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教育富有智慧
2009-02-22杨梅
杨 梅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及其与学生的关系的观点和看法,它直接关系到教师行为的正确性。教师要想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首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可爱而有尊严的人
学生尽管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与教师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在人格上和教师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就认为可以在人格方面凌驾于学生之上。
“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上,关键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分析和研究那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我们就会感到,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学生尊严”意识,总是首先用“是否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这把尺子进行取舍。正是在这样的观念之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他们那里扎下根,学生的“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够在他们那里顺理成章。
2每个学生都是“才”
学生是不是“才”,关键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建立每个学生都是“才”的学生观,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他们各个方面的提高和发展创造机会。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才”的教师,他会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而不会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厚此薄彼:他会用自己的慧眼找到潜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他会让每一个孩子在被关注、被重视的过程中,获得十足的自信,并在期待中实现成长。
3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
学生都是成长中的人,教师期望学生不犯错误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们就不会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把他们的手脚“绑”起来,这也不让动,那也不让做,而是给他们创造一切机会,放手让他们探索和尝试,使他们在错误和失败中接受教训,自我成长起来;有了这样的观念,当我们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时,批评教育就会多一些理智、冷静、宽容和耐心,少一些冲动、鲁莽、苛责和粗暴。
4学生通过教育总是会发展变化的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其成长和成熟的表现就是变化。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动态中把握学生。有了这样的观念,教师既不会因为某位学生目前表现欠佳而轻易放弃他,也不会因为某位学生目前表现优秀而忽视他存在的缺点。另外,在转化学生的过程中,面对学生出现的反复,教师不会失去信心;批评学生时,教师不会去翻学生的旧账,更不会说出“朽木不可雕”“无可救药”“屡教不改”的话,教师总是对学生充满期待和希望。
二、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
尊重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大声表扬,小声批评
教育的真谛是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又是脆弱的,不小心露珠就会摔碎,就不复存在。
有一位优秀教师,为人豪爽,快人快语。有时在办公室见她与学生谈话,越是人多,她的声音越响亮,整个办公室都洋溢着欢喜和谐、开心快乐的气氛,学生的脸上红扑扑的、心里乐滋滋的;有时我又见她把学生叫到没人的地方小声嘀咕,远远看去,她正在替学生抻抻衣角,掸掸尘土,体现出一位母亲所特有的慈爱、细心、关切与期待。
我向她请教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她爽朗地笑了:“当着大家的面与学生谈话,那是在表扬学生,让他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荣誉感,以促其再接再厉;而把学生拉到一边谈话,那是因他犯了错误,要批评他,尽量缩小范围,降低影响,要维护该学生的自尊,不让他破罐子破摔——那样就会把他害了。”
一刹那,如春风拂面,醍醐灌顶,我顿悟到大声表扬、小声批评的奇妙。
2在批评中尊重
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形成人生观的阶段,自尊心强。在教育影响他们的过程中,你不考虑他们的感受,他也不会给你面子,甚至不买你的账。
刚参加教育工作时,因经验不足,不少年轻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常常如下。
情形1:教室里已开始上课,一个学生满头大汗、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学生:对不起,老师我迟到了,因为……
教师:(板起脸孔)你为什么迟到,难道你不知道迟到不对吗?
学生:半路堵车了,我跑着来的。
教师:还有理由?你为什么不早点出门,准是昨晚看电视,今天睡懒觉。课后到我办公室来。
学生委屈地走到座位上,整堂课什么也听不进。
而对类似的情况,有爱心且有智慧的教师的处理方式变成了下面的方式:
情形2:学生:对不起,老师我来迟了。
教师:(走上前)怎么啦?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半路堵车了。我跑着来的。
教师:为了学习,你跑着来,这很好。为了防止意外,以后要早点出门。
同样一件事,换一个方式,结果大不一样。教师体谅学生,有宽容,又有要求,合情合理。学生情绪上没有负担,坐下来后,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
如此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能感受到这样的教育真是一种幸福。
3等待学生的成熟
有一位高中班主任老师曾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班在上体育课时,不知是谁在老师做示范动作时,用小石子打中了老师的右肩,体育老师火了。
教师:谁干的?站出来。
学生:(不吭声)
老师:班委先说,我不相信没有人知道。
学生:(不吭声)
教师:肯定是男生干的。男生留下,班委留下,其余的……
学生:难道不可能是女生干的吗?我们两排男生都站着,前两排女生是蹲着的,她们才有可能捡小石子。
教师:那么全班留下,一个也不准走。
当我赶到时,操场上已出现了僵持的局面,老师、学生的情绪都很激动。我意识到应给老师和学生一个台阶。我向体育老师请求把这事交给我处理,让他先走一步。面对着噘起小嘴的全体学生,我并没有让他们一直站在太阳底下直到把问题解决,而是简单地说明,今天这件事无论是肇事者还是知情不报者都是错的。现在,吃饭要紧,希望同学们就今天的事来找我,不然,你是不会安心的。然后宣布解散。一连几天,班里出奇得安静,我也没有提这一事。终于有人憋不住了,个个主动来找我反映问题或写检讨书。谁做的我心中已有数了,我等着当事者自己来找我。这一等竟等了两年多,有的同学在临近高考时还为这事找我说,心里总有一块疙瘩。至于肇事者,终于在上大学后找到我,了却了这件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转变有一个过程,水到才能渠成,不能操之过急,要给台阶,还得引导学生自己下台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此时,我们该做的主要是等待学生成熟。
(责任编辑:文风)