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报告
2009-02-26
自主招生:另类的“小高考”
纪言
对很多高三同学来说,能有三天假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当2009年元旦的三天假期如约来临时,一些高三的同学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没福消受,因为在这几天里,他们比平时还要忙,甚至要在两三天里的时间里,转战两三个城市,参加不同大学的“2009年自主招生考试”。
在这三天里,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地都是自主招生的主战场,一些大学在全国甚至开设了近10个考点。一些同时参加两所以上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只能像赶场一样地赶考,连陪考的家长都直叫“苦”。
这些参加完“自主招生”的学生,并不能直接进入高校,他们还必须参加统一高考。如果他们成为了所报考大学的“自主招生”对象,将在录取时获得幅度不等的降分。
2009年,教育部推出新政,取消了5%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上限规定,自主招生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全国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学校增至68所。这一变化意味着,在统一高考之外,更多的优秀高三学生,又多了一条通往大学的路,
2003年开始,一些高校第一次实行“自主招生”的时候,甚至有人称其为高校招生改革的“破冰之旅”,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录取制度。这一做法的本意是让一些重点大学,能按照学校的特点招收到符合自身定位的学生,同时也让一些综合素质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能超越高考分数的限制进入大学。
一般来说,只有优秀生、特长生,才有资格纳入高校自主招生的遴选范围。高校自主招生的对象为: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全面发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且在科技创新、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突出表现等。优秀的“综合素质”是衡量一名学生的重要标准。
据北大招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素质评价包括考生个人陈述、社会工作、所获奖项三部分,具有一定的全面性,但该负责人也坦承,“综合素质”评价不能顶替分数,作为招生的一项依据,它仅仅是衡量品质、能力和素质的一个方面,有自主招生资格大学的“自主命题”考试才是“杀手锏”,假如该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造假情况,也必将在笔试中露馅。
除了“赶考”,各大学“自主命题”的试题也是今年颇受争议的话题。用一些参加考试的学生的话来说就是,今年的一些试题让人“头晕”,有像脑筋急转弯的,有怪得没谱的,也有“暴难”的,涉及的内容更是从当红歌星到美国新总统,从写对联到解释最新的流行语,总起来说,那就一个字:“活!”
而在今年的“自主招生”中,大部分高校都淡化了面试,有的甚至取消了面试,而仅凭笔试“取才”,这引来很多质疑:高校自主招生怎么变成了“小高考”?某高校招办主任称,高校淡化面试,也是实属无奈之举。他说,一是面试成本高,高校要聘请评委,安排场地等等,所需不菲:二是面试到底在录取中占多大比例,不好说;三是给考生带来经济负担:四是人为操作性大。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对全国31个省、区、市357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1,9%的公众呼吁自主招生过程要透明化,认为自主招生往往和“走后门”、“托关系”、“暗箱操作”画上了等号。为什么人们会产生对自主招生的这些联想?76.6%的人认为原因在于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不透明,68.6%的人认为原因是存在权势者的“暗箱操作”,66.1%的人认为原因是自主招生政策本身存在漏洞。
随着自主招生权限的进一步扩大,对于自主招生过程中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必将成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