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梨果供应链中不同组织的效率及其对农户的影响

2009-02-25黄祖辉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投资效率龙头企业

黄祖辉 梁 巧

摘 要: 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增值效率,对关联农户也有不同的影响,本文以浙江省梨果供应链的调查分析为基础,通过对相关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运行情况剖析,分析其成本投入和增值情况,比较其投资效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种不同产业组织对关联农户收入的影响,并提出若干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价值链;投资效率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1-0036-05

一、问题提出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超市等进入农产品供应链,分散的农户越来越难以与掌握着更多消费者信息的交易主体或对象进行谈判。不管面对的是个人形式的批发商,还是组织形式的企业或超市,小农户都处于绝对的谈判弱势和力量弱势。在此情形下,农产品从农户销售开始,通过某一完整价值链到达消费者手中后的所有增值,小农户只能获得非常有限的份额。解决小农户在市场中的各种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农户自己,要靠农户自身经济组织的发展,单纯依靠政府的扶持或干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当前,与农产品营销关系比较密切的组织有两类,一个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另一个是农业龙头企业。但是在实践中,究竟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哪种形式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能为农户带来更高的收益?本文以梨业为例,通过对梨果业供应链中的参与主体和模式的调查,分析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这两种组织形式的投资效率,并进一步探讨这两种组织形式对梨农收入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

(一)我国梨业发展现状

梨是我国主要水果之一,其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苹果和柑桔,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梨大国,2006年我国梨果产量为1 198.6万吨。[1]当前我国梨业存在的问题是:(1)梨业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我国晚熟梨的比例过高,而早熟梨比例偏低。(2)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量低。水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很多果农只管生产不管市场,无论管理上还是技术上都没有相应投入,造成梨果品质差、增值小。(3)出口相对量过低。2006年我国梨果人均占有量为9.12公斤,国内对梨果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扩大梨果出口已成当务之急。

(二)调查点选取和描述

本文选取浙江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1)梨是浙江省三大水果产业之一,虽然其种植面积和产量(见表1)占全国的比例都较小,但浙江省是我国南方砂梨的主产区,具有明显的品种、技术和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其早熟梨的上市期正值北方梨和苹果淡季,品种和成熟期上的优势直接带来了明显的价格优势。(2)从全国来看,浙江省梨的各种类型合作组织和企业发展都走在前列,他们在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创建中对梨的果品质量和产业化都有较大影响。(3)早熟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梨皮较薄、肉质较脆,加上上市时间在7月的高温天气,储运过程中极易腐烂和破坏其外观,限制了其销售半径,因而,梨农基本上是通过当地或邻近县市的农民组织、企业或批发点(包括批发市场、农村集市、本村果品站性质的收购点等)销售其果品,这使农民合作组织和企业在梨果供应链中的意义重大。浙江省梨业产业的这些特点有助于本文中有关两种组织对梨农关系的分析。

(三)抽样与调查方法

本研究在选取合作社和企业时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杭州举行的“2007年度浙江省优质梨果评比会”的参会组织中,随机抽取了4家梨果专业合作社和两家龙头企业,对这些合作社社长和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了两个小时以上的访谈调研,了解合作社和企业的各方面情况,进而在比较合作社发展历史、规模、运行模式等基础上,选取了其中的两家合作社和一家企业作为本文研究对象,使其能够反应和代表浙江省梨果合作社和企业的真实情况和典型类型。然后组织所在地的梨农进行面对面的实地访谈,了解其在梨果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相关统计数据和各种问题,获得第一手资料。

三、案例分析

(一)关于价值链

正如产品是价值的载体,实物链也是价值链的载体,随着实物的流通,产品价值通过运输、包装、加工和营销等手段不断积累和增加,同时,成本也随之增加。即使是相同的产品、相同的包装、相同的市场,也会因为不同交易主体的不同品牌形象,或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使产品价格产生差异。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很完善,利润和风险的分担不很均衡,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往往只获得很少的增值部分。合作社和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或零售市场时的价值。

本研究以合作社或企业的梨果生产价格和收购价格(初始价值)为基数,计算和比较企业及合作社对产品的追加投入(包括运输、包装、加工、营销等)及其所获得的增值程度,衡量价值链中梨果从梨农流通到企业和合作社过程中的成本和增值差异。研究基于以下一些指标和假设:

1.追加投入率(CR)= 追加投入 / 初始价值;

2.增值率(VR)=(售价-初始价值)/ 初始价值;

3.农户的追加投入率=1,增值率=0;

4.对同一区域内的农户,通过合作社和通过企业销售,其梨果的价格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样本描述

1.DFD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访谈对象:徐(总经理)。DFD成立于2003年4月,是一家由5个股东组成的股份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00万,目前固定资产870万。该5个股东都是种植大户,1998年开始承包荒山种植。公司目前拥有果园12公顷,其中梨4公顷。每年的6月底到8月中旬,公司主要在浙江松阳和杭州富阳等地向梨农收购梨果。2007年该公司生产梨果225吨,向农户收购梨果650吨,梨的总销售量为875吨,其销售渠道为:集团购买80%,超市20%。

2.ZS蜜梨专业合作社(传统专业合作社)。访谈对象:陈(社长)。ZS蜜梨合作社于2002年由10个种梨大户发起成立,注册资本50万,现有固定资产120万,目前社员104人,联结果园580公顷,现有冷库面积200平方米。合作社统一购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社员享有以批发价取得农资的权利。合作社从农户统一收购梨果,不签订合同,收购时社员优先。合作社对梨果进行分级,达不到分级标准的将退还给农户。合作社梨果的销售渠道有四种:(1)集团购买,占60%;(2)超市,占8%;(3)批发市场,占10%,市场管理费按销售额的3.5%收取;(4)返销户上门收购,占22%。2007年该合作社共向社员收购梨果1 000吨,平均收购价为1.0元/公斤,平均售价为1.5元/公斤,其成本和收益数据如表3所示。

3.NNS蜜梨专业合作社(订单合作社)。访谈对象:周(理事)。NNS合作社于2004年由10位股东(种梨大户)发起成立,注册股金52万元。现有股东13人,社员108人,梨园面积167公顷。农户入社至少需购置一股股金,最多5股,每股2 000元。该合作社的所有梨园基地及梨果都已经通过国家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其中有些农户的梨果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在生产上,合作社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并统一采购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后再出售给社员,帮助社员解决技术上的各种问题。在销售方面,2006年以前,合作社一直扮演经纪人的角色帮助农户联系客户。2007年开始合作社与社员签订收购合同,实行统一价格、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合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代销合同,合作社收取10%的代销费,由梨农自己承担销售风险;另一种是经销合同,合作社收取20%的经销费,同时承担市场销售风险。农户将梨果采摘后运到合作社的包装车间进行统一分级、包装。包装材料及人工成本都由合作社负责。2007年合作社共签订合同60吨梨果,平均销售价格为7.6元/公斤,全部供应集团消费。该合作社梨果成本和收益如表4所示。

(三)数据分析和结论

以上3个样本组织的各项汇总数据见表5和表6。

根据上述两个合作社和一个公司企业有关梨果追加投入率和产品增值率的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不同组织从农户收购梨果的价格差异性很大。一方面是由梨果质量和包装差异所引起,NNS合作社的梨园在合作社监督下都是严格按照绿色或有机食品标准生产,其价格明显较高;ZS 合作社的梨果生产标准则相对较低、管理相对粗放,因而其价格也比较低。就梨果质量而言,ZS合作社的梨园发展历史较长,当地的梨农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技术模式,往往很难接受或采用新的技术和管理,导致了其梨果质量的停滞甚至后退,而新兴发展的NNS合作社梨园采用了更高要求的技术和管理,为其带来了价格上的优势。另一方面,这种差异是源于组织参与市场时的销售渠道和售价,或者说,不同组织对该梨果的不同预期售价。

2.ZS合作社对梨果的追加投入明显较低,相应地其增值也最低。访谈中发现,NNS合作社对梨果的包装和营销都进行了较大投入。DFD公司的追加投入中有很大一部分为人工成本,而合作社作为农户的联合,其工资性成本较低。

3.DFD公司的追加投入率远远高于合作社,同时,其梨果也获得了明显高于合作社的增值效益,这与DFD公司的规模效应有着很大的关系。

4.从每公斤梨果的增值可以看出,DFD公司的单位产品增值额和增值效率都明显高于合作社。这与不同组织形式所具有的不同目标密切相关,DFD公司追求的是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而合作社追求的是社员利益的最大化。作为龙头企业的DFD公司,有着较大的规模和较广泛的社会网络、销售网络,其梨果的销售相对较为容易。集团购买是产生高售价的主要渠道,NNS合作社的梨果就是通过高标准的安全生产、精美的包装以及集团消费这一销售渠道,为其带来明显较高的销售价格。

5.投入追加率和增值率实质上是投资效率的反应,上述各项数据表明,DFD公司在投资效率上比合作社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当前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的普遍现象。

(四)不同组织形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

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这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小农户在市场中的弱势性,有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性。从以上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从单位梨果投入与增值效应的角度来看,龙头企业(DFD公司)的投资效率要明显高于专业合作社。在两者存在明显投资效率差距的情况下,专业合作社还能在农村发展,还能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其主要原因在于:

1.合作社返利于民的宗旨。DFD公司虽然有着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但其回报的并不都是农户,农户只是通过DFD公司来销售其梨果。当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决定了其只能以低投资低收益的态势经营,大多数的专业合作社都处于起步阶段,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合作社是靠政府的扶持和补贴才能运转。但合作社的收益在提取一定的比率后会根据交易额比例返还于农民。就这一点来说,合作社的高收益性能够为农户带来增收,而企业的高收益却未必能到达农户手中。

2.合作社是农户自己的组织。归宿感是任何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求,农民知识的有限性及生活的社区性更加强了他们的这一需求,合作社就是这样一个属于农民所有的带有地域性的联合体。任何合作都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而信任是通过多次博弈建立的,不管是普通社员与核心社员,还是所有社员之间,都存在着强烈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无疑加强了农户对合作社的依赖性。

四、进一步的讨论

综合以上分析,根据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在小农户参与大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进一步作如下讨论:

1.尽管合作社是农民的组织,但是在面对市场时,应完全扮演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因此,应在现有发展水平上提高盈利能力,这样才能把更多的实惠和收益反馈于农民。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管理与运营的专业性与真正的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对于合作社的管理者是一个挑战。

2.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和决策成本较高,合作社是一个由很多独立的拥有共同市场和顾客的小农户集合而成的联合体,它需要协调的是所有社员的意见和利益,其决策人不仅仅是管理层,还有普通社员;而在企业里,管理者追求的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另外,他们往往拥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专门的决策方式。目前合作社大多采取“一人一票”的决策方式,比较注重公平机制,在合作社的下一阶段发展中,应在社员权益公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效率”的发挥,只有在充分的投资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前提下,一个组织才能在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若一个合作社只是一味地靠政府扶持,不能建立自己的造血功能,其不可能长久生存,也不能够长期为农户带来实质性利益。

3.规模效应和紧密的联结能够使组织的运行和投资效率达到最大,这也是不少合作社所忽视的。目前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往往是有一定威信的大户,同时也具有相当的服务意识,他们通常愿意接纳农民入会,但在管理上却经常力不从心。在访谈中,他们已经意识到,合作社需要更加合适的规模、更加紧密的联结,但是他们在管理和知识上的局限性往往限制了这些因素的发挥。因此,对这些领头人进行培训和不断的充电已是非常紧迫的事情。

4.合作社应逐渐实行企业化管理,可考虑在一定阶段和发展规模后从外部融资,通过合作制和股份制的有效结合,建立新型的合作社治理结构,将民主管理、风险管理和利益协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专业合作社投资效率龙头企业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董事—经理兼任影响企业投资效率了吗?
安徽省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盈余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
葡萄产业专业合作社效率研究
黔东南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地流转习俗研究
海南橡胶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