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屠夫”带来的社会信息
2009-03-06倪乐雄
倪乐雄
从学历、人数而论,广州“硕士争当猪肉佬”事件已让猪肉摊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北大陆步轩同学一夜之间变成“小巫”。世道变化之快,恍如置身于一个无从判断和评估的错愕时代,欲悲且喜、欲怒且笑,欲欢呼且呕吐,你根本看不懂转型期的社会到底在演正剧还是闹剧。尽管如此,这一令人愕然的事件仍然包含若干重要的社会信息。社会转型期间,旧的在瓦解中、新的在形成中,表面杂乱无章,光怪陆离,其实是按自身逻辑有序展开的。
首先,目前社会并不像有人呼吁的那样“价值危机”,好像人们的行动都是没有价值观念指导下的盲动。现实中的价值认同是存在的,只是有人不愿正视和认可而已。应该看到:市场原则就是一种价值,而追求财富正在成为或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指导人们行动的最重要的价值之一。表面看硕士们涌向猪肉摊,实际上是直奔财富而去。这透露出若干未来社会的重要信息:精英追求财富、精英与财富结合、财富是衡量人的重要尺度、财富决定人的价值等等。大学里的精英、明天的社会栋梁们已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价值认同的存在。这一点都不奇怪,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的生存方式,已经造就了竞争的生存环境,每个人都强烈地感到了当前竞争和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生活压力和恐惧,而财富是安全和幸福的最重要保障自然就成了社会共识。所以,社会的价值认同产生于生活实践并影响支配着生活实践,两者形成“互构”关系。
硕士为高薪而操杀猪刀,再次触及“义利之辩”。义者,应该也。硕士应该追求专业才符合“义”,如果专业与财富两者发生冲突,舍财富而就专业才符合“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喻以义”。反之,舍专业而就财富则为小人焉。毫无疑问,在专业进取中得到财富,这是每个硕士的理想状态,但高校盲目扩招、经济危机和社会就业形势已不可能让所有硕士进入理想状态,就专业对口而言,硕士供过于求,生存状态的严峻造就了“逼良为娼”的环境,并非全是硕士们本身的境界问题。如果硕士对社会求过于供,那么整个事情的性质就发生变化。有人振振有词道:人才由市场来决定,这没有错,但还应看到:市场也可以毁掉人才。他们原本可在相对专业对口的部门发挥专业特长,但被高薪所诱而放弃专业,这不是社会的福音,市场环境和个人境界都要为此负责。
我们仍然深受传统文化观念的支配!人们对硕士操肉案的不适应,更多的原因是用传统文化的眼光观照下的社会角色错位。千百年来,猪肉案台前站着的是《儒林外史》的胡屠户、《水浒》里的镇关西那些“厮”们,咋地京师、郡国太学府的太学弟子,操杀猪刀干起屠夫营生?这种反差不仅在视觉上是强烈的,且在心理上具有震撼性,因而人们难以认同。但是,当北大另一学子陈生成为广州“卖肉大王”后,人们普遍认可了他的成功。这其中的奥秘在于:操杀猪刀的是“劳力者”,而经营一百家连锁店的“卖肉大王”是“劳心者”,所以,认可陈生的成功,在于认可他企业家的地位和财富以及他的“劳心者”的社会身份归属。如果陈生现在仍是“胡屠户”式的一介屠夫,人们决不会认为他是成功的。
因此,这些正在庆幸跻身于屠夫行列的硕士前景是可以预测的,市场原则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是以财富和地位来衡量人的成功,两者不可缺一。“高薪屠夫”却将财富与地位剥离,高薪只是解决了财富问题,但地位身份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陷入危机,而目前他们恰恰是以身份危机为代价来换取财富方面的满足,这种不平衡在心理上是一种摧残,我相信其中没有一个愿意一辈子陪着肉案玩杀猪刀的,当他们发现不能成为猪肉行业中的“劳心者”时就会“放下屠刀”,拂袖而去。因为承受不了长期身份危机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建议社会学家对此进行跟踪调查,看看哪位硕士愿意一辈子穿油腻围裙操刀卖肉。只有上升为“劳心者”后,他们才会真正“看不出卖猪肉和卖电脑有什么差别”。相信这家企业是招聘“劳心者”,只是让未来的“劳心者”短时间在“劳力者”岗位熟悉一下而已。果真如此,用传统眼光看,问题变得简单起来,无非是在取得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之前受一次“胯下之辱”,这就是跟往昔的区别,以往大学骄子则不必受“胯下之辱”,直奔黄金屋、颜如玉而去,现在则须绕道猪肉摊,先惹一身腥味再说。
第四轮中的几十位硕士都是各高校的精英、学生干部。这一信息可能包含着非同寻常的内涵,预示着猪肉行业前景看好。在传统观念里,屠夫职业在三百六十行中类似ST股票,而硕士研究生精英加盟,无异于有超强主力资金进入ST股,日后肯定有一波行情。行情能走多久,取决于主力资金逗留多久,也就是说,卖猪肉行业地位的提高,取决于高素质的人能否长期地、源源不断地进入,而不是“滚江龙”,做一把就走。
至于要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向陈生学习,那可是忽悠人了,广州出十个“陈生”型“猪肉大王”的话,恐怕猪肉市场这个小池根本禁不住他们施展拳脚。所以万里挑一的人才并非越多越好,天才人物与凡夫俗子要有适当比例,大概在1:10000左右,基本是麻袋与马铃薯的个数之比,一个大麻袋可装成百上千的马铃薯。全是马铃薯和全是麻袋都不行,前者无效率,后者只能负增长。
当1500名硕士直奔猪肉店时,难道没有发现其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灾难?只要小学毕业文化就可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让硕士研究生占据,这是多大的社会浪费?从初中到硕士的17年,他们要耗费多少人的精力、多少社会财富?他们牺牲了少年青春期的欢乐、闲暇、愉快而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的压力下,最终争来一个高薪“屠夫”的饭碗而沉浸在喜悦中,难道不是一出可悲的社会荒诞剧?其实社会上有许多高中毕业生就能够胜任的工作,却人为地造成只能让硕士生干的荒唐现象。整个社会的人们以精力、幸福、闲暇、富裕为代价进行着普遍而巨大的浪费。更可悲的是面对这种浪费,整个社会无动于衷、束手无策!这是我们民族性格中喜欢“走极端”的个性、习惯、行为方式在学历文凭方面的灾难性表演!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