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莱坞难言超越好莱坞
2009-02-25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陆 乐 本报特约记者 张依诗
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以印度为背景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下简称《贫民富翁》)以狂风扫落叶的姿态,10项提名赢得8项,成为颁奖礼的大赢家。一时间,“印度宝莱坞压倒美国好莱坞”的口号和欢呼声弥漫在了印度电影界。印度信息和广播部长沙马表示,该片在奥斯卡大获全胜,是“印度电影在世界舞台上最风光的时刻”。甚至有许多印度人欢呼,好莱坞进入了宝莱坞时代。
许多人或许会不解,印度人为什么会对本片如此兴奋?它展现的几乎是印度最贫穷最黑暗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本片也把生机勃勃的气质给了印度。那里虽然混乱肮脏危险,但同时也是辽阔多变和飞速发展的,所以再悲惨的生活环境都充满了奇迹的可能,在肮脏中看出美丽,从绝望中看到生机———这是全球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需要的魅力。
所以,《贫民富翁》的成功的确是一场有关印度文化的庶民胜利,但这绝对不代表“宝莱坞时代”的正式来临。因为本片虽是全印度背景,但在投资、制作等方面却是标准的英国出品。因执导《猜火车》而名噪一时的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成功地将本片悲喜结合,把诸多印度符号圆满地国际化,而其间以英美视角定义第三世界国家的角度与意味也无从掩饰,也导致本片还遭到印度民间的微弱抵制,因而总体来讲,这是部由英国电影人负责,印度电影人帮忙的国际化电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一篇题为“宝莱坞正在走向好莱坞吗”的文章中也说,虽然《贫民富翁》在印度取景拍摄、讲的也是关于一个印度穷小子的励志故事,但它仍然只是一部关于印度的好莱坞电影。该片有着鲜明的印度特色,比如喜欢采用鲜亮的色彩、绚丽的歌舞、大团圆的结尾,但它并不是印度电影。它的导演是英国的丹尼·博伊尔,主演也是在英国出生长大的印度人后裔。
近年来好莱坞的原创能力越来越弱,不是没完没了地拍续集,就是把触角伸向其他文化吸取营养。香港的功夫电影为《黑客帝国》贡献了不少噱头,《无间道》更是直接被好莱坞全盘借用。作为在生产能力上足以和好莱坞抗衡的宝莱坞,也被借来一用,《贫民富翁》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所以,第81届奥斯卡不是“宝莱坞时代”来临的象征,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奥斯卡国际化的标志。对比1982年《甘地传》中美国人全盘操控印度元素的局面,《贫民富翁》则是英国电影人和印度文化双赢结合的产物。这展现了美国本土以外的电影逐渐强势的趋势。虽然并非宝莱坞,但国际化的电影开始有了与好莱坞抗衡的能力。
据报道,《贫民富翁》将被引进中国,预计将在3月底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