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发展看孟子思想与新中国社会
2009-03-08钟斌
钟 斌
摘要:孟子的经典思想理论的结晶:民本思想,仁政,道理理论产生于中国奴隶制社会晚期的战国时代,在那战火动荡的年代中,作为一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孟子精辟的解释了一个国家存在和富强的最根本的治国理论,在于以民为本的思想,在于统治者对民众权益的保护,在于最广泛的道德基础之上,千年往事,如黄粱一梦,今天当历史的车轮已经行进到公元两千零九年的时候,当伟大祖国即将迎来她六十岁华诞之际,我们重新用辨证的眼光去审视孟子的三个理论,我们会发现,他依旧在为新中国的富强和发展默默的做着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奴隶社会辨证发展新中国
1从客观历史看三个基本理论的重要性
无论是五千年泱泱中华的历史,还是动荡纷争,但又充满着创新和奋斗的人类历史。都出现和存在过无数的国家政权形式。先秦时代的春秋战国,诸侯各霸一方,都有着自己相对完善和有效的治国方针和行政措施。大一统的大秦王朝,创造了举世文明的李唐王朝,也都从弱小走向强大而又逐渐被历史所淘汰,回顾那些曾经存在过的伟大帝国的由弱到强的过程,和不可避免的为历史所淘汰,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他们都无一例外的印证着孟子的三个经典理论。
周代早期,偏居西北的秦国并不强大,与东方强大的齐,晋等大国相比,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上都有着明显的差距。但是一个伟大的变革让本来处于不利地位的泰国走上了自己辉煌的历史舞台。秦国以抬一根木头便可以得到奖赏换取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这不过是一个政府策略转变的标志,秦国把民众的利益第一次凌驾于传统贵族的利益之上,而正是这样以民为本的思想,才最终调动了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也许商公清楚,决定着秦国最终命运的,是千千万万秦国的民众,因为他们的手里掌握了秦国全部的生产力,他们的子弟组成了秦国退可国防,进可拓疆的军队。可以说,正是民本思想,仁政的指导策略使秦国走向了强大。在战国时代最残酷的政权纷争时代,秦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基础,为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遗憾的是,秦国空前的军事胜利让统治者没能重视另一个要素,那就是孟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环——道德理论,不可否认,秦帝焚书坑儒的暴虐举动,彻底的粉碎了道德的低线,道德可以让一个人宁可饿死也不偷盗,“嗟来之食,的典故告诉我们,道德无形,却更能约束人的行为,约束人的行为,有固定的规范,又对一个国家的团结和安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倘若用法律来禁止偷盗,那么面对生死大观时,谁又会顾及远在天边的法律呢?及至后来的汉代,从罢黜百家开始,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更加佐证了道德基础的重要,道德是无形的锁链,他可以最坚固的锁住民众的团结心和精神寄托,可以说,道德基础成就了一个政权最坚固的基石。近代的纳粹德国,扭曲的道德观让无数德国的大好青年为邪恶的纳粹政权献出了生命,而与之针锋相对的前苏联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下的广大苏军士兵,一样在面对生死考验时一往无前,可以说,道德观的跟深地固支撑了两个政权间最残酷的斗争。如果单纯从这一点上来看,拥有强大实力的法兰西帝国一战即溃,与法国民众爱国思想涣散和一贯的自我主义为中心的道德观念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是一面镜子,他折射给我们所有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当新中国正在迈向她历史使命的新纪元时,我们该当吸取历史上诸多的教训,用三个经典理论的观点,看我们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2从孟子思想和历史教训辨证的看现代的国家发展
如果说,历史一直在进步的话,那么炎黄子孙繁衍生息的这片土地无疑已经进入到了目前为止,发展的顶峰,伟大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建立的新中国,区别于从前任何一个政权组织形式。如果说民本思想得到最贴切的体现,那么以512地震为例,为抢救任何一个平凡的生命,中国政府都在用尽全力。而这些并非是由于地震的突然性和大影响性带来的,自从建国以来,新中国政府对于“人”的重视高过了所有历代政府。60年带的邢台地震,70年代的唐山地震,对于农村改革的投入,对于农民切身利益的关注,都把民本思想和仁政体现的淋漓尽致。新中国政权本就出自与早期不堪压迫和侵略的最广大民众之间,她也就必然要一直为广大民众服务下去。忽略民本思想,使无数政权在历史中消失,秦代的暴政,元代和清代严酷的民族压迫都使这些政权无一例外的为历史所淘汰。而今天,正视民本思想也正是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根本原因。而就另一个原因而言,道德思想的建设,也在新中国扎实的延续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即是治国方针,也在道德上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从根本上抱定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孟子的经典理论,不仅精确的诠释了祖国富强和根本原因,而且指导着伟大祖国向着更好的目标继续发展。可以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孟子思想依旧不会落后,只要我们结合实际辨证的去看待他,那他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时光中继续为祖国的发展和强大做出他自己应有的贡献。
3结合时代,一分为二的看孟子思想
虽然孟子思想有很多精华和可取之处,然而孟子思想产生的年代较早,也可以说,由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他也必然有很多落后和不可取的思想存于其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直是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的理论依据。孟子思想中很明显的体现出了君与臣子,以及民众的关系,仁政思想把君和臣民的关系,以及道德理论中把父子,夫妻等等严密的区分了等级。在那个时代,孟子不可能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待当时的世界,而今天,也正是这些思想的残余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等级关键,歧视妇女等等落后的思想依然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所以,我们应该本着一分为二的态度来看这个问题。总的来说,孟子思想,内涵深刻,论述精辟,是后人学习和利用的不可多得的财富,广义的说,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但是也有很多地方存在历史的局限性,应该区分的去看待,不能一味的套用和理解,毕竟我们不能把2000多年前的理论完全复刻到当今时代。因为时间毕竟在流逝,万物的自然规律必然要淘汰一些被时间的风雨腐蚀掉精华的东西。
4结语
孟子理论的精华,以及论述的思想深度都是一个普通学者和普通民众在短时间之内很难评判和完全理解的。他代表着那一时代,也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兴起时期一个重要的思想总成。虽然我一时之间难以完全把他掌握并更好的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然而,中华古老文化的传递正是需要民众用最热切的参与之心,加入到他的宣传和学习之中的,孟子理论的确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有着很多很多的联系,他所阐述的观点,在行政上也一直为我们现在的国家政府沿用着,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价值。一个理论的产生有他的必然和偶然性,也与这社会的思想存在着矛盾和融合。我想只要我们辨证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就一定能让这个2000多年前的理论重新在我们的社会中焕发青春,体现出他应有,或者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