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2009-03-08张明飞
张明飞
摘要: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划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划的评价指标突出了能量效益与人口、土地、生态和环境的关系,是体现An、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划的综合评价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水资源规划可持续发展
1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
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划的任务,在于支持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并使自身得以永续地利用,因此,须遵守下列主要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1.1正确处理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彻底转变“竭泽而鱼”“寅食卯粮”的规划思想。
1.2建立适应环境与发展的水资源、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和管理体系原则。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可持续发展,需要一贯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管理体制,并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不断调整、改进和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灵活运用机制。
1.3水资源及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原则。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即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和同化废弃物的容量是有限的。只要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超过水的承载能力和地区发展水平能维持在环境容量限度之内,水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便具备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保障条件,而规划和管理则是实施这条原则的必要手段。
1.4维持生态生物的生命力和多样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保护利用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需要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多样性不断健全或不受损害,生命才能生存和发展。水资源规划任务之一,应设法促进生态经济系统的不断健全,保护生态的生命力和多样性。
2水资源开发中的环境影响
水既是环境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极其重要资源之一,由于水的理化特性,它在生态与环境中表现得特别活跃,所以要充分认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两重性,一是从水资源开发中获得效益,二是水利用后水分条件变化引起某些环境问题而付出代价,因此,既重视经济效益。又重视环境效益是现代水资源开发的特点和趋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环境问题是极其复杂的系统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问题的多样性,这是由环境本身面广量大所决定的,环境评价因素,一般均在2个数量级以上,甚至多的有三个数量级:二是层次的多维性,纵横交叉重叠;三是时空尺度的变异性,不仅因各地环境背景不同而产生差异,而且一个地点的变化,也将影响和波及另一个地点。同时,其影响的时间尺度,也有缓有急,有的立竿见影,有的则在历史的长河中给予人类教训。
虽然水资源开发对环境既有正的效应,也有负的效应,但决不能用停止不前、无所作为的观点,过分夸大负效应影响。水资源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项基本资源,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从事水资源开发,采用恰当的方法分析因多种不确定因素导致资源开发利用所带来的环境风险,评价不同方案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后果及代价,并从长远观点出发,远近结合,综合考虑,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生态和环境问题密切联系起来,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评价指标
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划评价指标是反映水利、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标尺。因此,它具有综合性、分布性、环境影响因子和生态系统因子等特征。
3.1综合指标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划评价指标的综合意义在于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可持续发展之间关联性的表述。例如,在以综合利用水资源为主的水库工程中,可考虑综合效益指标,它包括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防洪等各种效益。
3.2分布指标可持续利用指标应不仅能够衡量同代人之间的公平性,而且还能衡量跨代人之间的公平性。为此,应将一定人口规模或地理空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分布的特点考虑进来。例如,在以综合利用水资源为主的水库工程中,可考虑迁移安置人口指标。
3.3环境影响因子水资源持续利用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形成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从我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各项建议(包括水利建设)都要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相协调为准绳,以生态环境持续发展为前提。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划、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因子,应反映环境功能区的基本要求、开发过程中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包括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等。例如,在以综合利用水资源为主的水库工程中,可考虑环境保护投资指标。
3.4生态系统因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根植于生态学理论。水资源持续利用不等于水资源利用数量持续增长,而数量上持续增长受到时空限制迟早是要崩溃的。水利事业的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必须在整个地球这个大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水利持续发展不能理解为仅这单一因子的发展,而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等。因此,只有保护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整合性,才能保障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例如,在以综合利用水资源为主的水库工程中,可考虑淹没土地面积指标以及为维护生态系统整合性的投资指标。
4建立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农业
节水,对我们水资源紧缺的现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水资源紧缺,可供水量不足。另一方面用水浪费十分严重,水资源利用率极低。输水、配水过程中渗漏损失大:渠系不配套、工程质量差。也使水量损失较大。据统计,仅输水损失一项可高达40%-50%;无完善田间灌水管理,粗放的灌水技术,也使水量损失达20%一30%,综合衡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仅0.4-0.5左右,而先进国家灌溉水利用率一般可达0.8-0.9.若我们能使灌溉水利用率提高0.1~02,则全国每年可节约水量4 0×1010-8.0×1010m3。全省现农业用水量约8.5×109-9.0×109m3,可节水0.9×109~1.8×109m3,其下限等于云南省“八五”期间新增的蓄水量。节水是全社会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建立节水型社会,从各方面挖掘潜力。特别是农业耗水量大,建立节水型农业尤为重要。我国目前总用水量中,87%为农业用水,云南省农业用水也占82%。社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要求我们扩大灌溉面积,目前我国以耕地的一半灌溉面积生产了全国的约2/3的粮食,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资源规划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建立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农业。这是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最终出路,也是实现水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和其它资源一样是有限的,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所承载的人口和经济发展能力也是有限度的,这是我们在决策水资源开发利用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面对日益增长的水资源需求,水资源开发的广度与深度也将加大,但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作用必将遭到自然界的反作用和报复,水资源开发的困难程度和付出的代价也将愈来愈大,因此,水资源持续开发与发展必将是我们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总体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