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花钱 全方位拉动内需
2009-02-25刘雪涛
刘雪涛
◎ 2009年,我们将迎来精打细算的生活。我们还敢花钱吗?怎么花钱?我们在担心什么?
◎ 政府不断出台的各种刺激措施,为什么唤不回大众低迷的消费信心?
◎ 是改变的时候了。内需型消费社会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被迫改变的消费行为
家住西安长安区的张先生从住处打车到西安城内上班大约20元钱,但最近他上班再也不打车了。“我现在坐600路,1元就到单位了,只不过比平时多走20分钟的路。但是每次可以节省十几块钱。”张先生说,金融危机来了,得省着花钱了。
陕北洛川县的24岁小伙罗军力,因为2007年家里苹果大丰收,攒下了一笔钱,打算再攒点钱盖房子结婚,但2008年果价下跌,卖出的果子钱连成本都不够,他的结婚计划流产。
全球的人们都在经历着一次“经济严冬”。金融危机悄然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网上,“百元周计划”迅速蹿红;身边,缝缝补补的生意越来越火……消费变得更理智和成熟。
种种蛛丝马迹显示,危机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
去年此时,很多人还热衷于炒股、炒基金,银行为存款余额急剧减少而发愁。现在,人们手里有了闲钱,先到银行把它存起来。李先生就是众多存款族之一。为了防止“手痒”——不轻易买入下跌途中的股票,他特别选择购买了一款为期两个月、不能赎回的保本理财产品做“过渡”。这一招使他保存了实力。“本以为,两个月调整后可以买一些股票了,可看看周边的金融、房产等形势并不乐观,最后还是不得已将20万资金分批存入了三个月、半年的定期储蓄。这样,可以进退自如。”
根据央行统计数据,自2008年2季度始,全国接受调查的储户中,认为存款利率“适度”的居民人数占比逐季攀升,并屡创历史新高,有六成多的居民家庭最主要金融资产为“储蓄存款”,此比例自2007年3季度起连升4个季度,累计提高12.8个百分点。
网络上,“百元周”活动正火速蹿红,工作日的全部餐饮、交通、娱乐、购物、保健、运动等消费加起来控制在100元以内。
金融危机导致的消费变化正越来越明显。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我国车市销量继续下滑,同比下降7.6%。虽然年终汽车厂商及经销商的促销力度都达到了最大,但12月的车市仍然没有出现复苏局面,这股下滑趋势仍将持续。
根据联想集团最新公布的财报,截至2008年9月底第二财季净利润为2344万美元,较上年同期1.053亿美元下滑77.7%。目前,在联想的总收入中消费类产品依然占据主导。而随着蔓延到全球的金融危机,个人消费市场已经开始萎缩。
全国零售业增速放缓,消费走低,首当其冲的是一线城市的中高端百货。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最冷的“寒冬”还没有到来,接下来消费低迷趋势可能蔓延到二线城市。
在搜狐网站展开的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对消费行为影响的一项调查中,有近七成的人表示将在本年度压缩日常开支;近六成的人开始为收入前景担忧,近七成的消费者更是认同“什么情况下都要先存下一笔钱,然后再消费”。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11月CPI较上年同期增长2.4%,增速低于10月份的4.0%,再创去年最低月度增速。
评论人士认为,“金融海啸”给中国人在消费理念上一个十足的台阶,同时也让中国人彻底成熟。
“强心针”刺激消费
面对不断下滑的各项经济指标,政府不断出手,为经济刺入“强心针”,以期挽回随之下跌的大众消费信心。
从2008年12月25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另外对公积金贷款下调0.18个百分点。
而这已是百天里央行第五次降息。
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央行自2008年9月16日开启首降利率0.09个百分点,之后又连降四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4年多时间里,央行自2004年4月25日至2008年6月25日共上调20次存款准备金率,由7.5%上调至17.5%,上涨10个百分点。
中央各部门都在设法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
2008年12月18日,商务部表示,将积极发展信用销售,以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增长、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出台“扩大内需七条指导意见”的具体实施。同时,商务部还鼓励企业、银行、保险机构之间合作,建立信用销售、信用保险和银行信贷顺畅衔接的机制,以解决目前信用销售中的融资困难。
同时,刺激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成为首要任务。今、明两年,国家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增加配送品种,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在重点销区和产区新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和农贸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
在此之前,“家电下乡”活动已经全面展开。中央财政再增加补贴,并根据各地农村需求,选择和增加补贴品种。
在城市,即将开展的社区便民服务设施、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满足居民便利消费、放心消费需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促进消费升级这些以往似乎都是小事的议题如今也被摆到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桌面上。
此前的2008年11月,温家宝连续两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并明确提出10条具体措施,计划到2010年底总共投入4万亿进行投资。
据测算,中央部署的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大约可拉动明年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
各地也在不断出台各种刺激消费的措施,而这些措施需要投入的资金总量已经远远大于4万亿。
内需型消费社会才是出路
一年前,国家启动第一批家电下乡时,王念春是市场上最“乐观”的分析师,而她预计的也不过是“1000亿的农村消费”。但在当时,正是这个数字让王念春一度被称为“最富于幻想的分析师”。甚至有业内人士也认为“这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仅仅一年时间,试想象这个数字会有多大?
9200亿!但很显然,这已经不是分析师的“幻想”了,而是未来要实现的目标。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在介绍未来家电下乡的政策目标时向媒体表示,“用4年左右时间,基本可使农村主要家电产品拥有率达到城市2000年水平”。
傅自应介绍说:“截至目前,冰箱(冷柜)、彩电和手机三类试点产品在试点三省已销售约350万台,销售金额约50亿元,农民将直接获益6亿元。试点产品带动试点地区家电销售快速增长,试点产品销售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因此企业也获益良多,在近一年家电下乡试点中,康佳中标产品的销量近30万台,销售收入3亿多元,同比增长幅度超过20%;康佳冰箱等白电产品也快速渗透到三四级市场。
由此可见,国内消费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依然隐藏着巨大的潜力。拉动内需,建立消费型社会能够成为拉升经济发展势头的强劲动力。
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已经宣告了中国持续30年的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了尽头,启动内需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真正成为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有学者指出,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有效消费社会,中国很难和西方竞争。而且,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果不能建立消费社会,也不能保证国际经济秩序的公正性。
评论人士也认为,要建立消费社会,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大量的资本投资用于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教育制度等基本制度建设。事实上,只有等这些基本社会制度初步建立以后,我国才会变成一个消费社会,才能与西方国家竞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消费社会建立起来以前,我们无所作为。理性的选择是,一方面,积极进行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教育制度等基本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启动内需,逐步将我国由一个为外部市场服务的经济体转型成为内部市场服务的经济体。
《国际先驱导报》曾刊文指出,内需型消费社会才是出路。要达到建设消费型社会的目标,有关方面也许有必要重新考虑4万亿的投资。如果把这些钱转向全面建设中国的消费社会,那中国就有可能真正成长为一个经济强国。
金融学博士、招商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葛兆强也认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增加投资是必要的,但增加消费意义更为重大。30年来,在“高储蓄、高投资”的增长格局下,我国居民消费率不断走低。1978年至2007年,在世界平均消费率提升趋势中,我国居民消费率却从48.81%下降到了35.3%。目前世界平均居民消费率水平超过了55%,美国近年大体稳定在67%左右。这意味着我国消费增长的空间是巨大的。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最近国务院发布的十项措施,其中七条和民生直接相关,消费主导内需增长的政策意图非常明显。
建设消费型社会,不仅是解决当前金融危机的出路,还要为以后30年甚至更长时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消费社会需要制度基础。不管是应付经济危机,还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都必须建立一个消费社会。然而,消费社会的构建是需要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做基础的,比如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教育制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