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2009-03-06史红华

管理观察 2009年5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史红华

摘 要:有人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授为手段,以唤醒灵魂、激发人自觉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价值为目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这个定义突出了人文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即人文精神教育。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什么是人文精神呢?北大的季羡林老先生对此概括得极为精辟,他讲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集中起来就是两点,一叫爱国主义,二叫做有骨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爱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骨气。

我们认为所谓的“人文教育”即人类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具体说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丰富感情及坚强的意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含义不仅包含了学生人性的良好发展,还包含了人对人生的社会体验。

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贯彻实施好人文精神教育呢?。就目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而言,它所选录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特别是我国文学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都是经过千百年的积淀而留给今人的优秀文化遗产和艺术精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大学语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可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理想的人格;第四,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执着追求、乐于奉献的精神。

一、语文课首先应进行情感教育

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情感情绪体验,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或者唤起学生快乐、喜爱、成功感等肯定的情绪情感体验;或者唤起痛苦、悲伤、恐惧、挫折感等否定的情绪情感体验。生活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成功的欢乐,也会有失败的痛苦。丰富这些体验,有利于他们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在重大场合或突如其来的变故前不至于惊慌失措,悲痛欲绝,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思和说:“语文课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感情的交流,把学生心灵中美好的因素、崇高的因素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对生活的美好信心。”

二、语文课还应以审美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首先,以美的内容作为美育的媒介。

语文课本中大多选用的是名篇佳作,它们既包括自然景物的美,又包括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的人格美、心灵美,还有文章本身语言的词句之优美。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现成的原料,努力挖掘,提炼出具有高度美感、能深刻打动人心的精彩片段或篇章,有意识地突出美育。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背影》中深沉的父爱,都是进行美育的好教材。

其次,以美的形式作为美育的途径。

如何把美的内容呈现出来,使学生如饮醇酒,还要依赖于教师以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业务能力,选择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一个美的世界。成功的范读很能抓住学生们的心,营造一种完整的美的氛围和印象。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感觉,教师有时可插入适当的解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从切身体验中品味美。当然,教师也必须具备高超的语言艺术,能够运用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能够运用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描述表现美,准确传神地传达作品的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他的思维,还有用音乐烘托美,即讲解作品时加上相应的背景音乐,或组织学生练习配乐朗诵即电影配音,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果采用现代化手段,如通过多媒体再现某些情况,直观地展现美,就更好了。

再次以美感交流达到审美接受。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的接受活动在自身的审美功能基础上,突出强调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强调读者必须整体参与作品并体验作品的描写经验,才能真正得到新的艺术经验和审美享受。读者的接受活动是文学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目的。这种对作品的整体审美功能的肯定,对作品与读者关系的动态性和双向性的理解,打破了把艺术欣赏视为单向的审美静观的传统理解,显然更符合文学实际。

只有当学生们认识到什么是美,会欣赏美,他们才会识别丑。只有当他们知道了什么是光明,他们才能自觉地抵制黑暗,批判黑暗,并与之抗争。语文教学渗透美育,有意识地给学生以熏陶,发展学生的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使学生的情操高尚起来,使学生对学习对生活产生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追求。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广博的知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知识面宽广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使其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外,接受人文学科的熏陶,无疑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掌握的知识越丰富,往往越能提高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越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潜在的创新能力。任何发明创造都要有许多相关的知识作为“中介”才能诞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使之思路宽广,从而易于产生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之成为既专精又通博的创新型人才

四、具体做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对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改革教学方法的关键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应做好四个转变: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转变到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上来,自觉地将创新教育寓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满堂灌”、“填鸭式”、“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上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同时,注重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科研方法,提高研究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学习到学会科研,由自学达到治学。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深层的教育要素,使学生受到求真、崇善、尚美的全方位教育。因此,我们不但要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课文的字词句意基本内容,而且要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深层的民族意识、人文精神、中华传统之精髓,从而让其受到心灵的荡涤,在古今名著佳作中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从而树立理想人格的目标或典范,明确人生的责任,追求人生的完美,激发创新的动力。

发挥大学语文课的独特作用。文学,是人学,既反映客观世界,更反映人们主观世界。人类博大精深的许多思想奥秘蕴含在文学作品之中,被文学所揭示,而且它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潜移默化作用及其持久性、抗腐性是其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遭贬谪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杜甫住在“床前雨脚乱如麻”的茅屋,仍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豪歌。我们今天重谈他们,不正是对他们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的崇仰和继承吗?我们的学生如果有了这种思想,那么,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肯定会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说过:“我们新加坡无论在过去的困难时期,还是后来的繁荣时代,从来没有把个人利益摆在社会利益之上。这是因为,社会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比个人利益更加重要,我想这就是我们东方人从极大的苦难之中能够解放出来的价值观念。”我们应该学习新加坡人民的这种“大公”精神。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都能够把社会利益放到个人利益之上,那么,我们东方人“不仅能够从极大的苦难中解放出来”,也一定能够重新走到世界的前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激励人们追求真理,报效祖国方面尤其具有巨大的作用。屈原遭放逐仍赋《离骚》,抒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高尚情怀,那种永远追求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谁能不为之动容?我们的学生如果能在屈原壮丽诗篇的激励下生活、学习,就会像屈原那样对真理执着追求,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高吟“四万万人齐蹈砺,同心同德一戎衣”的郭沫若,他们的爱国精神也将会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的学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爱国情操在这不经意间就会得到陶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名言佳章将会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崇高,什么是卑下;应该爱什么,应该反对什么;应该坚持什么、珍视什么;应该崇尚什么、鄙视什么。这样,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思想认识就可以在文学欣赏的潜移默化作用中得到提高。

另外语文教师应主动开设必要的人文讲座,积极扶持学生人文社团的成长,主动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帮助和鼓励他们举办一些中小型人文活动,以营造校园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总之,高职语文教学在以语文育智的同时,更要注重渗透德育和美育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学中,要持之以恒对学生施以良好的道德教育,要使他们走向社会时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增强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不仅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并且在自己的行动上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陈洪 《大学语文教师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3月出版

2.李瑞山 《语文素养高级读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8月出版

3.叶圣陶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开明出版社1995年9出版。

4.《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出版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