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外逃或将再起高潮
2009-03-02陶卫华
陶卫华
去年,温州市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滞留巴黎不归,由本刊首先报道后引发网络热议。随后又曝出上海卢湾区副区长忻伟明滞留境外的新闻。在公众及有关专家看来,二人行为可称变相的“贪官外逃”。除滞留地点外,二人在出境方式上更显雷同,都借助了因公出国考察的机会。杨湘洪更是事先把家人送出国外。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 更关心这一事件中的监管漏洞:“怎么把他列入出国名单的?说明根本没有察觉。没有察觉就是问题,只能说日常监督不到位,出国后对他的行为也没有监督。”
“此事该引起我们警惕了。这是一个信号,在这两年,很可能会出现一个贪官外逃的高峰期。”林 称。
这位反腐研究者分析说,在近两年加大国际交流,对国外政策、环境更加了解,同时又经历了一段时间资金积累的基础之上,“贪官出逃潮”有可能随着国内加大打击贪腐的力度而蔓延。
因公出国管理全面收紧
就在杨湘洪、忻伟明先后疑似“出逃”前两个月,中纪委、国家预防腐败局等10部门刚掀起一场为期一年的禁止官员公费出国、出境旅游专项整治行动。
中纪委有关人士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目前部分官员巧立名目、变相出国公款旅游问题突出,一些党政机关因公出国团组由企事业单位出资或补助,有的向下属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摊派出国费用,甚至挤占、挪用其他公共资金。种种顽疾群众反映强烈,为社会广为诟病。
这一行动也有另一现实背景的要求。近些年我国官员外事活动频繁,许多官员每年都有机会出国,甚至一年间出国十几趟,其中既有因公考察名义也有以私人名义,客观上也为贪官的外逃提供了方便。一些贪官就借用出国考察的机会出走或逾期不回。
针对官员因公出国中不可忽视的负面现象,中央领导曾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坚决制止。
在前年通过反腐五年规划的大背景下,针对官员因公出国的专项治理行动对预防打击贪腐意义更为深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副主任任建明评价:“这次10部门密切合作,显示了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解决的决心。”
“顶风作案,而且能够跑得出去,说明有巨大漏洞。”林 说,“很多制度的执行,一到地方问题多得不得了。中央纪委决心很大,但基层问题太多。”
贪够就跑的示范效应
林 担心,这些制度环节的薄弱会造成对其他“问题官员”的示范作用,“如果口子不扎紧,会造成每个贪官都想跑,大大小小都想跑”。多年反腐研究的经验让她难以乐观,“以后贪了就跑可能会成为一个惯例”。她认为,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高压下“问题官员”可能铤而走险。
此前,2003年商务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逃官员数量大约为4000人,一共携走资金约500亿美元。
公安部2004年的统计资料则称“中国外逃的经济犯罪嫌疑人尚有500多人,涉案金额逾700亿元”。此外,据公安部和国家审计署联合发布的消息称,截至2006年5月,我国外逃的经济犯罪嫌疑人有800名左右,缉捕到位的有320人,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有30多个,直接涉案金额700多亿元人民币。
这些数据基于统计要求不同存在差异,但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中国贪官外逃的“人数之众”。前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报告称,近年来通过各种方式共追回外逃贪官70多名。
这些数据说明贪官外逃和追回的趋势“不容乐观”,客观现实是“逃出去的是多数,追回来的是少数”,这也对追逃、追赃提出更大挑战。
“现在每一例贪官成功出逃,都具有示范效应。因为腐败每天都在发生,贪官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做好种种出逃准备了。我们如果认识不到贪官也在与时俱进,还按照老办法管理,肯定不行。”林 说。
贪官出逃带有侥幸心理
2006年至今,中国已与30个国家顺利签订了双边引渡条约,贪官的外逃空间逐渐被压缩。其间中国陆续加入《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并开始广泛利用国际反腐网络追惩外逃贪官。
美国已公开表态严禁任何涉及贪污的中国官员入境,曾被视为“逃亡者天堂”的加拿大也因邓心志的成功遣返而让逃亡者美梦终结,“贪官可跑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此次两个官员均选择以往并非热门且与中国有引渡条约的法国,也说明了可选择目的地的缩小趋势。
但5年间,外逃贪官也在“与时俱进”。林 指出,由于中国外汇政策放开,进行资产转移更加容易,“3分钟就能完成”。此外,随着出国交流机会日益增多,官员的人际网络也越来越大,最需引起警惕的是基层黑社会势力的渗透。“那些贩毒、走私集团,一旦跟贪官联系在一起,就会使他们出逃更容易。”
“过去贪污上千万的跑,现在贪污几十万、几百万就有可能跑,只要他有地方去。官员出逃带有侥幸心理,一是不一定抓得到,二是即便抓着也不会死。这样外逃就会越来越多,这是我们的两难。”林 说。
此外,国外华人社区的繁荣也让贪官在海外生存更加容易。
任建明认为,此次杨湘洪、忻伟明的“出逃”方式相较之前更隐蔽,也为纪检部门反贪反腐和加强对出访干部的监督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现实案例。
林 的判断是,“贪官出逃潮”可能蔓延。为此,她建议必须严格干部出国审查,尤其是对那些“掌管重要外贸、经济、财源”,最有可能腐败的关键岗位上的干部出国的严格审查。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官员个人资金的流向进行监督。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