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探微

2009-02-22唐晓晶

中国教师 2009年20期
关键词:探究性种子科学

唐晓晶

针对中学生物教学,本文仅在操作层面上阐述中几点探究性学习注意事项和教学策略。

一、引导和组织好探究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1重视过程而不是结论

提供给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其结论往往是科学上已有定论的。之所以还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因此教学中要花大力气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即让每个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观察、记录、监测,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求的结论。

2注重全员参与

探究活动大多数是分小组来完成的,特别在班额偏大的情况下,多数活动只能分组进行。同时,分组进行有利于学生。的分工合作和相互帮助。但在分组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积极参加者、消极被动甚至偷懒者。因此,在教学策略上应有计划地将小组成员编为A、B、C、D……将在不同探究活动中承担的任务进行互换,如操作的、设计的、记录的、完成报告的等角色互换。经过一段时间,小组的成员也可重新编排,以利于不同学生的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例如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小组成员A掐表计时,B跳绳,C记录数据,D测跳绳同学在运动前后脉搏次数。经过一段时间,小组的成员也可重新编排,以利于不同学生的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适应个别差异教学的原则,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3注意安排好课内外活动的结合

教材安排的主要探究活动一般要求在课内完成,即占有一定的课时,而不可以挪到课外,加重负担。但另一方面,有些即使是课内的活动,也需要课外用适当的时间才能坚持完成。如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利,予发芽率的测定,必须坚持数灭,至于体验栽培管理一种植物的全过程,更需要数月的艰辛,否则就不能亲自体验其生长发育和栽培管理的全过程。有些探究的后续活动,需要课外时间应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性,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做。例如在做完种子的发芽率后,继续观察玉米(或大豆、花生)的根和生长过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二、课堂教学中探究性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课后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困惑、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水分的蒸发——蒸腾作用”,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和数据:“一位生物学家在大海上航行,突遇大风浪,船毁,他漂泊到一个孤岛上,岛上绿树成荫,可就没有淡水。适逢这位生物学家带了大量的塑料袋,结果在孤岛上生活了一个月后幸运地被救走。试问生物学家是怎样获取淡水的?淡水是怎样来的?”学生自然瞪大了眼睛,积极思考、讨论,对本节课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讲“骨”时,教师先让学生利用任何办法把一根猪的股骨和鱼的肋骨折断,让学生感知到骨的硬度和弹性,从而产生疑惑(发现问题)——骨为什么既有硬度又有弹性?学生马上联想到这可能与其成分有关,从而自主地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就适时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如做过种子成分的鉴定试验,知道物质按其燃烧性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生活中多喝高钙奶可补骨的成分(无机物),骨可以熬出骨胶(有机物),学生很容易作出假设“骨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导和培养学生处理科学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内驱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自主性。

2强化过程训练,教会学生探究方法

科学方法训练是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项基本技能,如显微镜使用、徒手切片、临时装片制作等,还要求学生能使各项基本技能系统化、整体化,并达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到新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全班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

探究性学习过程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足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提出的一种答案,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为了增强说服力,还需要设置对照组,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土要因素,让学生认识到具体的科学问题常常都是多个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时是某个因素在对问题起主要作用,即控制变量,其他因素对问题的影响应该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会发现温度、水分、光照等多种因素都影响其萌发。可以为水分设置控制量,一组种子浸没水中,二组种子在湿润的吸水纸表面,三组种子干燥的环境中,其他条件如温度、光照、种子的情况相同,然后观察其萌发情况。同理,请学生探究设置温度或光照时控制量该如何进行?

3重视结论的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撰写一篇科学报告的过程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继续,辩证的逻辑、严密的推理、科学术语的正确使用、简略而流畅的表达等,都是科学活动要求的素养,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来完成报告,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探究学习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同学调查了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对获得的实验数据,有的学生用表格、有的学生用直方图表达出来。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醒同学: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即每日需水量)?哪个时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你能用什么形式表达出小麦各个时期每天的需水量?学生除了列表、直方图,还想到用点线(抛物线)。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锻炼了表达能力,由文字转化成表,再从表格中提取处理信息,然后转化为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4积极发展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探究能力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大胆质疑。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它往往表现为探究过程中的“好问”。例如“探究根的生长方向”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诸如“根为什么向下生长”“根可以向上生长吗”“植物栽在月球上,根还向下生长吗”?搭载在宇宙飞船中的植物的根如何生长,”当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迸发出火花时,教师要不失时机捕捉,并使之深化,形成“问题——探究——问题”的良性循环,切不可扼杀掉学生的好奇心。

提倡大胆猜测和假设。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中,学生提出的假设通常应有尽有,在各种优劣难分的假设中如何作出抉择?依据逻辑思维显然行不通,这只能依靠直觉思维,即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猜测。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船在河里航行依靠浆和舵”这一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测,去伪存真,从而得出“尾鳍控制游泳的方向,胸鳍、腹鳍平衡身体”这一假设。

(责任编辑:鲁亚山)

猜你喜欢

探究性种子科学
桃种子
点击科学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科学大爆炸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可怜的种子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科学拔牙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