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骆驼精神”的启示
2009-02-24詹剑锋
詹剑锋
摘要:徽商凭借什么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乃至发展为雄视天下的大商帮?凭的就是“徽骆驼”精神,考察古徽商的经营理念,对我们的启示有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薄利生财、克勤克俭。
关键词:徽商;“骆驼精神”;启示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真正意义上的徽商应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明嘉靖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于鼎盛,号称十大商帮之首,有“无徽不成镇”之誉。嘉庆、道光年问日趋衰败,前后达600余年,称雄300年。其商业资本之巨、从商人数之众、活动地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开拓能力之强,海内无出其右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徽商历时数百年精心筑建的商业帝国,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影响深远,对徽文化的发育和成长届功至伟。具有独特地域色彩、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又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徽商人,培育出一大批商界巨子和时代精英。
徽商凭借什么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乃至发展为雄视天下的大商帮?一言以蔽之,凭的是“徽骆驼精神”。这种精神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又被徽商进一步发扬光大,它不仅是徽商的巨大财富,也是徽商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正如胡适先生曾把具有骆驼般意志和品质的徽帮商人形象地比作“徽骆驼”,徽商就像骆驼一样,甘于寂寞,不设荒凉,耐得饥渴,无惧风沙,能在茫茫沙漠中,坚毅沉稳,一步一个脚印地负重远行,昂首前进。人格化的骆驼,更是给人以一种不畏道路艰险、忍辱负重、长途跋涉、富有进取开拓精神的深刻印象。“徽骆驼”也由此成为徽州商人勤奋敬业、执著拼搏、坚韧顽强、开拓进取的精神象征。
徽商的“骆驼”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很多,但最重要的启示有三:
启示之一:筚路蓝缕,艰苦创业
地处皖南山区的古徽州,由于大山阻隔,不受战乱骚扰,人口急剧膨胀,山多地少,难以谋生。对穷,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安于现状,好死不如赖活;一种是“穷则思变”,奋发进取。徽商采取的是第二种态度,他们大都怀有远大志向,充满着奋发进取的精神,立志改变贫穷的现状。多少人正是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走出深山去闯荡四海的,将经商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民谚,恐怕就是这种经商原因和习惯的真实写照。
徽州谱碟向我们显示,不少人最初走上经商的道路,是与妻子的支持分不开的。她们往往慷慨拿出自己心爱的嫁妆,变卖后交给丈夫经商,自己在家省吃俭用,含辛茹苦,表现出可贵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如休宁人汪应亨欲外出经商,苦无资金,其妻金氏便将自己一直珍藏着的丰厚嫁妆全部拿出变卖,支持丈夫经商,自己在家中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还有些贫寒人家根本无嫁妆可卖,他们的经商资本只有靠借贷或依托亲戚朋友援助。如婺源李士藻家贫如洗,20岁来芜湖打工,历尽辛劳,人剑中年,仍未脱贫,乃决定贷本经商,后来终于家道隆起。也有一些人采取另一种形式筹措资本,这就是合伙出资,共同经商。如嘉靖年间休宁商人程锁在创业之初,资金不足,于是就联合本族志同道合者10人,每人出钱300缗为本,共同前往吴兴新市经商。程锁与同伙盟誓,一定要艰苦创业。三九严寒,他们决不喝酒;盛夏烈日,他们连草帽也舍不得买,只是躲在车子后面以挡炙热。就是凭着这样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家齐心合力,同舟共济,后来终于10人都发迹致富。
当然,也有人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省吃俭用,铢积寸累,攒成一笔资金后才开始自己的经商史的。歙人鲍志道是一个著名的大盐商,但其少年时却家贫如洗,11岁即被迫离家去鄱阳跟入学会计,20岁时又到扬州给一家盐商当伙计,由于他精明能干,使该盐商家业大起,鲍志道由此所得的报酬也多了起来。又由于长期助人经商,耳儒目染,潜移默化,自己也积累了不少从商经验。后来他就利用自己积攒起来的酬金独自经商,逐渐成为闻名遐迩的扬州巨商。
徽人经商,不怕吃苦,不择行业,只要获利,百业皆可。盐、木、茶、典虽为徽商的四大支柱产业,但徽商并不拘泥于此,只要能获利,徽人无业不就。粮食、布匹、药材、瓷器以及各种手工业,徽商都做得有声有色。徽商是“其货无所不居”。
上述事例说明,徽商创业伊始,走了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但他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终于迈出了经商的第一步。
启示之二:不畏艰难、百折不挠
古徽州人民,不仅是山林的骄子,具有山里人的执著和坚韧,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拼搏,为了家乡的富有而攀岭越谷,走出大山,不畏艰难,而且他们勤劳朴实,创造了徽商数百年之辉煌。
古徽州人为谋生而去经商,他们大多都是从当学徒开始的,但决不仅仅是为当学徒或伙计,他们获得了经验,便自立门户,开始自己创业,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新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
徽州商人走出穷乡僻壤之后,展现在面前的并非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一条布满荆棘、艰难曲折的道路。俗话说,商场如海,深浅莫测。封建社会商业不被政府重视,商人社会地位低下,他们面对的是封建官府的盘剥、贪官污吏的勒索、地痞流氓的敲诈、商品市场的竞争等等,多少商舟在商海中触礁、翻船、沉没,然而徽商却驾驶商船,战胜险风恶浪,胜利到达彼岸。
徽州商人中很多是从小就出门学生意,其间也是历尽劳苦艰辛的。徽商鲍绍翔“十四赴杭习贾,贾肆初人者惟供洒扫。居半年,虑无所益,私语同辈日:‘我曹居此,谁无门阂之望,今师不我教,奈何。请相约,如有所闻,必互告勿秘,则一日不啻两日矣。师闻而嘉之,遂尽教”。这种刻苦勤奋的进取精神确实是很感人的。
为了创业,徽商离其世守之庐墓,别其亲爱之家庭,奔走四方,居无定处。尤其“新婚之别,习为故常”。《初到拍案惊奇》卷二就载,屯溪潘甲与滴珠成亲才两月,就出门做生意了。而且商人经商,常常是数年一归,甚而“出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归,归则孙娶妇,而子或不识其父”。《新安女交征》曾记载:“吾乡其有夫娶妇甫三月即远贾,妇刺绣为生,每岁积余羡易一珠以记岁月,日此‘泪珠也。夫还,妇殁已三载,启视其筐,积珠已二十余颗。”可知这个商人外出经商20多年未归。类似这种现象在徽商中很普遍。有不少人后来客死他多,竞不能归葬。没有这段艰苦创业的历史,哪有后来徽商的辉煌。不可否认的是,徽商的辉煌,徽州商妇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商场如战场。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商场上也没有常赢贾人。由于各种原因,亏本折阔之事,在所难免。不少人经此打击,一蹶不振,从此在商场上销声匿迹。而徽商却不同,他们有着一种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精神,虽遇种种打击,仍能在艰难中奋起。所以人们说:“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
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
徽商不仅在失利时表现出一种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就是在富有以后,也没有小富即安,仍然进取不止,至老不衰。他们正是始终保持着这种奋发进取的精神,才发展成富甲一方的大商帮。
启示之三:薄利生财、克勤克俭
以儒学为本的徽商始终把“薄利生财、甘为廉贾”原则作为经营道德的基本准则之一。强调不贪心、不盘剥,不做“一锤子买卖”,商家与顾客相互依存、互惠互利。明代有一徽商名程锁在江苏漂水经商,低息借贷便民,从不居中敲剥。嘉靖二十二年谷贱伤民,他平价囤积,次年灾荒,谷价踊贵,他售谷仍“价如往年平”,深得百姓信佩。无独有偶,休宁商人刘淮“客于嘉湖。岁饥,有粉揞米,或言可乘时获利,淮不可,日:孰若使斯土之民得苏之为利大也。乃减价以贸,又为粥以食饥者。”刘淮此举赢得了一方百姓的赞誉和信任,生意自然也日渐兴隆。
“廉贾”之心源于仁。行商坐贾在任何时候都胸怀善心和良知。清末徽商的顶级人物胡雪岩曾经对什么是商人的“良心”作过高度概括,他说:“对朝廷守法,对主顾公平,就是讲良心”。“廉贾”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正确看待钱财,强调人对财富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觉悟,既不视金钱为“万恶之源”,又不被金钱所累,强调钱财要“取之有道”,“仁中取利,义中求财”。“廉贾”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眼光,不浮躁,不急功近利,不贪婪,不图短时暴富,而是求基业常青,注重打造商业信誉,塑就百年老字号。
古人有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勤不得,不俭不丰”,已成为世人倍奉的箴言。勤俭,千百年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也是徽商精神之一。尽管徽州盐商的奢侈骇人听闻,但我们应该看到,奢侈无度只是少数极其富有的大盐商,他们既不能代表盐商全体,更不代表整个徽商。就绝大多数徽商而言,他们是能够做到勤俭的。
勤是勤劳。徽商之勤,天下闻名。他们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奔波不息。徽商的勤劳,不仅表现在创业初期,就是在事业有成,“家业隆起”以后,仍能坚持勤劳不息,可以说他们的一生就是在勤劳中度过的。俭是节俭,一个人在穷困时,做到俭并不难,难的是虽富犹朴。可以说,大多数徽商是做到了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在扬州业盐的大盐商,面对其他人“踵事芬华、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毫不为动,不仅自己自奉俭约,而且教育下人也要持俭。所以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扬州“侈糜之风至是大变”。
结论
市场规律是相通的,农耕时代的商品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市场经济虽然从经营内容、经营方式到经营理念都有很大不同。但其主体都是从事市场交易的人,其目的都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其实质都是竞争。“徽骆驼”精神是徽商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千百万人几百年来对商业经营规律进行探索而获得的经验总结。在新形势下,我们仍然需要徽商的这种精神,所以从“徽骆驼”精神中得到的启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