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未成熟儿肺透明膜病血气分析结果报告及临床分析
2009-02-24李秀英徐秀芝
李秀英 徐秀芝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未成熟儿,尤其是胎龄在30周以下的未成熟儿多见。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紫绀、鼻扇及吸气性三凹征,且常继发各系统疾患,病程发展快,早期病死率高,重者常困肺不张逐渐加重导致呼吸衰竭而在出生后3 d内死亡,所以该病是未成熟儿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3]。为探讨肺透明膜病患儿血气结果的变化,本研究收集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北医三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患儿血气结果的变化,以提高其正确的诊断率,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该病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X线诊断证实。其中男21例,女14例,全部为出生后半小时的早产儿,胎龄为29~33周,发病时间为出生后0.5~6 h不等。35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青紫,并进行性加重及“三凹征”,X线示不同程度的双肺野透明度减低,内有均匀细小颗粒及网状阴影等。
1.2 方法 血气标本采用微量血,抽取患儿足跟末稍血1 ml,立即到全自动微量血气分析仪上操作,30 s后自行出结果。
2 结果
35例早产儿发病时微量血气分析结果为:pH:(7.212±0.073);PO2:(11.13±6.22 ) KPa;PCO2: (6.58±1.02) KPa;BE:(-10.04±2.92) mmol/L,均支持透明膜病的诊断。
3 讨论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特点是患儿出生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进而呼吸衰竭而在生后3 d内死亡。因此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主要是因为胎龄小,使患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或受抑制,出现呼气性肺泡萎陷;缺氧、酸中毒使小动脉痉挛,肺灌流量不足,继而损伤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毛细支气管黏膜,致使血浆外渗,于肺泡终末气道表面形成纤维素性透明膜。多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或围产期窒息儿,与新生儿重症湿肺、重症肺炎不易鉴别。过去由于没有微量血气分析仪,而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又比较困难,故常常缺乏诊断肺透明膜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现笔者采用的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后,仅需1 ml微量血即可快速作出诊断,提高了诊断率和治愈率。本组35例患儿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均符合肺透明膜病诊断依据中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标准。对35例患儿采取的临床救治原则和方法是;危重病例全部上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在出生后12 h内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气管滴入。同时积极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给予支持疗法和适当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等治疗[4-5]。在治疗过程中每4~6 h监测一次微量血气分析结果,指导调整呼吸机参数及撤机时机。35例患儿经上述积极抢救全部治愈。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5.
[2]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18-421.
[3] 徐赛英.实用儿科放射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4.
[4] 吕菁,李怀玉,王卉.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宁夏医学院学校,2000,22(5):337-338.
[5] 吴玲,宋韶明,刘海樱.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合并症的防治.江苏医药,1999,25 (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