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静波“危”中找“机”

2009-03-09汪静波

投资与理财 2009年1期
关键词:心智财富

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擦肩而过的中国人,从来没有真正领受过经济危机的切肤之痛,一路走来,看那资本市场,似乎是个源源不断产生回报的领域,只要进入其中,就似乎进入了财富的天堂。于是,人们蜂拥走进了自己也没搞懂的金融产品投资领域,把炒股买基看成赚第一桶金的捷径,开始了“理财无学”的旅程。

而当金融海啸肆虐,资本市场严重缩水时,我们的投资者眼见着账户急剧变空,便欲哭无泪,甚至还没反应过来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已经坠入了绝望的深渊。

“人们误解了理财的核心内容。”对国内最大第三方理财机构诺亚财富管理中心董事长汪静波来讲,这样一场危机并没有那么糟糕。“祸兮,福之所倚。”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汪静波这么说,也是这么做。

市场的机会

非常时期,中国财富的管理之道究竟在哪里?近期,汪静波对此进行了深入反思。

汪静波发现,生活中“沉没成本”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决策。通常,人们决定要不要做一件事情,有的时候不仅仅是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是看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和物力。

而真正的理性决策者应该忘记买进股票的价格,因为那是沉没成本,唯一对他判断有影响的,应该是这个投资未来会怎么样。如果认为未来市场具备投资价值,那么无论有什么样的成本理由,都应该持有;如果认为会跌,则卖出。这才是理财的核心之道。

“未来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还没有完全呈现出来,现在还不是中国经济的冬天,而冬天后面还有深冬。汪静波认为,对于个人来说,家庭和企业左右不了经济发展的方向,但可以挽救自己的钱袋。

如何挽救自己的钱袋?在汪静波看来,第一桶金是靠努力,第二桶金就要靠智力了。不能着急投资,必须先学习再规划财富。如果始终想着这一次的失败,可能20年都回不来。在这次金融危机前,有很多人本来是三代都不会缺钱,但这几个月过去,他可能就要重新思考生活方式,就是因为缺乏理财的学习。

钱多需要很好的管理,钱变少了是否就不需要理财呢?其实不然,理财就是在对的时候,配置对的资产。把握大的趋势,在经济成长和繁荣期,选择投资型的工具;在经济开始衰退时候,选择平衡型工具。

“投资者需要明白的是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投资,更不等于永久投资;而投资似乎没有错误的时机,只有错误的决策。现如今的市场同样存在机遇。”汪静波说。

事业的机会

市场在达到巅峰时,随便扔点钱到哪种理财产品中都能获得收益。于是在利益驱使下,人们趋之若鹜,只要有人推荐便疯狂地购买金融投资产品,却很少去想为什么要买,买的是什么。疯狂过后才发现亏损远远超过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而这时来责怪营销人员已经毫无意义。

最近频频传开的关于投资者告银行的新闻,使金融机构同时作为理财机构的双重身份再次遭质疑。

据新闻报道,一家银行私人银行的客户薛女士,在银行业务人员的电话推销下。购买了大量Accumulator合约,一年以后的2008年10月份,她发现其账户由原先的8088万港币变成了-9446万港币,便认为是该银行通过职务之便对自己进行欺诈。

与薛女士相同遭遇者大有人在,尤其是在经过一轮牛市之后的熊市。对他们同情之余,也该是投资者反思的时候:什么样的理财机构最能让人放心?投资者到底需要怎样的财富管理机构?

“理财应该是独立的。”经过这波全球金融海啸,汪静波更加坚信自己的观点。

在一片萧条声中,汪静波反而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更有信心了。“理财是帮有种子的人播种,独立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就是要完全为客户服务,不仅是保护他们现有的财富,更是引导他们对理财的正确理解。”

三年前,汪静波毅然离开金融机构,带着十几年的从业思考开始了独立第三方理财的跋涉之路,也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之路。三年下来,红杉注资,全国布局,汪静波很欣慰自己把握住了事业的机会。今天,诺亚财富已经在市场上树立起一定品牌,独立第三方理财开始拥有自己的市场话语。

汪静波坦承,独立的第三方理财在中国还处于边缘化,没有完全做到站在客户的角度为他们做方案。而真正的独立第三方理财应该成为金融产品的“精品店”而不是“杂货超市”,“精品店”里的货品都是经过调研后精挑细选的。

这次金融危机所爆发出来金融机构理财的不足,将很大程度上打击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相反则增加了人们对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认知和认同。

“理财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基本需求。”汪静波说,“或许,现在正是国内第三方理财机构苦练内功实现飞跃的好机会。”

“我不会对现状着急,我会继续我的事业,这个领域充满机会。”一如三年前的选择,汪静波坚定地说。

心智成长的机会

在危机中成长,正是汪静波当下看到的“利好”。

汪静波评价自己的人生信条为“身心合一,活得简单、真实”。在她的哲学观里,人生就是心智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因而她平时最注重的就是培养心智的健康成长。

“心智必须健康,在碰到问题时不能怨天尤人,能改变的要尽力去改变,不能改变的境遇也不要抱怨,接受也未必不是好事。”在汪静波的世界里,似乎找不到不能接受的困难,因为在挫折面前,她总能调整好心态去迎接,也往往就能化“险”为夷。

空闲时间,汪静波最爱用来看书,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她认为这是了解别人、提高自己心智最好的途径。

这样的观点随着她进人自己的公司和家庭。

汪静波喜欢并善于沟通,所从事的理财事业是她的最爱。

“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她认为,现在60%的理财师在心理上不合格,他们对于理财的理解还不够,而管理财富真正的核心在于享受其中的乐趣、如何通过配置资产让财富不贬值。

“看起来这是一种矛盾。”汪静波正试同引导人们走出这种矛盾。通过培训和沟通,让理财分析师和投资者真正理解理财:理财不是赚取第一桶金的方法,其至不能看成是赚钱的手段,唯一能赚钱的只有实业。

金融危机或许给投资者上了一堂深刻的课。经过这轮冰火两重天的煎熬,人们对合理规划财产的重要性以及理财心态都会有全新的认识,“可以说在理财方面,人们的心智也经历了成长的好机会。”

而在家庭上,汪静波同样把心灵成长在第一位,对儿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体现。作为一名母亲,汪静波对儿子的爱非常简单,“按照他天生的个性成长,只要他拥有健康的心里就行。”

最近忙于工作,汪静波陪家人的时间减少了,即便如此,她也不会忘记自己太太、妈妈的身份,“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尽可能陪家人,给儿子讲故事。”

与其认为汪静波在做自己钟爱的理财事业,还不如将它在努力让心智健全、成熟,而这些心智包括自己的、孩子的、客户的。

猜你喜欢

心智财富
塑造心智教师 构建心智课程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什么是真正的财富?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将苦难转为成一笔财富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小提琴演奏和教学中的心智研究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