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2009-02-24韦金凤
韦金凤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流动性很强的治疗场所,是医院的一个大窗口。也是患者评价服务质量的关口。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医务人员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因而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为防患于未然,避免纠纷的发生,笔者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分析发生纠纷的原因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防范措施。
1 护患发生纠纷的原因
1.1 护理方面的原因 ①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差。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的第一线,与患者接触密切,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影响着患者。患者患病以后,往往表现为内心紧张、焦虑、情绪低落或绝望等,进入输液室后,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护理人员身上。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若不注意服务态度,表情冷漠、语言生硬或语言过激,极容易激怒患者或家属;②护理质量缺陷。门诊输液室治疗范围牵涉到内、外、儿等各科,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精湛的护理技能。护理人员如果在执行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技术操作不熟练,健康指导不全面,延误了患者的治疗,均可引起患者或家属的不满,产生纠纷;③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工作松懈,思想麻痹,忽视患者的情感变化及心理需求,工作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甚至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违犯操作规程,导致差错的发生;④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语言使用不当,说话随便不负责任,解释工作不到位,治疗前后不对患者说清楚注意事项,工作不严谨,很容易让患者抓住把柄,引起纠纷。
1.2 患者方面的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都是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处理事务的,但门诊输液患者“药到病除”的心理特别强,其经过挂号、就医、检查、取药等过程后,身心疲惫至极,如果进入输液室没有即刻得到治疗,或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和由于护士的健康指导不利,拔针后穿刺部位出现血肿时,患者或家属容易把就医过程中的不满情绪、抱怨、不信任心理等发泄至护士身上。
2 防范措施
2.1 更新观念,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护理人员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有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的服务意识,一切工作围绕“方便患者、服务患者”展开,极力做到“微笑多一点,关爱多一点,手脚勤一点,动作快一点,技术精一点”, 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工作中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使其了解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工作中严格规范护理行为,从根本上提高服务水平。
2.2 加强“三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目前国内门诊输液室普遍存在患者多、输液量大、用药种类多、病种杂、护士少的特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多科、多类型疾病的治疗与护理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注重平时岗位的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2.3 加强管理,增强工作责任心,杜绝差错 结合门诊输液室的特点,建立各项健全的规章制度。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做好治疗、巡视等工作,使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操作规程。
2.4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依法施护,规范护理行为,在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要学会运用法律自我约束,从而进一步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增强防范纠纷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