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领导”最过瘾
2009-03-02刘诚龙
刘诚龙
领导都是万能的。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说的结果:当上了领导,十八般武艺,领导样样精通;二是说的过程,不是要万能才能当上领导,而是说要当上领导才能万能。更明白一点说吧,你有一能而幸运地当上领导,那么从任命书下达的这一刻起,你就是万能领导了。因为从这时候起,所有的工作包括工农兵学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娱乐、军事,总之在你那一亩三分地里发生的一切事——当然是好事,都是你“正确领导”的结果了。
这么说着,好像有一种讽刺的意思在里头,领导万能了,这种破烂的讽刺小伎俩他自然懂。你是说我坐在办公室里什么都不干,而干成了什么都是我的功劳,是不是?那我就亲自撸袖上场,让你瞧瞧。在领导眼中,“领导”这两个字是荣誉,而荣誉是分档次的:“领导下”是一个档次,“正确领导下”是一个档次,“英明领导”又是一个档次,但这些荣誉档次都比不上“亲自领导”。你想啊,领导到了场,这事干好了,那不是领导的“真本领”吗?所以领导大都喜欢到现场办公“亲自领导”。领导有所好,下面必满足焉。好多场合与工作,下面的都要邀请领导来“亲自领导”。比方说,喊几个学生挖个坑,再叫个干部弄来棵小树,然后让领导埋一锨土,这就可以叫做“在领导的亲自领导下,地方换了面貌,山河重做了安排”;还比方说,某县或者某市要搞“我们县(或市)的运动会”,领导于是就脱下西装,到篮球场上与队员一起“同运球同跑步同投篮”等搞那么一小会儿“三同四同”活动,结果,对阵的球队再怎么是实力派,也不敢赢了。这事到了笔杆子那里就成了“在领导的亲自领导下,我们队的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进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么行文,某些领导还是会看出这里的讽刺味道。这些事也太小儿科了吧,襁褓中的婴儿,撒尿撒不成功才撒到裤裆,到了三五岁,除了有病,谁还不会“胜利地撒尿”?有些领导于是就喜欢来点难度大的,而在所有的工作中,大概只有枪对枪刀对刀地“战斗”最过硬。大家都这么认为,英明的明英宗更是这么看的。
说的是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北边草原上的瓦剌屡犯边关,搞得我们一把手“英宗领导”火起了,在太监王振鼓吹他“要亲自领导”的诱惑下,豪情万丈,决定要“挂帅亲征”。但是群臣几乎无一不反对,万一皇上有个三长两短,群龙无首,我们到哪里跪膝磕头去?很多大臣就跪在金銮殿的外边阶沿上不起来,搞起“长跪斗争”,迫使皇上收回成命。但是,你长跪算什么,你想长跪吗?好,我成全你,不但让你长跪,还可以让你永远起不来。卡嚓嚓,10多个人头就落地了。你看,皇上要“亲自领导”的决心有多大!可是结果呢,瓦剌的首长也先同志,看到“天子下凡”,没怎么费劲就将他抓了去。
半个世纪后,也就是正德十四年,即1519年,英宗的孙子武宗也决定“亲自”去“领导”一场“战斗”。事情是这样的:明武宗在宫殿里建设了一座“娱乐大楼”名“豹房”,经常把良家妇女以及大臣的妻子们弄到里头共同表演节目,这不但让大臣们难堪,而且让中华文化大失体统。当然,明武宗还有其他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总之是十分荒唐的。这就使得同为帝王之胄的宁王朱宸濠觉得师出有名了,于是心生“彼可取而代之”的豪情。他起兵十万,从南昌出发,一路杀将来。听到这个消息,明武宗特别兴奋,玩儿了豹房里“刺激性”项目,再玩儿更“刺激性”的“实战演习”,当然更有味。何况这是多么多么的“国家大事”啊,明武宗打定主意,抖擞抖擞精神,显露显露皇家气派,决定亲征叛乱。当然这更遭到臣子们的反对,但明武宗英勇无比,他以大无畏的气概力排众议,“亲射虎,看朱郎”。明武宗下达了一份“任命书”:令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统各镇兵征剿叛贼。这朱寿者谁?正是明武宗也。能叫我“亲自领导”打仗,皇帝不当,当个将军都行。这其实也不是矮化自己,比如我们领导常常喜欢挂某某领导小组组长,听起来像收本组作业的组长,但因为能够“亲自”一把,也没见他们脸上有什么挂不住的。当然,皇帝披挂上阵,还有其他意图,这不难理解,我们的领导到地方来考察工作,顺便考察干部,也是情理之中的。朱寿将军征讨叛贼,也是有多重目的的,他听说江南多佳丽,他要看看到底有多佳有多丽。在“南征”途中,他还带上了大臣杨腾之妻刘美人随行,英雄当然随时要配备美人。走到通州,觉得战争是流血的事,不可惊吓美人,便将她留了下来,以一簪为信物,令使者日后凭此相迎。没想到,刚行军没几天,簪就掉了,这可急坏了,朱寿将军下令刨地三尺,也要找到玉簪,然大海捞针,怎么也找不到,我们朱将军就甩开军营,一个人回过去寻找,硬是把刘美人接了来。千里走单骑,比较英雄吧?只是这么折腾,一晃就过去了个把月。
这是闲话,休提。话说前方作战部队,听说皇上要来“亲自领导”,简直吓坏了。其老祖宗的教训还没有冷锅呢,怎么能让皇上再受惊吓?虽说明武宗不是一只什么好鸟,但我们老传统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流浪汉随腿走,摊上了这么个破烂皇上也只好认命,并且还要好好侍候着。战争可不是用金剪刀剪红绸子彩。擒贼先擒王,敌人最喜欢搞“斩首行动”的,看见皇帝在那里,还不一刀戳过来?明武宗那爷爷之所以没被斩首,是因为人家也先是游牧民族,到长城边边上来,只不过是来弄两只鸡捕三只狗打打牙祭,并不是冲着皇帝的位子来的。而朱宸濠则不同,他的目的就是直取皇帝人头,好让那宝贝龙椅今年轮到自己家也。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怎么能够让皇上来呢?好在明武宗追寻刘美人花了个把月,又加上他饱览祖国大好河山花了些日子,这边抓紧战斗,那边武宗还在路上,前线已经捷报传来,叛贼被生擒矣。
几乎每个皇帝都喜欢听捷报,但武宗这个稀货生得有点怪,他听到这个消息,气不打一处来,我都没到,你们就把人家绑了?我不能去了?江南我还没去过呢?这好像是摆一回满汉全席,尊贵的主席都没到,饭都吃完了,那成何体统?把皇帝的功给抢了去,这怎么了得?这个“朱头”就作了两点指示:一是捷报不准报捷,二是把叛贼给放了,我要亲自捉住他。前一条指示好办,照办就是;后一条却十分麻烦,这又不是唱戏,把叛贼放回去,那又会有多少人头落地?这不是闹着玩儿的。叛贼放不得,圣旨抗不得,原想到胜利有赏可领,哪知道得胜归朝还要讨骂。不知开过多少“常委会”,前方将领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正德十五年,也就是生擒朱宸濠一年以后,明武宗终于到达了南京,该玩儿的都玩儿了,该看的都看了,现在是要看表演“文治武功”的时候了。前方将领想的办法是这样的:皇上与所有南征的随从,全部换上戎装,带领京师禁军,出城几十里,在野外四周围成一个大猎场,战鼓声声,红旗猎猎,喊杀声震天价响。这时,把在牢里关了大半年的朱宸濠放了出来,解开枷锁,明武宗亲自擂起战鼓,亲自大声喊:同志们冲啊!这样,明武宗又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有这样的领导亲自领导,什么事情都会取得辉煌胜利了。果然,温酒斩华雄,不上三五个回合,朱宸濠就被明武宗给擒了,当然那用绳捆绑牢实的工作就交给其他人了,这也是“国家老惯例”了。比方一栋楼竣工,领导只要把布拉下,其他就不管了。事情到了这个阶段,这件事就比较完美地结束了。明武宗的各个目的,如游江南幸江南女子,特别是彰显领导能力等等,都完满地得以实现了。所以,秘书的“情况汇报材料”的开篇就是这么着笔的:“奉威武大将军方略,讨平叛乱。”这是文言文,换成当代白话文就是,“在领导正确的、英明的、亲自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战争的辉煌胜利。”
怎么样?好玩儿吧。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亲自领导一场战争,并且亲自打赢一场战争,不但善于胜利,而且敢于胜利,从胜利走向胜利,只由一场活灵活现的“文艺晚会”就可以搞定了。“文艺晚会”好啊,能够逼真地再现历史风云,大气魄大场面大制作。可惜没让国家美学大师张艺谋来导演,若张大导来导啊,声色光电齐上,那更壮观。这么来想,明武宗这家伙也算是生不逢时哒。
(摘自《杂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