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项目融资
2009-02-24吉明
吉 明
摘要: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项目融资发展迅速,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了项目融资的发展、特点及风险。
关键词:项目融资;特点;模式;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世界各国都在为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寻找有效途径。加快经济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水平,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现代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的庞大规模致使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各国政府均面临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问题。如何使资金的来源渠道多样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并有效的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尤为关注的问题。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形式,为解决政府投资和对外借款不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受到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日益成为基础设施等中长期建设项目的重要融资方式,在国际上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
一、项目融资的起源及发展
早在13世纪,欧洲就出现了项目融资。英国王室为了开发一座白银矿与一家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约定这家银行支付矿山开发的所有费用并拥有银矿一年的经营权,银行可以取走这一年中所有开采的矿产,但没有约定贷款利息。这就是现在所谓的“产品支付贷款”的原型,也是项目融资模式的最早雏形。但是项目融资作为一种商业运作及融资模式却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北海油田的开发项目开始的。英国运用有限追索项目融资方式对北海油田项目的开发,从66家美国和英国银行贷款9.45亿美元,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最早的有限追索项目融资实例。在国际融资领域,项目融资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迅速发展。项目融资被广泛应用于资源开发项目,如石油、矿山,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项目融资不可避免的发展放缓。但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项目融资重新开始活跃于国际融资领域。我国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项目融资,深圳沙角火力发电厂项目使用有限追索权融资方式,它是我国利用项目融资的标志。
目前,国际上已经广泛运用项目融资,涉及石油、煤炭、发电等多个行业,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资金来源和贷款期限,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分散风险起到重要作用。项目融资目前正朝着大型化、国际化和技术化的方向发展和扩大,其应用重点也为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陆续出现了一些类似BOT方式进行建设的项目,项目融资在我国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目前还有着相当大的空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出现新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机会,城乡一体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巨大投资,为项目融资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项目融资的定义及特点
1项目融资的定义
作为一种融资方式,由于在实务中每一个融资项目无论在投资结构、融资结构、信用保证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有多少个项目就有多少种融资方式,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在北美,金融界习惯上只将具有无追索或有限追索形式的融资活动称为项目融资;在欧洲,把一切针对具体项目所安排的融资都划归为项目融资的范畴。
Peter K.Nevitt在其《Project Financmg》一书中为项目融资做出如下定义:“为一个特定经济实体所安排的融资,其贷款人在最初考虑安排贷款时,将满足于使用该经济实体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并且将满足于使用该经济实体的资产作为贷款的安全保障。”
美国财会标准手册中的定义是:“项目融资是指对需要大规模资金的项目而采取的金融活动。借款人原则上将项目本身拥有的资金及其收益作为还款资金来源,而且将其项目资产作为抵押条件来处理。”
中国国家计委与外汇管理局共同发布的《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办法》中的定义是:“项目融资是指以境内建设项目的名义在境外筹措外汇资金,并仅以项目自身预期收入和资产对外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方式。”
上述几种定义虽然表述不同,但反映了项目融资以项目为导向,贷款偿还来源仅限于融资项目本身的特点。
2项目融资的特点
(1)有限追索
追索,是指在借款人未按期偿还债务时贷款人要求借款人用除抵押资产之外的其它资产偿还债务的权力。在某种意义上,贷款人对项目借款人的追索形式和程度是区分融资是属于项目融资还是属于传统形式融资的重要标志。项目融资的贷款人只能在贷款的某个特定阶段(例如项目的建设期和生产期)和一个规定的范围内对项目借款人实行追索。贷款人只能就该项目的资产、现金流量进行追索,这与传统融资注重借款人资产状况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
(2)风险分担
由于项目风险存在于所有项目的参与人之中,为了实现有限追索,对于与项目有关的各种风险要素,需要以某种形式在项目投资者(借款人)与项目开发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其他参与者和贷款人之间进行分担,正确处理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3)融资规模大,资金来源渠道多样
项目融资主要涉及石油、电力等大型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大,项目周期长,投资风险巨大,发起人无法在短时间内筹集或完全依靠单一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因此一般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手段,如将发行债券、组织银团贷款等融资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4)表外负债
表外负债融资(off-balance finance),即资产负债表外融资,指项目的债务不表现在项目投资者的资产负债表中或仅以某种说明的形式反映在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注释中的一种融资方式。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这种融资方式对于项目发起人公司的后续借贷能力不产生影响,提高了融资效率。
三、项目融资模式
作为项目融资整体结构的核心部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项目融资模式必须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来选择。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项目融资模式:
1BOT项目融资模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是“建设一经营一转让”的缩写,适用于有盈利潜力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融资。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将某个拟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及经营权通过合同约定授权投资企业,该企业在协议规定的时期内通过获取收益,承担风险。期满后由授权的投资企业将该项目转交给政府或所属机构。
2ABS项目融资模式
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即资产证券化的简称,是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方式。该种融资方式是以项目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
两种方式相比较,BOT方式的操作复杂,难度大,包括项目准备、招标等阶段,涉及到政府审批等诸多环节,融资成本较高。ABS融资方式的运作则相对简单,是一种按照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融资方式,只涉及到原始权益人、SPV投资者,证券
承销商等几个主体,操作过程简单,中间费用较少,降低了融资成本。
四、项目融资的风险及防范
1项目融资的风险
项目融资风险是指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以及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目标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机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项目融资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完工风险
完工风险是指项目无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后无法达剑预期运行标准而带来的风险。作为项目建设风险中的核心内容,完工风险将增加项目公司的利息支出、延长贷款偿还期限并错过好的市场机会。
(2)信用风险
项目融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项目有关参与方不能履行协定责任和义务而出现的风险。在项目融资中,贷款人虽然有一定的追索权,但由于项目参与方的信用、业绩和管理技术等直接影响项目成功与否,贷款人对此非常关注。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质量与产量,以及产品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价格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由于项目投资巨大且回收期较长,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和产品更新,新的竞争对手加入以及受管理机制等因素影响,项目的实际收入可能低于预计收入致使现金流量不足,难以补偿成本支出和按时归还贷款等。
(4)金融风险
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是项目金融风险主要方面。汇率、利率波动、通货膨胀、国际贸易趋向等,都会直接、间接的影响项目的收益,对于可能出现的变化,项目发起人与贷款人必须进行预测,从而避免过大的金融风险。
(5)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风险,另一类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稳定性风险。由于投资者、银行与项目不在同一国家,项目所在国的政治、政府行为的变化可能会导致项目失败、项目信用结构改变以及项目偿债能力变化。
2项目融资风险的防范
(1)完工风险
影响项目竣工的主要风险因素有超支、延误以及工程质量。项目公司可以利用一揽子承建合同,设备、材料供应合同和项目贷款的分段控制等方式来控制。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贯穿于项目的各个阶段,银行、投资人应该对项目参与方的信用、业绩和管理技术自行或委托的工程咨询机构进行审查、评估。
(3)市场风险
盲目的投资会产生巨大的市场风险,项目投入之前就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并进行预测。签订长期的产品销售协议,采用能够反映通货膨胀、利率及汇率的变化的销售价格或者得到政府或其他部门的某种信用支持都可以降低市场风险。
(4)金融风险
优化外债币种和贷款利率结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利用金融衍生产品,如期权、期货、远期合约等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规避金融风险。
(5)政治风险
为了规避政治风险,项目筹划阶段要广泛收集资料,尽量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与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和地区开发银行合作使项目国际化,形成一个国际贷款集团从而可以风险共担,为项目投保并利用当地金融机构融资等方式都可以减小政治风险。
五、结论
从项目融资的发展历程来看,项目融资无论从适用行业范围还是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并逐步转化为普通的融资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项目融资必然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研究项目融资的发展、特点、模式及风险,对于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及降低融资风险,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