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2009-02-25冯建喜

西部大开发 2009年2期
关键词:劳务输出小农农民收入

冯建喜

近年来,“三农”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少数地区的农民收入甚至不能保证最起码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呢?陕西省旬阳县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从制度创新入手,巧用“加减乘除”法,研究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有效途径,取得一定成效。

他们巧用“加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民收入;活用“减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基数,达到富农目的;妙用“乘法”,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和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发挥科技的乘方效应促进农民快速增收;善用“除法”,通过土地和林地合理流转等途径,缩小分母。除去农民外出务工对家中农务的牵挂,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旬阳县为农民增收构筑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劳务输出成为旬阳农民增收的最大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安康市前列。

认识县情 化解人地矛盾

胡锦涛同志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充分说明“三农”问题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按照中央“三步走”的战略方针,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农业增产、农民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如何,将对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要破解农民增收难题首先要对“三农”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旬阳县县委书记马赟说:“要实现农民增收,首先要认识农民现在的变化。现在的农民开始由传统小农向现代小农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当年的公社、生产队从集体变为家庭,这个是一个小农经济。对旬阳来说,改革开放以后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主要是以家庭经营为主,其特点是自给自足。商品交换较少,但总体上是一个小农经济,种地只能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随着生活的社会化,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比如教育、医疗保险、生产资料方面的支出。土地产出难以支付这么大的费用,农民就开始寻求通过参与社会化的生产增加收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旬阳开始出现打工潮,到本世纪,从1万多人增加到10万人。通过参与社会化生产,主要解决收入问题。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家庭经营再次走入集体,到社区到专业合作社去。怎么参与分工?是传统小农向现代小农转变的标志。现代小农获取收入的方式就是打工或高效的农业产业经营以及财产型收入,像土地流转、林地流转这些收入应该就是现代小农经营的标志。由传统小农向现代小农再向城镇居民,这是一个向现代小农转变的必经过程。”

现在,人地紧张,已经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一个瓶颈性因素,越是落后的农村,人地紧张越严重。仅仅依靠紧缺的耕地,是不可能实现农民增收的。这就需要让大多数农民向城市转移。

马赟说:“旬阳县45万人,39.9万是农民。为了让农民从小块土地上走出来参与社会化生产,取得积累然后变成现代小农再朝城镇居民转变,我们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第一是把劳务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来推动、来转变。旬阳县2003年就提出“抓劳务,兴产业”的概念。我们认为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应该说是农民的一个革命性转变,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从传统小农向现代小农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去年旬阳有10万人走出去,有7亿多元劳务现金收入。”这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强势的一项。

技术培训 法律援助

让农民站稳脚跟

虽然外出务工经商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出路,但并不稳定,随时都有丧失的可能。农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保证务工收入成为其收入可持续增长的主要来源。一方面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讨价能力;另一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技能。为此,旬阳县在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的同时,注重加大维权服务。维权救助体系给农民工筑起坚强后盾。在仁河乡农民维权服务中心的帮助下,为本地农民索回经济损失15.7万元;庙坪乡在大接访过程中,不远千里赶赴山西,为59名旬阳籍农民工追回19.5万元拖欠工资,解救回13名受困的旬阳籍农民工。

马赟说:“我们从2003年开始大规模劳务输出,鼓励农民离开土地,然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有组织的输出,加强培训。如果出现欠薪,政府帮助追讨,提供司法服务,加强了对劳工的维权工作。2004年以来,我们先后劳务输出了34.1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3.9万人。各种培训达13.5万人次,技能培训达2.6万人,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有5000人,劳务收入20多亿元。2004年、2005年我们被陕西省评为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县,2006年又被评为全省劳务输出示范县。”

巧用“加法”

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马赟说:“我们把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农业产业作为推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持续增长的关键来抓。主要实施的是‘强烟、壮畜、扩桑、优姜、兴林、稳粮战略。10万亩烟草产业已成为全国12强之一;壮畜主要是养猪为主,去年饲养量已达70万头,今年超过了100万;桑养蚕10万亩,发种7万张;黄姜也保证了10万亩。另外,在林业、粮食、蔬菜上也有文章可做。烟草、畜牧、蚕桑是我们的优势产业,我们把生产要素向这些优势产业集中,把规模做大,使质量提升。为了把这几个主导产业做好,我们又在全县实行了‘一村一品和‘强村大户战略。比如发展烤烟是15亩以上、魔芋10亩以上、蔬菜林果5亩以上、粮油生产在50亩以上就是大户。养猪在100头以上、养蚕在10张以上、年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我们也把它叫大户。我们年年县乡组织评选表彰,大户带动战略有利于推动产业的发展。2007年我们已经培育了15个经济强村,这些强村每年要给财政贡献20万元以上,现在已经有45个强村。”

马赟举例说,十六大代表陈分新所在的王院村,通过种植烤烟提高产业化经济水准,这几年村上经济大幅提高,每年上缴利税25万元以上。通过发展烤烟、发展蚕桑、养猪,整个王院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目前,旬阳县强村产销大户已有1.3万个。

善用“除法”加快土地流转

马赟说:“第三个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就是把加快土地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作为盘活农业的生产要素、激发农村活力的突破口来抓。旬阳县现有土地承包经营户10.6万户,人均耕地1.3亩,涉及土地流转的1.2万户,涉及土地5.95万亩,占总农户10%左右,占总耕地10%左右。目前土地、林地流转都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农民把土地流转以后,有利于其他优势产业的发展。比如经营烤烟的甘溪镇大灵台村有一户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把其他农民的土地承租过来,发展50亩烤烟,建一个登基式烘烤炉,过去烘烤需要7天,现在就少多了。由于他的技术好,单产高,所以他的烤烟每亩都在2000元以上。而散户每亩一般都在800到1200块钱。那些把土地流转给他的农户又可以在他这个地方打工,不仅取得了流转的收入,又拿到了劳务工资。有的出去打工,也拿到劳务工资。这是激活农村活力的一个好办法,也有利于稀缺的土地资源朝优势产业培植,调动生产积极性,同时又使农村一部分劳动力转移出去,拿到更多的收入。”

旬阳县为鼓励农民离开土地,鼓励农民积极创业,出台了农民进城创业的优惠政策。马赟说:“第四个方面工作,就是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步伐,鼓励农民积极创业,我们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农民进城创业的优惠政策26条。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全县每年进入城镇化的人应该是1万人。到2020年应该是10万人以上,全县城镇的人口能够和农民的人数平分秋色,各占一半。”

妙用“乘法”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通过工业强县、发挥科技的乘法效应促进农民快速增收。马赟说:“第五条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是通过工业强县来拉动农民增收。我们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根据旬阳资源优势确定了旬阳的重点项目,我们正在实施一个200亿规模的工业工程。我们主要是依托水电资源、有色金属、烟草、黄姜加工这些优势资源来办工业。通过这些增加城镇就业的岗位,吸纳劳动力2万左右。”

活用“减法”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旬阳县除了加强与北京市、广州市等劳动基地合作力度外,还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发展多边合作,扩展劳务输出新领域,吸引了河北唐山、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江苏南通市等新的劳务基地纷纷进入旬阳市场开展招聘。县上还经常与各地民工保持“热线联系”,跟踪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先对接、后输出。马赟说:“要解决传统小农向现代小农中间的一些障碍和问题,目前要加快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农民素质问题。现在劳务输出虽然已经达到10万人,但总体素质还是不高,干的还是一些险重活。要加快农民劳务经济发展,只有在农民素质上下工夫。据调查,经过培训拿到证书的工人,一出去工资就是2000块钱以上。我们输送给河东集团培训的电焊工,月工资就是3000块钱。所以要提升劳务经济,核心是劳务培训,我们要利用每年农民回乡过年过节加强他们的技能培训。另外就是对新的劳动力加强培训,不解决这个问题,农民增收就很难提高。”

劳务产业开发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是增加收入、安置就业、积累资金、造就人才的一大“短、平、快”产业。旬阳县劳务产业开发招实效显。马赟说:“2007年旬阳县的工农业总产值首次超过5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首次突破了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298元,比2002年净增了763块钱,增长49.7%。这说明农民收入在持续不断增长,但还低于全省增长水平,我们想通过努力,到2012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猜你喜欢

劳务输出小农农民收入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劳务输出导向:民族地区职教扶贫模式的理性审视
中国对日研修生派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对湘西州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内在二元性:认识小农新视角
我国劳务输出法律体系及保障机制的构建
试析匈牙利小农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