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特的中国迷局
2009-02-24汪涛
汪 涛
与南汽的分手成为了菲亚特的切肤之痛,显然菲亚特不想在中国这个相同的市场犯同样的错误。
意大利人的多情在菲亚特的中国布局中彰显无疑,从2007年年底正式和南汽分手之后,这颗亚平宁半岛上的多情种子在中国果然再次四处留情,先后与奇瑞、广汽、众泰以及长安铃木传出绯闻,让人一时对其的归属充满迷惑。只不过,多情的背后,却是菲亚特在中国市场再也输不起的苦衷。
绯闻不断
在与南汽分手之时,菲亚特集团首席执行官曾在公开声明中表示“我们在等待确定与奇瑞汽车——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建立伙伴关系的过程中,也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市场”。奇瑞汽车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合资协议仅需将《谅解备忘录》细化”。
然而此后一年过去了,菲亚特与奇瑞的谈判却进展得相当缓慢,据称原因是奇瑞要求在合资公司里拥有包括车型投放和渠道分配等方面的“足够”话语权,使双方老是“谈不拢”。不仅如此,菲亚特还先后传出与众泰、广汽以及长安铃木的“绯闻”,让菲亚特的中国布局更显扑朔迷离。
最终,在2008年年底,业内传来的消息是,菲亚特向国家相关部门上交了三份合作申请,分别涉及到奇瑞、广汽以及长安铃木。虽然这个消息很快被菲亚特公关部的人员所否认,但是一位菲亚特的高层在上海对《汽车观察》特约记者表示,虽然目前整个中国市场的情况不好,但是这并不会阻碍菲亚特重新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而且越是在不利的情况下,各种工作的进展反而可能加快。这无疑是一个暗示,菲亚特的中国布局,在进一步加快。
从未放弃
无论绯闻如何传,也无论面前有多少困难,有一点可以肯定——菲亚特从来就没想过离开中国市场。在与南汽分手之时,菲亚特集团首席执行官曾在公开声明中表示,“中国市场是菲亚特集团全球汽车发展计划十分重要的部分。从2008年开始,我们将紧锣密鼓计划进口新车型并通过我们的经销渠道销售。”
和南汽分手时,菲亚特还保留了原南京菲亚特的销售网络。2008年年中,菲亚特携三款进口车重返中国市场后,其原有的部分销售网络迅速启动。只是,利用三款本身产品和价格都不具备优势的车型来重塑菲亚特的中国市场野心,这简直是一个天方夜谭的举动。
事实上,在与奇瑞的合资谈判一直没有进展的时候,菲亚特便宣布将之前计划201O年在中国销售30万台车的计划下调到5万辆。显然,菲亚特自己也很清楚,在中国市场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稳定的合作伙伴,再宏伟的计划也就成为了一张废纸。
现在看来,非亚特急切的在中国市场引入三款纯进口车型,无非是为了保留中国消费者对其的最后一丝印象,以便为将来的东山再起打下一个比较稳定的品牌形象基础。
靠近广汽的背后
虽然曾经传出过四个“绯闻女友”,但是最近这位“多情种子”越来越靠近广汽也是不争的事实。《汽车观察》特约记者在采访非亚特的相关高层时,虽然其对记者直接提到的广汽不置可否,但是却一再表示,菲亚特和广汽目前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交流。
与南汽的分手成为了菲亚特的切肤之痛,显然菲亚特不想在中国这个相同的市场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当奇瑞只想引进阿尔法·罗密欧车型时,菲亚特坚决的说不,坚持要把菲亚特全系列的产品拿到中国来,一改之前面对南汽不断要求扩充产品线的要求而置之不理的做派。
广汽与菲亚特的关系非同一般,这已经不是秘密。去年8月,菲亚特与广汽的技术合作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主导合作的是菲亚特旗下的菲亚特动力科技公司。对于只有广本和广丰两个主体的广汽来说,这项支持显然是广汽最急于着手的自主品牌车型开发。此前,广汽已经购买了菲亚特汽车的阿尔法·罗密欧的一套整车行车系统,包括发动机、底盘等等。
此外,对于目前的广汽来说,其旗下并没有经济型车的品牌,菲亚特进入等于填补了一个市场空档。而对于菲亚特来说,广汽财大气粗,在合资建厂方面更能顺利快速地实施,而且菲亚特可能并不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相比于奇瑞的强硬态度,以及自己更多产品与奇瑞的产品线本身竞争大于合作的事实,这样来看,菲亚特没有理由不青睐在实力上更具优势的广汽。
一切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事实并不这么简单,在努力给人营造出一种靠近广汽印象的菲亚特,却也从未否定自己与奇瑞的联姻可能性,菲亚特汽车中国区业务负责人保罗·阿尔贝里诺曾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澄清道,“与广汽的合作不会影响到菲亚特与奇瑞的关系”。奇瑞的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层也在侧面证实,“虽然菲亚特也尝试着找了其他合作伙伴,但是我始终相信,奇瑞会是非亚特在华最好的合资对象。”
菲亚特在努力的平衡自己与两个“绯闻女友”的关系,只是这种状况,对于菲亚特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此时其还在玩利用广汽来牵制奇瑞的这种缓兵之计,那么菲亚特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也就会遥遥无期。对于重新起步的菲亚特来说,正可谓“路正长,夜也正长”,当断不断必受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