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巴马新政纵使“萧规”也不同

2009-03-02

中国经贸聚焦 2009年1期
关键词:奥巴马经济

叔 华

作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全球金融海啸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中美关系未来走向越发令人关注。

2009年1月,随着布什的卸任,奥巴马将继任美国第56届总统。然而,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烂摊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和国内日益严重的经济衰退,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伊朗和朝鲜核问题,恐怖主义威胁……因此美国需要一個成熟、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

中国是美国的朋友,是合作伙伴

著名中美关系研究专家,中国智业发展战略委员会副主任、港澳研究中心主任蒯辙元最近撰文指出,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将会演变成:中国既不是盟国,也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是可靠的可信任的合作伙伴。美国将和中国一道承担更多的世界大国责任,发挥更大的全球大国作用。

纾解国内严峻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预计发行国债将达2万-3万亿美元,创造美国财政赤字之最,其中大约九成将向国外推销。而中国拥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光是2008年9月就继续增持了美国国债436亿美元,总额达5850亿美元,一举取代日本成为了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如果中国政府出于经济或政治原因停止购买美国债券,甚或抛售美国债券,这对美国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和奥巴马政府复苏经济的新政都将是严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美国一贯的盟友——欧洲和日本,已经陷入了经济衰退的漩涡,自身难保。世界新兴经济体却在进一步崛起,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表现出强劲力道。中国2008年已经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预计再过5-8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任何全球性问题离开中国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可以肯定,中美两国将会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展开更高、更新、更有绩效、更为实质性的对话与合作。

2009年1月3日,奥巴马通过媒体透露了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计划。据透露,这一揽子新的经济刺激计划,总额预计在6750亿美元至7750亿美元之间。随后两天,奥巴马与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以及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举行了会晤,就新经济刺激计划进行了讨论,希望两党能团结协作,为美国经济复苏采取“立刻而勇敢的”行动。并表示,自己正式入主白宫(1月20日)的首要任务将是创造30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80%在私营企业),奥巴马认为,此举“刻不容缓”。

贸易保护主义,奥巴马能走多远

香港《大公报》文章指出,中美关系可能存在冲突的领域,最主要是经贸方面。与共和党施行的经济自由贸易主义相比,民主党的传统理念更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因此有分析指出,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将出现左倾自由派政府,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将卷土重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新的“中国威胁论”可能抬头。

而奥巴马在最近一封写给美国全国纺织业组织理事会的信中也承诺,一旦他当选,将会通过各种外交渠道对中国施加压力,促使人民币升值,改变中国的外汇政策,使中国增加国内消费,减少出口;他还提出必须更加严厉打击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侵犯;并多次表态,要更加积极地监测中国入世协定的执行情况,加强美国在反对不公平贸易方面的工作,增加美国贸易代表署的人力和物力。

为此,美国可能集中在以下这些方面提出“刁难”:中国的产品安全问题、产品制造中的环保问题、涉及企业劳动条件的所谓人权问题、侵犯知识产权问题等等。而在安全方面,可能涉及的问题仍是那些所谓能源竞争、污染扩散、工业间谍、持有美国国债威胁其金融安全问题等。

虽然奥巴马的经济顾问古尔斯比解释说,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立场,是其政治策略而不是政策主张,但奥巴马的策略实际上也体现了美国现有的一些利益团体的政策意图,是其上台后制订政策的依据。

不管怎样,奥巴马如果过分推动贸易保护主义,损害的将不仅是中国的利益,对于已经身处经济衰退中的美国利益也将雪上加霜——除了中国是美国最大债权人以外,美国人民也需要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所以,奥巴马在贸易保护方面不可能走得太远。他不会不考虑,当他新总统的光环褪去,他将面对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负面影响的责任。

“萧规曹随”,还是另辟蹊径

《韩国时报》日前刊登香港时事评论员秦家聪的文章说,奥巴马登台,并不会脱离历届前任的轨迹,美、中关系不会有大的起伏。

目前,中美经贸关系的分歧点可以表述为以下三方面:

一、巨大的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贸易的现状是由全球化与国际分工造成的,即使美国减少从中国进口,他们的进口商也会转向其他低成本国家进口产品,实际上只是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转移到其他国家而已,美国总体贸易逆差并无下降。

中国可以要求美国放松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诸如回应奥巴马要求中国必须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并减少能源密集型生产的呼吁,在环保与节能科技上提供合作和转让,以增加对中国的出口额,改善中美贸易平衡。

二、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给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带来的不公平竞争优势和利益。自2005年夏天至今,人民币已升值20%,但对美贸易顺差不但没有因而减少,反而逐年增加,说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与汇率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奥巴马曾多次承诺,当选总统后要采取“一切外交手段”,迫使人民币升值;并一再抨击中国“操控其货币的价值”,要求中国必须改变外汇政策。但是随着数以千计的工厂倒闭,数百万中国人失去工作,北京不可能同意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减少出口;同时,所谓的“一切外交手段”早已经表明,奥巴马已经为自己留下了足够的转圜空间——绝不会上升到“闹僵”的层面。

三、中国出口产品的安全。尽管美国总统选举期间有中国含铅玩具、美中贸易纠纷等问题待处理,但奥巴马和麦凯恩两个候选人都没有把美中关系当作选战的主要问题。这反映出中美关系日趋成熟,民主、共和两党的候选人都能体认美国和中国关系的价值。

现在美国经济陷入崩溃的泥淖,而中国持有美国政府债券总额的10%。华盛顿显然希望中国继续以购买债券的方式借钱给美国,以便弄到数以千亿美元计的金钱,设法摆脱经济危机。在华盛顿眼中,北京的价值可能已经超过了人权、宗教自由、西藏等问题。

“不论哪个党上台”,美国“新总统的对华政策不可能出现重大改变”这个判断应该是准确的。里根、克林顿、布什三位总统竞选期间都曾表示,上台后将改变对华政策。不过他们一旦上任就会发现,在对华政策上不可能弄出什么新花样。但纵使是普遍认为“萧规曹随”,毕竟奥巴马受命于非常时期,是否会有非常之举且拭目以待。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将继往开来

2008年12月5日,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在北京落幕,此次对话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深化了中美经贸合作关系。中美各界人士认为,这种对话机制显示了生机和活力,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应当继续下去。

随着美国政权的交接,对话机制确实存在变数。但从中美两国关系大局和全球格局演变来看,这种高层对话模式只应得到强化。美国国会“美中关系工作小组”联合主席科克认为,新总统上台后美中应继续保持类似的对话机制,名称可能会变化,但这种定期、高层的对话绝不应该被废止。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确立于2006年9月,两年间共累计取得189项成果,双方就中美一系列双边领域以及国际经济金融问题、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进程,包括落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达成的共识等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为促进两国经贸合作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不久前在与奥巴马通电话时指出,中美两国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拥有广泛共同利益,肩负着重要责任,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方愿与美方继续开展战略对话,把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推上更高水平。对此,奥巴马給予了积极回应。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则表示,美中甚至可以建立更高层次、更加紧密的交往机制,就双边和国际重大问题密切沟通,两国领导人可以定期会晤。他强调,美国的国家利益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两大因素决定了美中必须加强接触和合作。

在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中,中美双方都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面临空前挑战的形势下,中美两国通过对话加强合作尤为重要。通过对话,中美在航空、能源、环保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在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局势下至关重要,美国对中国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采取的一系列应对举措予以了高度评价。

中方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也明确表示,“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是中美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作为两个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背景下,此番表态极大地提振了世界携手应对金融海啸的信心与决心;而战略经济对话无疑继续发挥了为两国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危机提供重要平台的作用。

两国将就具有系统性重要意义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保持紧密交流,承诺继续采取切实的必要措施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在关系到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的问题上继续合作,进一步加强监管方面的信息交流。双方还就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签署的《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达成了更加详细的协议。

为此,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弗里斯比表示,第五次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为即将上任的奥巴马政府加强对华经贸关系构筑了“坚实的平台”。他表示,美中贸委会将鼓励奥巴马政府推进目前的成功机制。从中美双方近期表态来看,这一对话机制继续存在应该没有什么悬念。

美国新总统的中国情结与忧虑

第五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中,双方发扬了早前在华盛顿举行的“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特别峰会”上关于国际经济合作的合作精神,讨论了如何最好地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和经济组织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改善两国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包括应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和减贫等领域挑战的能力。

双方还表示,在当前金融困境下,为保持中美两国以及与新兴的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中国进出口银行和美国进出口银行同意为贸易融资提供新的资金。中国进出口银行准备提供80亿美元,美国进出口银行准备提供120亿美元,以在必要时帮助中国和美国的产品及服务的出口。

有人认为,中美这几年在经贸关系方面的蜜月期,既有世界经济环境因素的促成,也掺杂了美国财长保尔森特有的“亲华”姿态:不断强调中美战略经济的重要性,在推动中美经济关系对话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将接任保尔森出任美国财长的盖特纳,也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也将是首位能说中文的美国财长。

奥巴马本人与中国也颇有“渊源”。他同母异父的妹妹之夫是华人,他哈佛大学的华裔同学卢沛宁一直是他从政以来的重要助手,尤其此次大选出任其竞选团队首席战略家,出力不少。卢沛宁现已被奥巴马任命为新政府内阁秘书,负责白宫与内阁成员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络。这一切都会对奥巴马有所影响。奥巴马在参议院曾发起成立中国工作小组,特别关注中国问题和中美关系问题。

但有人认为,在临近投票的2008年10月初,奥巴马与麦凯恩在竞选说帖中阐述的外交政策立场却恰恰给未来的中美关系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忧虑。

第一,奥巴马虽然认为中国对美国很重要,但他强调美国8年来的政策必须更改。譬如他认为美国需要更清晰地提醒中国必须在某些问题上作出改进。包括环保措施以及在经济发展上须要降低能源的消耗;甚至要中国注意国内社会福利(国民均有社会安全保障),并且还要中国注重自己的科技创新。

第二,奥巴马只谈中国应负有的责任,却不谈美国自身的相应责任。比如,在失业问题上,奥巴马一直动辄责备他国将美国的就业机会抢去了,从不检讨自身的教育体制,尤其是对落伍或失业工人的再教育问题。

第三,奥巴马认为美国应该结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与泰国,方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安全利益所在,并认为美国应该是亚太地区安全之支柱。言下之意,亚太地区的主宰是美国,而不是由亚太国家自己来决定,也不是任由中国来做亚太地区的主宰,这也令人在中美非常敏感的“台湾”问题上,产生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猜你喜欢

奥巴马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拥抱新经济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
奥巴马“舞剑”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