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增生性肠炎的综合防制体会
2009-02-23孙先平李兴云王金会
孙先平 李兴云 王金会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9)01-0024-01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以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综合征。该病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影响饲料转化率,延长上市时间,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病原
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为革兰氏阴性,主要在细胞内寄生。病菌可在5~15℃的环境中存活至少1~2周,细菌的纯培养物对季铵盐类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敏感。
2流行病学
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体细胞内劳森菌可引起鼠、兔、犬、豚鼠等的疾病,但不能引起无菌猪发病,生长育肥期临床发病猪有1%~5%的死亡率。没有临床症状的猪场并不一定没有感染,因为有些猪常发生隐性感染。病猪和带菌猪的粪便中含有细菌,污染外界环境、饲料和饮水,健康猪经消化道感染。某些应激反应如天气突然变化、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大等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
3临床症状
人工接种病例潜伏期5d,自然感染病例潜伏期通常为2~3周,接种后7d即可在粪便中检出病菌,排菌时间不定,但至少为10周。若无母源抗体,则3周龄猪易感,但大部分自然病例发生于8周龄以后,即母源抗体可保护至少8~10周。有时也发生于刚断奶的小猪和成年公、母猪。一群猪有时可同时感染不同类型的增生性肠病。临床上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3.1急性型
较为少见。多发于4~12月龄的成年猪,主要表现为血样下痢;病程稍长时,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突然死亡;后期转为黄色稀粪;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的病例。
3.2慢性型
较为常见,多发于6~12周龄的生长猪,10%~15%的猪只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废绝,病猪精神沉郁或昏睡;出现间歇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而呈糊样或水样,颜色较深,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病猪消瘦、背毛粗刚、弓背弯腰,有的站立不稳,生长发育不良;病程长者可出现皮肤苍白;如果没有继发感染,有些病例在4~6周可康复。
3.3亚临床型
猪体虽然有病原体存在,却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可能发生轻微的下痢,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
4病理变化
猪增生性肠病剖检可见小肠后部、结肠前部和盲肠的肠壁增厚,直径增加,浆膜下和肠系膜常见水肿,肠黏膜呈现特征性分枝状皱褶,严重时似脑回,黏膜表面湿润而无黏液,有时附有颗粒状炎性渗出物,黏膜肥厚。坏死性肠炎的病变还可见凝固性坏死和炎性渗出物。出血性肠病的病变类似于增生性肠病,但很少波及大肠,主要在小肠末端,表现为小肠壁局部增厚,肠腔内有血液;结肠内积有含血的粪便。
如不检查食道部,就不能排除是胃溃疡的可能;肠壁变厚是由于炎性浸润或肌肉增生形成的;肠道可因溶血或毒血症(大肠杆菌)而发红。
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肠腺上皮细胞显著增生,未成熟的肠腺上皮细胞畸形排列,代替了正常的黏膜结构。应用镀银法染色,可显示在增生性肠腺细胞的胞浆顶端有大量弯曲杆菌。
5诊断
除出血性猪增生性肠炎外,腹泻和肉眼病变没有必然的联系。其他的临床症状或腹泻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病理学诊断主要依据小肠和(或)结肠增生的黏膜上皮细胞内检出的弯曲杆菌。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可检出患猪粪便中的细菌,虽然有97%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差异很大。PCR不能检出隐性感染猪或病原携带猪粪便中的细菌。IHC(免疫组化试验)比PCR的结果更可靠,敏感性高,比银染更能检出早期或慢性、坏死性或自体溶解病变中的细菌。
6防治措施
6.1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提高猪体的抵抗力。
(2)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3)选用季胺盐类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每周对猪舍环境和用具进行1次全面消毒。断脐、接种、打耳号时,也要严格消毒。
(4)引种时必须隔离观察10周,隔离期内每月使用敏感药物7~10d。
(5)免疫预防:国外已经研制并批准生产细胞内劳森菌的无毒菌苗,该菌苗可以限制有毒的劳森菌在猪体内繁殖,并引起病变。但国内目前尚未有此疫苗供应。
(6)药物预防:在饲料中连续添加30~40mg/kg的泰妙菌素可有效防治疾病的发生。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生长阶段连续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大剂量使用,可降低对增生性肠病的免疫力,因此,感染前连续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防止感染,但更重要的是同时阻止了自然免疫力的形成,使猪变得更易感。因此,生长育肥阶段和新购入后备猪在隔离适应期间应该通过阶段性使用治疗量(脉冲给药)抗生素(如泰妙菌素)诱导免疫力,从而防止临床疾病的发生。如用泰妙菌素饮水,0.006%泰妙菌素,第1周连用2d,第2~3周不用药,第4周连用2d。或饲料添加泰妙菌素预混剂30~40g/t,连续使用7d,间隔2周,再添加30~40g/t泰妙菌素预混剂连续1周。
6.2治疗
可用于增生性肠炎治疗的抗生素有泰乐菌素(100g/t)、四环素(500g/t)、林可霉素(40~100g/t)、泰妙菌素(35g/t)。最敏感的药物是泰妙菌素。
7体会
(1)采取类似于控制猪痢疾的方案,选择更敏感的监测方法,检出排菌猪和隐形携带者;选择更敏感的药物清除带菌猪。早期药物断奶并不可靠,这有可能由于早期细菌从母体传到仔猪。
(2)该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混群或转群,天气应激,如热应激或天气突然变化等;疾病的暴发往往发生于上市后剩余的猪群;后备母猪适应期,或转入种猪群后不久;这种传播可能发生于经产母猪到后备猪或后备猪到经产母猪。
(3)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养殖户在采用泰妙菌素治疗该病中,有时也会出现失败,失败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由于采食量下降,因而药物的量不足。按平均计算用药量,某些猪的用药量可能不够,加上用药途径不合理,急性感染猪不能通过饮水或饲料获得治疗量的药物。还有可能是错误诊断为沙门氏菌病、非特异性结肠炎、地方性TGE、胃溃疡或与饲料有关的腹泻等,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再加上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