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代名姬杜秋娘》的思想深度与美学力量

2009-02-25张峥嵘

金山 2009年1期
关键词:宪宗

张峥嵘

《绝代名姬杜秋娘》通过一个被封建社会所抛弃,被皇帝大臣所蹂躏的典型形象杜秋娘不平凡的一生和悲惨的结局,暴露了惨无人道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践踏人的尊严、剥夺人的权利的罪恶,显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绝代名姬杜秋娘》是庐山先生继《风雨西津渡》之后又一部力作,是一部少有的极其精练又极其成功的长篇小说。它的特点是高度的浓缩性,即把唐朝由极盛走向衰落,由统一国家走向藩镇割据这一时期深广的社会现实浓缩在一部小说的篇幅里。它既是庐山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又是近来中国小说中优秀之作,具有很高的典范意义,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一种在其他小说中不容易得到的美学营养和创作营养。

《绝代名姬杜秋娘》,如果用美术领域里的东西来作比方,它就像工艺美术中的精细的象牙雕刻,在一个很小的象牙和玉石上,雕刻出一个世界,展现出一个社会,让人们越琢磨越有意味。像这样通过有限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人领悟到形象之外无限广阔深远的社会内容,正是艺术的一种特殊性能。

《绝代名姬杜秋娘》的思想内容是非常丰富而且非常深刻的。它通过一个被封建社会所抛弃,被皇帝大臣所蹂躏的典型形象杜秋娘不平凡的一生和悲惨的结局,暴露了惨无人道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践踏人的尊严、剥夺人的权利的罪恶,显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书中的杜秋娘出身于一个木材商人的家庭,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诗填词作曲,江南女子的秀丽与文采在她身上尽数体现;后家道发生变故,为了生计,刚刚十四岁的杜秋娘不得不出来卖艺,作为歌伎曾风靡了江南一带。艳名被镇海节度使李锜风闻,李锜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姬。人小心高的杜秋娘却不甘埋没在李府成群的歌舞姬中,暗自思量,自写自谱了一曲“金缕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声情并茂地演唱给李锜听: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此时已年过半百,却也雄心不减,当他听了杜秋娘唱的一曲“金缕衣”,顿时对杜秋娘大为欣赏,当时就决定把她收为侍妾。

这时唐宪宗李纯在位,他一登基就决心扭转国内藩镇割据的离散形势,因而采取强制手段,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利。身为节度使的李锜大为不满,倚仗手中的兵力,举兵反叛朝廷,在朝廷大军的镇压下,叛乱很快平息,李锜也兵败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依据她的专长,让她仍旧充当歌舞姬。有心的秋娘趁着为唐宪宗表演的机会,再一次卖力地表演了“金缕衣”。唐宪宗李纯这时倒正是青春“少年时”,曲中那种热烈的情绪深深感染了他。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艳而雅洁,气韵在众佳丽中独高一格,不禁为之心动;况且此曲还是由她亲自创作,才情也不一般。不久,杜秋娘被封为秋妃。

从杜秋娘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作为女人的杜秋娘已没有了起码的做人的权利。

作为歌舞姬,她被年近古稀的权贵、镇海节度使李锜强行买入府中收为侍妾。作为罪臣家眷,她先是被送入后宫为奴,由于她才、色双全,最终成了宪宗皇帝李纯的玩物。

杜秋娘不仅肉体上遭到蹂躏,心灵上也备受煎熬,例如,吃了仙丹(实际是春药)的皇上整天沉溺于女色。“对于皇上的做法,杜秋娘不仅没有表现出丝毫醋意,反对皇上的表现赞不绝口。在局外人眼中,杜秋娘无疑是攻于心计的作秀,但皇上的视角则相反,他认为这才是大家风范。皇上的宠幸之所以弥久不衰,杜秋娘的处心积虑不能不说是水到渠成。”(见书243页)在政敌、情敌倾轧,危机四伏的皇宫里,杜秋娘失去了做人的准则,她的行为准则就是被皇上宠幸,为了生存就得排除异己,她被别人践踏也自我践踏了一生。

权力的重新分配,利益的再次调整,杜秋娘成了无辜的牺牲品,她被削籍为民,放归故乡,在润州西津渡云台山下的茅草房中,了此残生。

她死了,死得静悄悄,一点也没有惊动社会。她的死,就像树上静悄悄地飘下一片落叶,谁也没有注意她。就是她作的那首《金缕衣》,署名的也是无名氏,要不是杜牧的一首《杜秋娘》泣血问世,她大概要被遗忘得一干二净。

严酷的封建社会把一个如花的女子吃得干干净净,把一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剥夺得干干净净。丧失人的资格,被皇帝大臣作为玩物,这是中国下层歌伎舞女的命运,也是中国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通过杜秋娘的命运对中国封建社会提出血泪的控诉,这正是《绝代名姬杜秋娘》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批判意义。

《绝代名姬杜秋娘》对社会的批判不仅是很深刻的,而且带有很大的美学力量。作为书中的主要人物杜秋娘,她的性格不是单一的。在杜秋娘的成长过程中,感情与理智的冲突,生存与逐权的冲突,追求个人价值与封建礼教的冲突贯穿全书。作者塑造杜秋娘的人物形象时,着重描写了杜秋娘的内心世界是充满矛盾、充满动荡的生气勃勃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天使的光辉,也有魔鬼的暗影,有人的高贵,也有人的鄙俗,当这个世界敞开它的窗户时,不仅接受上天圣洁的甘霖,同时也承受着污浊的地下水流。作者将杜秋娘内心世界审美化的过程,就是真实地、艺术地再现这种充满着矛盾的人的内在自然的过程,因而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马克思指出,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他还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时代和社会之中,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人的本质受到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制约,并且打上种种社会的烙印。从艺术的审美视角来考察,环境与人物之间存在一种双向辐射的关系,即环境可以辐射人物,人物也可辐射环境。在《绝代名姬杜秋娘》中,这种动态的双向关系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环境对人物的影响,除了有形的,还有无形的。生活经历、伦理道德、宗教迷信、地域观念、风土人情……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的社会力量,长期积淀在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里,对人物的精神有着渗透作用。

杜秋娘正是生活在特定历史氛围中、带着特有时代烙印的典型人物,她身上体现出来的种种性格,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在她身上的折射。

当李锜把她收为侍妾时,作者让大家看到的杜秋娘是一个弱女子的形象。她在嗜杀成性的李锜面前,总是顺从、邀宠,简直没有半点正常人的感觉。但是当李锜准备举兵反叛时,柔弱的杜秋娘却一反常态,联络李锜的外甥裴行立进行策反行动。因为她知道,李锜的反叛必败无疑,而且“战端一开必将是生灵涂炭。家乡父老妻离子散流离失所是她所不愿看到的。当然,她还不具备解民于倒悬那么高的境界。她最初的冲动是不惜代价制止暴乱的发生,进而利用这一天赐良机告慰崔善贞在天之灵。”(见书70页)从以上的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当时的杜秋娘可能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顺从李锜就可能有性命之忧,放任不管就不能为她心目中的情人崔善贞报仇。社会道德与生存欲望,世俗观念与复仇心理之间经受着内心最深刻的矛盾和煎熬。作者塑造了一位真实可信的人物,这个人物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恰恰不是在于他所展示的是一种单一化、刻板化的人的灵魂,绝对化的善的化身或绝对化的恶的化身,而是展示杜秋娘各种内在的性格元素、心理元素所组合的复杂图景,在这种复杂图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灵魂深处善与恶、美与丑、悲与喜、圣洁与鄙俗的激烈拼搏,这种拼搏使小说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波澜起伏的江河,这种二重因素互相拼搏、互相转化,便成为杜秋娘性格多样化和复杂性的内在机制,因而具有感人的美学力量。

在整个书中,宪宗皇帝李纯和杜秋娘是转动强烈戏剧冲突的轴心人物。作为宪宗的宠妃,杜秋娘对李纯怀着复杂的爱,因为皇上掌握着她的生死,皇上是她的靠山,是她的一切。为了生存她不得不低调做人。她不仅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而且还不着痕迹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例如,在对藩镇割据的“河朔四镇”的讨伐中,由于领兵统帅吐突承璀指挥不力,战事进入了胶着状态,相持下去朝廷财力又捉襟见肘。忠于国事的白居易心急如焚,反复奏呈岌岌可危的形势。然而宪宗不为所动。这时宪宗征求杜秋娘意见。“得到皇上的鼓励,杜秋娘字斟句酌道:‘仲阳以为,白学士的确言之有理。罢兵迫在眉睫。”当皇上询问原因时,杜秋娘“遂立时变换了话题:‘一、中使监军不可取,出使为帅尤显弊端。二、开源节流,充实国帑,以备征战之需。事实上杜秋娘的两点意见宪宗已在考虑之中,只啊啊是愧于坦白而已,一经杜秋娘点破,仿佛被击中软肋一般。他倏地一跃而起,情难自已地抱住杜秋娘飞快地旋转起来。欢快的笑声顿时溢满了宜春院”,然而,杜秋娘在享用皇恩雨露的时候,心中却想着另一个男人,“出现在她脑海中的竟然是正在前线的吐突承璀。几年来,她一直对这个男人心存感激。她对宪宗建言‘中使监军不可取,出使为帅尤显弊端不完全是她的心里话。她甚至想,倘若可能的话,别说临时挂帅出征,哪怕正式敕封为帅也未为不可。适才她之所以那么说,一是顺应朝臣们的大势所趋,关键还是出于巩固自身地位的考虑。”(见书121页)

在这里,作者用他高明的笔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形象丰满、真实可信的人物。面对朝廷讨伐不顺,财力枯竭,国家危难之时,杜秋娘审时度势,婉转规劝宪宗听从白居易的建议,并提出了开源节流,充实国帑的解决办法。杜秋娘用她的慧心和才智,为皇夫分忧解劳,客观上帮助了朝廷渡过难关。然而,这些建议当中也掺有私心的因素,她在朝中的政治盟友、领兵统帅吐突承璀指挥不力,遭致朝中大臣一致反对,为了脱离干系,杜秋娘假意赞同大臣们的反对意见,巧妙地提高了自己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

身份的悬殊,地位的高下,政敌、情敌的倾轧,宫闱斗争的残酷,使杜秋娘变成了一个具有二重性格的人,一方面宪宗皇帝是她的靠山,她在宫中的荣华富贵,全仰仗于皇帝的喜爱。为了邀宠,为了投其所好,他们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她与皇甫镈和吐突承璀设计引进一些方士仙道,利用皇上幻想长生不老的心愿,指使这些骗子采炼“仙丹”。随着情节的展开、环境的变化、矛盾的激化,杜秋娘陷入了更尖锐的困境。皇上依赖“仙丹”已经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甚至危及了生命。而他们的政敌这时也蠢蠢欲动,随时可以置他们于死地。这时杜秋娘的处境发展到了最复杂的程度,于是,她的情感也波动到了最复杂的程度:有对自己与李纯情感历史朦胧的肯定,有对政敌威胁她地位的难以说清的愤恨,是悲哀?是愤恨?是忏悔?是无可奈何?令人难以捉摸。一个高明的作家,正是让自己笔下的形象,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变成了万千模糊感情的载体,从而使人们回味无穷。它为读者留下了许多可以想象和可以生发的审美空间,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

通过以上几段简单的摘录和粗略分析,无非是想说明,杜秋娘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即我们如何来认识和评价杜秋娘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同时也可启发我们去思考杜秋娘形象的美学价值。

由于作者显示出杜秋娘灵魂深处的东西,拷问出杜秋娘自私与复仇掩盖下的善良与责任,因此,小说对社会的批判也深化了。因为读者终于可以认识到:像杜秋娘这种下层的普通女子,她的灵魂深处本来是纯洁和清白的,但是封建社会把她剥夺得一干二净,逼得她走上弃“良”为“娼”的路。到了皇宫以后,杜秋娘在那不正常的环境中不得不逆转自己灵魂的方向,演出灵魂的悲剧。因此,读者便可得出结论,杜秋娘的悲剧之源,固然有她自身的原因,但是从根本上说,主要还是黑暗社会造成的,封建的社会制度,是杜秋娘悲剧的真正制造者。

猜你喜欢

宪宗
唐宪宗与元和中兴
拍马屁也要交智商税
欢乐元宵节——《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党宪宗《沉重》三部曲再版
唐宪宗的“神仙”梦
品格的丰碑
党宪宗:沉重的呐喊
皇帝怎么过元宵节—《宪宗元宵行乐图卷》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