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德尔松缺席2009巴洛克年

2009-02-26

音乐周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门德尔松海顿巴洛克

刘 冰

2009年是许多作曲大师的纪念年份。欧美各大音乐机构纷纷出台纪念专题,挨个敬礼朝拜。由于今年诞辰和去世的大师如珀塞尔(出生于1659年,诞辰300周年),亨德尔(卒于1759年,逝世250周年),海顿(卒于1809年,逝世200周年),多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也有人将今年称为巴洛克年。英国BBC广播3台每周计划播出两部海顿交响曲;各大歌剧院也将亨德尔的作品列入了排演日程。BBC2将以四个篇章来回顾英国音乐的诞生;BBC1也将播出《弥撒曲》;巴比肯艺术中心,格林德伯恩及考文特歌剧院将分别上演珀塞尔德《亚瑟王》《仙后》《狄多与埃涅阿斯》这些难得一见的作品。然而,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人们忽略了另外一位作曲家——门德尔松(生于1809年)。今年恰好是门德尔松200年的周年纪念。

为何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总是容易被人忽略?在19世纪,他被认为是能与贝多芬和巴赫比肩的人物;在20世纪,他的音乐对许多人来说像甲壳虫一样耳熟能详,如果不是《乘着歌声的翅膀》,起码还有必听的《婚礼进行曲》吧。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是每位小提琴演奏家的试金石,他的《苏格兰交响曲》是描写苏格兰最著名的音乐篇章。他在1831-1847年间造访英国10次,为伯明翰写了《以利亚》,被《泰晤士报》盛赞为“人类智性最杰出的成就之一”。上述作品中任何一部都能为门德尔松在万神殿中争得一席之地,更别说他还有两部伟大的清唱剧《以利亚》和《圣保罗》。然而,每一季的音乐会节目单出炉时,他的名字总是奇怪地被弃之不用。

门德尔松的天资堪比莫扎特。12至14岁写出的13弦乐交响曲,充满了旋律感和少年天分;八重奏写于16岁,与舒柏特的四重奏难分仲伯。他曾远赴非洲大陆旅行,用画笔为创作积累素材。海涅、黑格尔、洪堡都曾是他的精神挚友。作为指挥,他让巴赫的作品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使莱比锡重回音乐之都。除了纳粹德国时期,门德尔松的音乐从来没有完全沉寂过。每位顶尖指挥都会演奏他的作品,评论家如萧伯纳称他的八重奏“以其引人入胜、全新的音乐风格令全世界惊奇”。但是,门德尔松有一个软肋,使他离伟大仍有几寸之遥。那就是,优越的出身使他的创作缺乏贝多芬暴风雨般的激情。遗憾的是,这位天才在年仅38岁的年龄便撒手人寰。

不过,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人们却没有忘记这位天才音乐家。从去年年底,中国北京交响乐团就举行了门德尔松的专场音乐会;中国爱乐乐团2008-2009音乐季交响音乐会和广交纷纷在他们的2008-2009音乐季中,安排了纪念门德尔松诞辰二百周年系列音乐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也从2009年开始以纪念亨德尔、海顿、门德尔松三位作曲大师周年纪念,让上海市民共同感悟古典音乐的“薪火相传”。■

猜你喜欢

门德尔松海顿巴洛克
音乐家收学生
善是养生
善是养生
音乐家收学生
华丽巴洛克/莹润光泽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四)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二)
门德尔松的诚实
巴洛克时期的亨德尔
miumiu艳遇巴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