、可对话的文字和实物,向人们讲述着教育的过程,讲述着奖杯、奖状背后的故事。教师博物馆为教师立言立传,铭记二中的历史,记录二中的当下,维系二中的人脉,传递二中文化的生命密码。如果说教师博物馆是二中教师的精神家园,那么学校精心设计、组织的各项活动更为教师平凡的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和难忘的回忆。每年新入职教师的三年发展规划,为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八节为全体教师进行体检,提醒老师们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的保健;青年教师拓展活动,使教师们在欢声笑语中领略了团体合作与竞争的魅力;中秋赏月晚会、奥林匹克公园健步行走……这欢乐的一幕幕,定格在教师温暖的回忆里。

五 求真向善、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学生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成为既会动手又会动脑、智力与社会性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此,二中学生处、团委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由德育副校长直接领导,与学校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摸索并形成了一系列独具心理健康教育功效的特色品牌活动。

例如:二中有六节,包括“文化节、科技节、读书节、合唱节、戏剧节、体育节”,还有25个涵盖文学、艺术、科技方面的社团,这些常规性的组织和活动都已成为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使不同性格、爱好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寻找到自我展示的舞台。成人仪式的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毕业典礼、班级文化展示柜,彰显着学生群体的文化追求;学生“义工制度”的建立,彰显着学生的社会文化特征。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确立的阶段,非常需要“重要他人”的引领和指导。为此,学校为每一个学生都配备了导师(高三学生配备了“双导师”,一位是二中老师,一位是特聘的知名学者)使学生能够将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及时与信赖的导师倾诉并获得及时的指点,从而将许多可能发展为心理问题的小苦恼化解于萌芽状态。

在二中还建立了学生博物馆,引导学生对学校历史的阅读和思考,寻找创造历程中那些感人的故事和传奇,从而内化为一种“今日我以二中为荣,明日二中以我为荣”的价值追求。

“教育的目的,就是开发学生与生俱有的潜能”。为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二中为极富创造欲望的学生李汉歌建立了以他个人命名的实验室,这是北京市第一个以学生名字命名的个人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了计算机、切片机、显微镜、温控饲养箱等设施及相关的中英文图书资料。给一个学生建立实验室,无形中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教育和引导。只要学生有愿望,学校有能力,学校就会创造条件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正是因为学校创造了这样的条件,李汉歌同学的《北京城区利氏舞蛛生物学特性初探》才在第29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动物学一等奖、自然与生命探索奖,并获北京市市长提名奖。

我校心理咨询辅导室,取名“畅心苑”,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与策略、文理分科与生涯规划、人际交往与适应等各方面的咨询服务。平均每周有2-3名同学通过提前预约与专职心理教师面谈咨询。以2008年为例,畅心苑辅导的10名高三学生中,有6人高考达到600分以上,其中最高分653分,还有一人获得理科考生语文单科状元(137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整体文化氛围的创设是密不可分的。

近年来,北京二中秉持着钮小桦校长提出的 “空气养人”办学理念,以“三个发展”为学生培养目标,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以及学校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每年有10篇以上的心育科研成果、论文在国家级、市级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奖,多篇文章在报刊、杂志及学术期刊上发表。

成绩属于过去。我们有信心在学校整体发展的带动下,进一步提高全员心育水平,提高教师、学生心理素质,为把我校建成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高中示范校而努力。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
基层院检察文化建设的认知与实践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深层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