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2009-02-24吴玉民
吴玉民
布比卡因是一种传统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在临床中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本研究就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作一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在脊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下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的初产妇,年龄(25.5±4.23)岁,身高(160.43±2.64)cm,体质量(75.71±8.75)kg。ASA I级随机分为3组,Ⅰ组20例,Ⅱ组20例,Ⅲ组20例。Ⅰ组用药为0.5%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2 ml+0.9%生理盐水注射液1 ml),Ⅱ组用药为0.375%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1.5 ml+0.9%生理盐水1.5 ml),Ⅲ组0.25%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1 ml+0.9%生理盐水2 ml)。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取左侧卧位,取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采用针内针技术导入腰麻针,有脑脊液回流后,以0.1 ml/s的速度注入局麻药,退出腰麻针向头置管3㎝,固定导管,改为仰卧位,右臀下垫一扁枕,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则给予麻黄碱10 mg单次推注,心率低于55次/min则给予阿托品0.25~0.5 mg单次推注。
用针刺法评定感觉阻滞平面的起效、持续和消退时间,以改良Bromage法记录各时点(术前、术毕、术后1、2、3 h)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效果,记录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和运动完全消失时间。以VAS评分法评价术中镇痛质量,并记录术中宫缩痛出现情况,并要求手术医师对肌松程度给予评价。记录麻醉期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和处理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Ⅲ组因术中镇痛质量,手术医师对肌松满意度的否定,只做了两例,其余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及出现阻滞平面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总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Ⅱ组短于Ⅰ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起始时间、程度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运动神经阻滞出现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Ⅰ组多于Ⅱ组(P<0.05),见表2。出现宫缩痛的发生率Ⅰ组少于Ⅱ组(P<0.05),两组各时点运动阻滞的比较见表3。
3 讨论
布比卡因是长效酰胺类局麻药,镇痛作用时间比利多卡因长2~3倍。胎儿/母血的浓度比率为0.30~0.44,故对产妇的应用较为安全,对新生儿无明显抑制[1]。而产科手术麻醉要求有完善的镇痛,适度肌松,血流动力学稳定,新生儿评分理想,术后功能恢复早。
本研究对比了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各组均未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刺激症状或并发症。Ⅰ组与Ⅱ组在总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宫缩痛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镇痛良好,肌肉松驰,术中宫缩痛的发生率相对也低,但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较大,术后消退慢。0.375%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能满足剖宫产麻醉镇痛和时间要求,对呼吸循环干扰小,术后消退快,不影响宫缩和排尿。由于用药量小,血药浓度在低水平,使胎儿很少受药物影响,但术中宫缩痛发生率稍高。
通过临床观察体会到,适当浓度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是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一种可行并有一定优点的麻醉方法,安全有效,有利于产妇尽早下床活动,恢复胃肠功能,缩短住院时间[2]。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632-655.
[2] 张庆,殷英杰,张晓辉,等.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体会.临床麻醉学杂志,1998,14(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