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首湖北高考“流浪狗”

2009-03-03肖炎方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1期
关键词:流浪狗秀才高考作文

肖炎方

这“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本是龙应台先生养在《文化是什么,文化在哪里》的,2008年6月被湖北借来做了高考作文材料,同年8月又被《意林》展销。对照看看,龙先生原作的“流浪狗”是用来和“随便一个人”的“他”观察思考与侃谈文化的,而被借用做了高考作文材料之后,人称由“他”变为“你”。成为“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就变为专对青年精英高考生了。就有了考察考量而且逼你选择的意味了,问题就出现了,叫人不得不重回首。再多看它几眼。

湖北卷高考作文命题先提供“流浪狗”等一组排比材料,设置情景,启发考生联想和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再命题“举手投足之间”。受到广泛赞誉。可那“流浪狗”确属一处败笔,伤美,损美,甚至破坏了整个试卷的美。

高考试卷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长了癣的流浪狗”现在还可以看到。不过,碰见这样的狗,几乎所有人首先不是“怜悯地避开”,而是本能地像躲避瘟疫一样躲开它,那种爱寻衅滋事的踢狗的流氓地痞小混混早已看不见了。

30或20年前可能会有这种踢狗现象,却也从没见过高考生这样“一脚踢过去”。过去读几年书就成秀才,现在高中毕业十二年,早超过秀才了。秀才踢狗,听说过么?高考生不会踢,一般市民即使农民也不会踢了。我们可以奉陪命题人,拿着相机,走一座城一个省,走一天一个月,看能碰见几例。命题人这样设题,否定了教育自身,低估了国民素质的现状,不合人情,不合民情,也不合国情。

高考试卷应该是时代的最强音。对于“长了癣的流浪狗”,命题人提供了两个选项:“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命题人意在引导青少年学会做人,不能“一脚踢过去”,而应该“怜悯地避开”。这就合乎道德规范合乎社会公德具有时代风范了么?还有没有第三个第四个选项?命题人犯了选肢不全的逻辑错误。把人人都已经做到的不踢狗的道德底线向时代精英们作为风范来兜售,似乎有些幼稚无知。

高考作文肩负着考察文化知识和人格品位的双重责任。最佳作文题和最理想社会一样,是让所有人都各得其所。流浪狗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的公害,我们姑且都不去计较,仍然闪烁人性。敬重生命,同情弱者,不冷酷,不厌恶,而是“怜悯地避开”。可这一避,任它满街满城满世界地流浪,跟唐家山堰塞湖一样,后面又该有多少人提心吊胆,多少高贵的太太小姐们魂飞魄散。所以“怜悯地避开”,只是消极小我,小善。独善其身。

我们当然肯定当然提倡,也当然欣赏当然赞美小人物的小真、小善、小德、小美,但全省几十万考生,你敢肯定其中现在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你能断言其中将来没有兼济天下的伟人?可惜,命题人引导青少年做人却没有大家气概,在理性灵魂的层面上挖掘不够,没有高屋建瓴地为那些大善大德大美者提供抒发宏伟志向的平台,没给青年精英们升华人生态度和文化人格的机会与暗示,而将他们囿于或导向道德底线:“怜悯地避开”。

无论对待自然或自然灾害,还是对待他人或他事,在当今社会,在高考当时“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和尔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日子里,都不缺“怜悯地避开”者,而需要热情的关注者,英明的预见者。慷慨的奉献者和智慧的志愿者,需要像山东农民自发租挖土机开几天几夜赴川赈灾和主动科学消除堰塞湖之类险情隐患的大真、大善、大德、大美,需要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管社会制度的伟大的志愿者。70年前,面对正在遭受蹂躏的贫穷落后的中国,白求恩没有“怜悯地避开”,不远万里来助。今天,全球1000多国际志愿者自费来到中国,又坚持要自费食宿,来圆“同一个梦想”……

奥运会期间,倘若命题人进了京,看看一座微笑的城市,热情为你服务的城市,真正让你宾至如归而碰不到困难的城市;想想悉尼4.7万志愿者,雅典6万志愿者,北京170万志愿者(《南方周末》披露宁夏80/1的挑选比例),几乎全都是青年,再想想自己那“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该不会恍如隔世吧?

猜你喜欢

流浪狗秀才高考作文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趣读篇
一条流浪狗每天都做些什么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流浪狗
免费的房子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流浪狗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