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行联动机制研究

2009-03-06罗亚苍

消费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执行

[摘 要]联席会议制度是岳塘区人民法院的执行联动机制的具体实践,但其并不能完全替代执行联动机制;执行联动机制作为一种多元化执行解决机制,追求多元化、效率、私权保护等价值,其建立会触动既有的执行法律关系,赋予执行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新的内涵;执行联动机制不是万能的,必须研究其“势力”范围,并应从程序要求等方面对其进行规范。

[关键词]执行 执行联动 联席会议

作者简介:罗亚苍(1981-),男,汉族,湖南衡阳人,湘潭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毕业,主修方向刑事诉讼法,现工作于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法院。

一、执行联动机制在岳塘法院的具体实践

(一)主要内容[1]

总的来说,岳塘区联席会议制度是以政法委牵头,法院为主要功能部门,区委、区政府政法职能部门参加,通过不定期会议形式,集中解决具体疑难执行案件的一项制度。其主要内容为:一是组成单位“行政色彩”浓厚。区联席会议由区政法委、区纪委、区宣传部等部门组成。二是明确了四大原则。党委领导、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务实高效、以及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是界定了适用范围。上级及有关职能部门和市委、区委批转、督办的重大执行事项等情形。四是规定了启动程序。分别由区政法委启动或者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向区政法委书面申请启动。

(二)简单评析

在实践中该联席会议制度确实为推进执行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并不能取代执行联动机制,首先指导原则与强制执行法的原则及联动执行的价值取向并非密切相关;其次执行法律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没有突出法院的执行主体地位;再次组成单位的广泛性有待加强,“行政性”有余而“社会性”不足,联席会议制度主要由政府对外职权部门组成,而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等并未纳入其中;最后缺乏规定相关程序规定、配套措施和规范措施及监督机制。

二、执行联动机制的价值取向

(一)多元化

执行联动作为一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其首要特性在追求多元化,具体体现在:首先主体多元化。其次是执行措施多样化,不仅有强制力明显的“硬”措施,也有强制力不那么直接的“软”措施。三是影响全方位。执行联动机制的引入,给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施加全方位的影响。

(二)效率

效率应当是强制执行法的首要价值,这是由强制执行法的主旨决定的。强制执行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实现债权,而且应当迅速的实现债权。[2]首先执行联动机制是效率价值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同时,义务人不履行确定义务的行为,也会危害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该行为不仅在道义上要应受谴责,而且在经济利益考量上也必须消除。其次执行联动机制的具体构建也应体现效率价值。

(三)私权保护

强制执行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满足现代法治社会保障基本人权的普遍需要的前提下而体现出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是有边界的,人格、隐私等私权保护是划分边界的重要标准之一。执行联动既包括表现为财产扣押、查封等形式的“硬”强制,也包括表现为限制市场准入、限制获得荣誉等方式的“软”强制。一是私权保护和强制执行的平衡问题,因执行法律关系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天平应向强制执行这边倾斜,即加大强制的力度;二是私权保护的力度问题,也就是是否给予不同被执行人“同等保护”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分级分类,对于主观恶性差的,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的,社会公众人物,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被执行人的私权保护力度应弱于其他被执行人,这样才能确保执行联动机制的效果落到实处。

三、执行联动机制对执行法律关系的触动

按照台湾的主流学说,执行法律关系是执行法院、债权人、债务人三者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3]在大陆,有学者指出,执行法律关系是指执行程序中法院、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和其他执行参与人之间依法所形成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关系。[4]执行联动机制的引入,会触动既有的执行法律关系,赋予执行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等方面新的涵义。

(一)执行联动机制对执行法律关系主体的影响

学理上,执行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法院、检察院、行政机关、债权人(申请执行人)、债务人(被执行人)、其他执行参与人。在我国目前体制下,法院同时拥有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判权,是主要的执行法律关系主体。检察院是否在执行程序中行使职权一直有争议[5]。债权人和债务人是执行案件的当事人。执行参与人是指所有参与执行程序,在程序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拥有与执行有关的国家权力的法律关系主体,其他执行参与人则是指除当事人以外的执行参与人。[6]执行参与人主要包括利害关系人、代理人、证人、协助执行人。执行联动机制的引入及健康运转,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法院与党委政府、人大的关系。纵观各地的具体实践及有关学者论述,执行联动机制中大都规定了坚持党委政府的领导原则。在中国目前体制下,坚持党的领导原则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原则,而且党委的协调、组织确实在实践中能解决不少执行问题,但笔者认为不宜在执行联动机制中突兀该原则,理由如下:(1)法院在审判独立的基础上的执行独立的需要,法院是法定的执行主体,党委政府等只能处于其他执行参与人地位,必须保障法院主体地位,不能喧宾夺主。(2)为联动执行机制的内在动力所决定,引入执行联动机制促成生效法律文书的实现,保障债权人的权益,最终是为了维护司法裁判权威,过分强调党的领导并不有利于这个最终目的的实现。

(二)执行联动机制对执行法律关系内容的影响

执行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各方主体享有的权利与必须履行的义务。执行联动机制的架构同样会丰富执行法律关系的内容,主要体现为法院与其他执行参与人关系、债务人和其他执行参与人关系内容的增加。在执行联动机制中,法院有权要求其他联动单位予以配合,而联动单位应履行协助执行的义务,协助执行人如因协助执行行为而支出了有关费用有权要求法院通过一定的途径从财政支出中获得补偿。债务人(被执行人)与联动协助单位的内容得了了极大的增加,比如公安机关应法院要求限制债务人出境,工商部门应法院要求不予债务人办理企业注销手续,房产管理部门应法院要求不予债务人办理旨在逃避义务的房产转移过户手续等等。

(三)执行联动机制对执行法律关系客体的影响

执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执行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执行联动机制的引入会影响原有执行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体现为法院和其他执行参与人之间关系以及其他执行参与人相互之间关系的客体内容的增加。法院与其他执行参与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协助执行行为。[7]执行联动机制无疑丰富了协助执行的内容,协助执行的方式也表现出多样性,不仅包括原来既有的查询、划拨、扣留等,新增加了不予办理登记、不予授予荣誉称号、不予出境等内容。联动执行机制中协助部门之间法律关系的客体是配合行为,这是以往执行法律关系中从未有过的新情况,比如联席会议制度的运行,各联动单位共同参与,通过会议的方式,为破解执行难题献计献策。

四、执行联动机制的适用范围

执行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加上执行联动机制的资源性要求,合理划分执行联动机制的“势力”范围是必要的,剖析影响执行难的因素是划分适用范围的前提。执行联动机制正是为结束法院长期以来在执行工作中唱“独角戏”的局面、整合社会力量而作为多元化执行处理机制而出现的;联动机制配套制度的设计正是为弥补我国没有单独强制执行法、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硬伤的需要而创建的;执行联动机制正是为加强舆论导向、加大普法宣传、推进司法改革、增强群众法律意识、营造诚实信用氛围、培育推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软环境、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断发展的。

五、执行联动机制的规范

执行联动机制必须有相关配套制度作支撑,维持和促进联动机制的正常运转,制度设计应坚持长效制度和运作制度相结合。

(一)配套制度

1.长效制度

长效制度是执行联动机制的基本制度,体现执行联动机制的价值与原则。长效制度主要有:党委政府、人大综合协调制度、经费保障制度、信息共享机制、窗口联系制度、书面文件制度、社区配合教育制度、法治宣传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2.具体运作制度

具体运作制度的设计,应结合各联动部门的职能来设计,直接关系联动机制的效果。具体运作制度则包括:联席会议制度、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被执行人曝光制度、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制度、银行诚信档案制度、限制市场主体出入制度、限制房产登记制度、限制出境制度、举报奖励制度、其他制度。

(二)具体运作制度程序要求

具体运作制度是执行联动机制的直接表现形式,直接作用于被执行人,影响被执行人的权益和义务,因此满足程序正义的要求。

1.启动主体。法院是联动机制的有权启动主体,法院根据实际情况通知协助单位,协助单位启动与其职能紧密相关的运作制度。

2.启动批准。执行联动机制的启动由执行人员提出请求,执行局长审核,主管执行的副院长复核。

3.启动方式。 法院向相关联动部门发出查询、查封、扣押、冻结、停止支付、划拨、限制登记、媒体曝光等内容的协助执行通知书以及相关法律依据。

4.启动回复。联动协助部门应于收到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的当日书面回复法院。

5.处理结果。联动协助部门应该在收到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三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如果有实际困难,与法院一同商量具体对策。涉及需要众多部门协助的,由法院启动联席会议。

参考文献

[1]参见 岳政法发[2008]3号文件 关于印发《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2]李浩:《强制执行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3]林升格:《强制执行理论与实务》,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23页

[4]李浩:《强制执行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5]详见李浩:《强制执行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6]李浩:《强制执行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7]李浩:《强制执行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3页

猜你喜欢

执行
基于大数据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学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
如何走进高三孩子的复习阶段
财产刑执行的检察监督的现状及思考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报和执行的管理分析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创新实践
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